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种类知多少,基金种类大全详解

  

  是规模基金经理的大敌。   

  

  我以前也不相信。去年坤坤持有者被市场打了,今年蓝蓝持有者被市场打了,相信大家都拿了。   

  

  基金经理们也意识到,虽然公司(总经理)是第一个考核规模的(当然我们还是要假装强调长期业绩第一),但是考虑到自己以后可能要跳槽,管理规模不能乱扩大,会摊薄收益,所以很多基金经理都选择了主动限购(这样才真正保护了持有人的利益,减轻了流动性管理的压力)。   

  

  这几年很多基金经理都守口如瓶:我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坚持长期价值投资,与持有人分享优质企业成长的价值。   

  

     

  

  你分享一个大头。大多数基金经理根本不提负债端。他们只讲资产端,是在糊弄人。   

  

  其实这是近几年自下而上的市场风格,很多基金经理都懂资产端。   

  

  资产端是什么就是基金经理买什么。   

  

  长期来看,自下而上选股的思路肯定是对的。的确,如果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从四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看,大部分收入都是企业利润增长贡献的,估值和择时的收入很少。   

  

  过去在a股市场选择10只白马股进行10年的数据回测。可以看出,这些股票的涨幅也大多来自业绩增长,少部分来自分红,估值波动贡献较小。   

  

     

  

  其实这是基金营销的经典战术,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而且这种战术一旦出来,分红基金就没法宣传了,任何高分红高分红策略的业绩都是可以衡量回来的,所以可以说是差的业绩)。长期来看,成长股投资是YYDS,彼得林奇是投资界唯一的真神。   

  

  问题是,这种所谓的“长期价值投资”的配置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负债。债务是你从谁那里筹集资金。对于大多数基金经理来说,懂得管理资产的人很多,善于管理负债的人不多。   

  

  这里的农民工不是评判投资策略的对错,还是要互相竞争。实际上,没有绝对正确的投资策略(我批评自下而上的风格绝非错误)。作为基金经理,一定要注意债的属性。你想决定什么样的投资策略?首先你要分析债务的要求。   

  

  用一位基金经理的话说:市场上有很多投资策略,但无法匹配负债的策略,就是无效的策略。   

  

  比如你的负债端资金全部由机构提供,你要和机构沟通,机构会把资金保留多久,机构希望你执行什么样的投资策略,最大回撤控制在什么区间,波动有多敏感,什么债可以买,什么股不能买。这些都要提前说明。   

  

  对于互联网的C端用户来说,虽然很难调整,但还是要尊重负债端的诉求,看看负债端背后个体的行为特征。比如你做的是短债或者固定收益类产品,面向互联网渠道用户,你要计算线下和线上渠道的占比有多高,还要考虑双十一、春节等节假日提现需求对流动性的影响。   

  

  互联网用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持有时间普遍较短。如果是互联网渠道专门针对散户的产品,控制回撤,降低波动性,其实很重要。当然,也有很多高波动的产品也很受欢迎,但那些基金都不是长期基金,所以很可能大家只是来玩的。   

  

  让我问一下:   

  

  有人愿意用业绩增长赚钱,有人愿意用估值波动赚钱。这样可以吗?   

  

  量化私募赚的钱是不义之财?人们对市场的流动性有贡献吗?   

  

  周波、方圆、冯明远、刘长昌这些做交易起家的基金经理赚的钱不就是钱吗?   

  

  一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愿意赚取红利。是人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几年后就要面对买房、结婚、买车等各种昂贵的活动。你有可能让别人跟你投资四五年吗?在这里,我想我误解了一些喜欢讲“投资基金一定要用长期不用的闲钱”的基金经理。人不是不自信,而是真的有良心。   

  

  当负债端的期限无法匹配资产端的策略时,结果注定是不愉快的。大行情不好的时候,骂声注定充斥评论区。   

  

  所有能创造超额收益的策略,无论是债券基金还是股票基金,能力都是有限的。   

  

  对于债券基金来说,债券收入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票息收入,一个是资本利得。相对高收益高质量的债券比较稀缺,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债券交易创造的资本收益是有限的,债券市场本身的流动性限制了单个债券交易的策略。   

