基金取出的单位净值,单位资产投资基金净值减少

  

  “基金公司赚钱,基民赔钱”的现象一直为投资者所诟病。   

  

  通过梳理相关数据发现,在成立10年以上的公募基金产品中,截至2022年4月26日,仍有超过30只产品(初始基金口径)自成立以来仍为负收益。虽然这些产品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亏损状态,但基金公司仍然可以收取10年以上的管理费。   

  

  由于连续亏损,“恒亏”基金大多规模缩水,但仍有部分头部基金公司产品目前仍保持较大规模。虽然这些产品长期不盈利,但由于基金公司的管理费与规模挂钩,基金管理公司在水旱灾害中仍能收取巨额管理费。   

  

  历年财报显示,嘉实、华夏、中邮基金、上投摩根基金4只规模超过10亿元的产品,截至2021年底累计亏损超过300亿元。自成立以来,这些基金的管理费累计超过100亿元。   

  

  近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督促基金管理人建立健全覆盖管理层、基金经理等核心员工的长期考核机制,将合规风控水平、三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实际盈利等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弱化规模排名、短期业绩、收入和利润等指标的考核比重。”   

  

   华夏、上投摩根等四家公司:产品长期亏损,持续收取巨额管理费   

  

  据统计,华夏基金、嘉实基金、中邮基金、上投摩根基金都有成立10年以上但仍亏损、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典型基金产品。   

  

  上述四只基金均成立于2007年牛市的相对高点。截至2022年4月26日,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混合(QDII)和中邮核心成长混合亏损幅度最大,分别亏损33.29%和26.30%。   

  

  发现4只产品自成立以来截至2021年末的合计净亏损超过300亿元。同期这四只基金共收取管理费100多亿元,基金公司和基民的利益严重不对等。其中,中邮基金和华夏基金旗下产品累计管理费居前两位,均超过25亿元。   

  

   中邮核心成长混合:成立以来累计亏损逾90亿元 收取管理费近30亿元   

  

  中邮核心成长组合成立于2007年8月。募集期间有效申购申请金额达到654.86亿元,最终有效净申购确认金额接近150亿元。   

  

  然而,经过14年的运作,该基金的业绩大大低于业绩基准。目前单位净值低于0.8元,基金净值已经缩减到50亿元以内。这期间,中邮核心成长组合也换了几次基金经理,但效果有限。   

  

  自成立以来,截至2021年底,中邮核心成长混合累计净亏损超过85亿元。同期,该基金获得了近30亿元的管理费。2022年一季报显示,中邮核心增长再度亏损7.48亿元,成立以来总亏损规模已超过90亿元。   

  

  中邮核心成长混合季报显示,2022年2月以来基金经理对组合进行了较大调整,大幅降低了组合的成长方向和组合仓位。2022年一季度末,本基金股票投资占基金总资产的64.83%,较2021年四季度末的91.22%大幅下降。   

  

  截至目前的2022年,中邮核心成长混合亏损超过20%,在同类产品中排名中等。   

  

   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混合(QDII):成立14年净值跌逾三成   

  

  嘉实中国股票混合(QDII)、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华夏全球股票(QDII)均成立于2007年10月的牛市高峰。截至目前,三只基金仍在亏损,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混合(QDII)亏损幅度最高。   

  

  嘉实中国股票混合(QDII)初期净申购接近300亿元,是当时市场上的明星产品。但随着市场的调整,该基金在14年多的时间里仍然亏损了30%以上。   

  

  由于净值表现不佳,嘉实海外中国股票组合   

  

  随着净值的下跌,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混合(QDII)截至2021年底累计亏损超过80亿元。2022年一季度,该基金继续亏损3.59亿元。但截至2021年底,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混合(QDII)已收取超过20亿元的管理费。   

  

  客观来说,建立在大牛市的高点是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混合(QDII)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2007年10月,基金成立时,恒生指数达到了这波牛市的最高点。随后,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全球市场暴跌。嘉实中国股票混合(QDII)净值也跌破0.4元。   

  

  另一方面,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混合(QDII)成立以来的表现不佳,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该基金薄弱的投研和风险控制能力。(来源:面包财经)   

  

  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