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币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标准是,汇率弹性大小的划分内容

  

   第一章概述   

  

  一、基本内容介绍   

  

  1.货币体系(货币、信用、利息等。)   

  

  2.金融市场系统(金融市场、资产组合)   

  

  3.金融机构系统(商业银行、中央银行)   

  

  4.金融调控体系(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平衡、货币政策、国际金融等。)   

  

  5.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   

  

  二。学习金融的重要性   

  

  1.管理个人资源   

  

  2.处理商业世界中的问题   

  

  3.(4)作为公民做出知情的公共选择   

  

  4.拓展思维,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工作实践,实现自我价值。   

  

  三。学习方法   

  

  1.明确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2.认清课程的特点:概念多;理论强;广泛接触;巨大的变化。   

  

  3.把握“一、二、三、四”   

  

  (1)抓住基础:市场经济   

  

  (2)把握两个环节:金融与经济,国际与国内。   

  

  (3)掌握三个重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   

  

  知识   

  

  (4)完成听、说、读、写四项任务。   

  

  四。参考书   

  

  1.《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作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文)。书中讲述,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不可能实现充分就业;提出加强   

  

  干预国民经济,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等政策,实现充分就业。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   

  

  2.《货币金融学》,作者米什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九版,2015年8月。   

  

  3.《金融学》,李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8月。   

  

  4、《金融学》,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5、《现代货币金融学》,王祖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3版。   

  

  6.《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二版   

  

  动词(verb的缩写)著名教授《金融学》   

  

  1.中国人民大学:周、黄达   

  

  2.中央财经大学:张煜雯、王培珍、王光谦   

  

  3.西南财经大学:曾刘西良   

  

  4.东北财经大学:张桂乐,夏德仁,林继肯   

  

  5.中南财经大学:周军。   

  

  6.上海财经大学:王雪晴、盛松成、戴国强   

  

  7.复旦大学:胡庆康   

  

  8.中国财政大学:于赵翔   

  

  9.北京大学:曹凤岐   

  

  10.武汉大学:李崇怀   

  

  11.南京大学:范从来   

  

  12.厦门大学:张宜春   

  

  13.山西财经大学:孔祥义   

  

  不及物动词网络资源   

  

  http://www.pbc.gov.cn/   

  

  http://www.cbrc.gov.cn/   

  

  http://www.csrc.gov.cn/cn/homepage/index.jsp   

  

  http://www.circ.gov.cn/   

  

  http://www.sse.com.cn/sseportal/ps/zhs/home.shtml   

  

  http://www.szse.cn/main/default.aspx   

  

  http://www.info.gov.hk/hkma/   

  

  http://www.bog.frb.fed.us/   

  

  http://www.gjmy.com   

  

  第二章货币   

  

  第一节货币的来源   

  

  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观   

  

  从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过程看货币的起源   

  

  1.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必然产物。   

  

  2.货币是价值形态演变的必然结果。   

  

  价值的简单形式——价值的扩展形式——价值的一般形式——货币形成   

  

  (直接易货和货币兑换)   

  

  3.“金银自然不是钱,钱自然是金银”   

  

  二。货币起源的经济模型   

  

  1.不对称信息与货币的起源   

  

  商品和服务交易所花费的时间称为交易成本。在物物交换经济中,交易成本是很高的,因为人们必须满足“需求的双重重合”,即必须找到一个既有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又刚好需要自己需要的东西的人。   

  

  可以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货币降低了交易成本,像润滑剂一样,可以让经济运行得更快,从而鼓励专业化和分工。   

  

  2.估价对象来源的经济模型。   

  

  经济行为的演化与交易成本密切相关:演化的方向总是从较高的交易成本到较低的交易成本。换句话说,节约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规律。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活动方式之所以演变成这样而不是那样,最终可以通过节约社会开支和社会成本来解决。   

  

  这个模型首先定义了:物物交换的经济是任何商品都可以与任何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经济;货币只是一种特定的商品——货币可以和任何其他商品交换,除了货币以外的任何商品也可以和货币交换   

货币相交换但彼此之间却不能交换的经济。从“交换”的概念自然引申:同一种商品之间,包括货币与货币之间,不存在交换的必要。同时设定:任何两种商品,在货币经济下则是货币与任一种非货币商品,均有一个交易网点,这些交易网点要付出一定的交易成本来实现交换。在这样的定义和设定之下,很容易算出不同经济

  

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如以C1,C2,C3,…,Cn表示经济中存在的n种商品,在物物交易的经济中所需要的交易网点相当于任两种商品组合的数量,即:(1/2)n(n-1)

  

在货币经济中,由于定义只有货币与非货币商品的交换而无非货币商品之间的交换,所以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是:(n-1)比较(1/2) n(n-1)与(n-1),只有n为2时,即经济中只有两种商品时,两者的值相等。但只有两种商品,就不可能存在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

  

易的区分。如果 n为3,物物交易所需的交易网点是3,通过货币交易所需的交易网点是2,即前者为后者的1.5倍;如果n为10000,物物交易所需的交易网点是49995000,通过货币交易所需的交易

  

网点是9999,即前者为后者的5000倍。n越大,倍数越大,两者之间的社会交易成本有极大差距显然可见。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首要职能

  

1.含义: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的功能

  

2.特点:只需要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3.作用:为各种商品和劳务标价、减少交易时信息成本,提高交换效率(货币的价值尺度是通过价格体现。)

  

商品价格和购买力的区别:

  

商品价格上涨5%,此时货币的购买力下跌了多少?