  

  对于股票型基金来说,小规模的产品无论是打新还是交易都有很大优势,更容易创造超额。如果基金规模超过10亿,新增和增强收益下滑严重。如果基金规模超过30亿,交易策略就变得困难了。   

当然10亿和30亿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数,而是一个约数,具体是多少相信也没有绝对的标准。

  


  

对于钱少的散户以及民工这样的穷人而言,基金限购从来不能阻碍我,除非停止申购。我铺垫了这么多,其实接下来的这些产品介绍也不重要了。

  


  

好吧,还是来进入主题,市场上有哪些限购比较狠、历史业绩还好的产品?

  


  

1、鹏华丰禄/招商产业债C

  

  

  

刘涛和马龙可以说是纯债领域的卧龙凤雏,这俩代表产品也是常年限购100块,号称穷人的存钱罐,也是公募基金里面最富盛名的两只橱窗基金。

  

这逆天丝滑的净值曲线,你怕不怕?这真的不是摊余成本法产品吗?(什么是摊余成本法,见《净值"永远"涨不一定是最好的――摊余成本法债基最近怎样了》)

  

不过丰禄的近几年业绩确实比招商产业债强一些,难怪晨星看上了。

  

丰禄的基金经理刘涛还是好几年的冠军基金经理,当然债券领域的冠军关注度要低很多,之前本号分析过他的另一只定开债基,见《错过等一年的冠军债基――鹏华丰融到底用了什么策略?》。

  

还有个细节,招商产业债A份额限额是2000元一天,A类短期持有的赎回费是比较高的,所以不要轻易尝试。

  


  

2、金元顺安元启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公司的产品,没记错的话是基民柠檬老师发掘出来的,但很快就限购100元了。

  

这类产品,看持仓也好,看季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持仓极其分散,很有早期冯明远的感觉,根本不是价值投资的路数,也不是风格轮动的打法,所以这种类私募的策略其实做不大。从机构持有比例看,这个产品成立之初就是一个机构定制产品,所以限购这么狠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这个基金经理没有其他产品,这家公司的其他产品的业绩也都非常普通,你还找不到什么替代品。

  

那就放在这里,当一个橱窗吧。

  


  

3、交银趋势

  

  

杨金金和刘畅畅一度是画线派的代表人物,但今年以来刘畅畅的回撤比较大,杨金金还是稳住了。交银趋势也是很早就限购了1000块,后续可以看下他的新产品交银启诚打开后是否也会限购1000块。

  


  

4、中庚价值领航

  

  

老丘的旗舰产品,之前一度完全关门,现在限购1万。你别嫌少,手续费从来不打折,爱买不买。

  


  

5、工银战略转型

  

  

杜洋的每个产品风格好像都不一样,但工银战略转型是最有名且最稳的,限购2000块,每年业绩都稳稳超越沪深300,今年也只是微亏。

  

我很难解释杜洋是什么风格,给大家看下今年各个产品的业绩,不知道你们还有没有兴趣买。

  

  

排名倒数和排名靠前的产品同时出现在一个基金经理身上,这个神秘现象只能请高人解读了。

  


  

我暂时就盘点到这么多了,都是一些市场上老生常谈的东西,抛砖引玉等大家在评论区聊聊自己喜欢的限购基金了。

  


  

其实去年有很多产品限购都打到了1000块,但很多产品的高光时刻只持续了几个月,很快回撤变大,限购也完全打开。像睿远成长价值混合一直限购1000块,但今年的业绩也引发了大家的骂声,有时候我有种错觉,好像骂我的比骂傅老师的还多,另外大家好像都在期待我清仓?

  


  

限购这个事情确实很烦人,你明知道是低位,但没办法一把买够仓位,只能一点点补仓。对于做组合而言,主理人需要不断挖掘不限购的好产品,这是一种挑战,有时候还是一种赌运气。

  

  

(风险提示:权益基金属于高风险品种,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 本人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人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定投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或者服务情况、听取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市场,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