  

购买力是物价指数的倒数,当物价上涨5%,物价指数就是105%,则购买力就是100/105,原购买力是105/105(即1),所以购买力下跌了1-100/105=5/105(4.76%)

  

即:价格上涨5%=货币的购买力下跌4.76%

  

不完全相等,但是方向相反。

  

二、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

  

段职能

  

不足:分离成买卖,买卖之间脱节的话就可能出现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引发信用问题。

  

2.特点:现实的货币,可以是价值符号

  

3.作用: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促进商品交换发展;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卖两个环节,出现买卖脱节、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4.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

  

W-G-W:以货币为媒介的间接的商品交换

  

G-W-G:G在买者和卖者间不停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运动

  

区别:

  

1.方向相反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间接的商品交换

  

货币流通:在买者和卖者之间不停地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运动

  

2. 决定因素不同

  

商品流通取决于整个商品生产的种类、技术和整个经济发展程度

  

货币流通取决于信用制度的发展

  

5.纸币产生于流通手段

  

6.货币流通规律(马克思货币需求问题):

  

1、M = PQ / V

  

2、货币必要量规律:PQ/V M

  

3、货币必要量规律的假定条件:

  

1)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2)货币为足值金属货币

  

3)金属货币具有“蓄水池”功能

  

4)简单商品流通

  

5)V 已知一定

  


  

三.贮藏手段

  

1.含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贮藏起来

  

3. 特点:

  

*1、退出流通的停滞货币

  

*2、现实的适于长期保存的货币

  

*3、价值符号贮藏是当代G贮藏的主要形式

  

信用货币与金属货币贮藏功能的比较 :金属货币具有“蓄水池”的作用,信用货币没有这个功能,容易出现贬值或者信用问题

  

四、支付手段

  

1.含义:为价值形式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的转移

  

2特点:

  

*1、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作单方面转移

  

*2、可用价值符号来执行

  

*3、扩展到商品流通以外

  

3.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职能区分的非绝

  

对性

  

4.作用:

  

积极的:支付抵消,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消极的:使买卖环节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五、世界货币

  

1.含义: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时就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实质是货币职能在世界范围的应用。

  

2.作用:

  

作为国际间的一般支付手段;

  

作为国际间一般购买手段;

  

作为一般财富的代表在国际间转移。

  

4. 黄金的非货币化与世界货币的多元化

  

5. 马克思货币的五大职能和西方国家提出的四大职能:

  


  

  


  

第三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内容

  

(一)含义:国家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发行、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二)货币制度的内容:

  

1、确定货币材料(黄金 白银 铜等);

  

2、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值);

  

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币、辅币及其规格);

  


  


  

  


  


  

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偿还能力(有限或无限法偿);

  

5、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的权限与流通程序

  

(自由铸造与垄断铸造);

  

6、规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二、货币制度发展:货币形式的选择

  


  

  


  

(一)银本位制

  

(二)金银复本位制

  

1、平行本位制 :让黄金和白银在市场交换过程中自由形成交换价值

  

2、双本位制

  

“劣币驱逐良币” 又称为格雷欣法则: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共同流通时,名义价值低于实际价值的货币(良币)会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而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例如:央行本位制1792年美国,1个金币含金25.05格令,1个银币含银375.75格令

  

法定1:15,实际1:16,金是良币,银是劣币

  

100两金币――100两金块――1600两银块――1600两银币――

  

106.67两金币

  

法定1:15,实际1:14,银是良币,金是劣币

  

280两银币――280两银块――20两金块――20两金币――300两

  

银币

  

(三)金本位制 ―始于1816,英国

  

1、金币本位制:

  

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国境 。

  

2、金块本位制:不铸造、不流通金币,而流通银行券,在达到一定限额以上,银行券可以兑换黄金。

  

3、金汇兑本位制:不铸造、不流通金币,本币不可兑换为黄金,但本币可以以固定汇率兑换成某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的国家的货币,并在该国兑换黄金。

  


  

  


  

(三)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 纸币由国际垄断发行,具有无限偿还能力

  

2. 纸币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不能以固定比例兑换黄金

  

3. 纸币是通过银行信用渠道进入流通的

  

4. 国家对货币流通的调节日益加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