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的生产费用是指,劳动力算固定资本吗

  

  作者:郭克莎(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院长)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发现当前高收入经济大国在中等收入阶段重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顺利进入高收入阶段的重要原因。借鉴大国经济发展经验,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应实施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和产业政策,依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经济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加快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大国经济需要建立较强的制造业基础   

  

  现在大的高收入经济体都实现了经济服务化,制造业比重普遍较低。然而,数据显示,所有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制造业高速增长和高比例的历史时期。正是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使他们进入了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特别是经济、技术和国防的现代化。因此,考察与中国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的高收入经济大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大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经济学家在比较分析各国经济发展时,可以分为大国经济和小国经济两种。小国经济的产业构成主要取决于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而大国经济的产业构成则需要满足国内需求。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持国民经济独立稳定运行,注重经济发展的自立自强能力。小型经济体可能不会重点发展制造业或只发展部分制造业,而大型经济体则需要建立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来支撑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增长,更加注重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来支撑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大国经济都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都有依靠制造业立国强国的过程,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制造业可能面临大国经济史上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人均GDP已经进入中上收入阶段或者工业化已经进入后期之后,制造业出现增速和占比持续下滑的趋势或者压力;二是在要素成本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过程中,各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第三,随着大国经济的崛起和强大,必然会受到旧经济强国的牵制和压制,制造业首当其冲。由于制造业是大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和动力,并直接参与国际市场和国际地位的竞争,大国制造业发展的进程会受到其他经济大国的制约和压制。面对上述问题,大国经济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值得深入研究。   

  

  了解大国经济发展成为制造强国的主要做法。历史和现实既有惊人的相似,也有完全不同的表现。比如现在的高收入大国,都实现了经济服务化,但历史上都非常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今天,他们都反对或批评发展中国家实施干扰发展的产业政策   

  

  大经济体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政策。当大国经济正在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演进时,受内需结构变化的影响,制造业增速向下波动。同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产业技术升级的压力,使得制造业的发展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为了保持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各国普遍实施了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各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要求美国制造业增加研发;投资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英国强调保护知识产权;法国将增加对新兴制造业的投资比例;德国对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实行优惠政策。二是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英国对一些传统产业的援助政策应该加强;日本衰落的产业将得到调整,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三是推动制造业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日本为培育主导产业提供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实施促进韩国主导产业技术发展的政策,从金融政策上给予支持。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制造业快速增长和比重相对稳定。上述政策推动了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中上收入阶段,美、英、法、德、日、韩制造业年均增速分别为2.77%、3.33%、7.29%、5.42%、6.95%、7.97%,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速分别为1.41%、1.6%、3.3%。同时,这一阶段制造业的比重保持相对稳定。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制造业比重变化来看,除美国下降了2.2个百分点外,其他国家平均提高了1.66个百分点。从按现价计算的制造业比重变化来看,六国平均下降2.98个百分点;到中等收入阶段结束,进入高收入阶段,当年6个国家价格制造业比重平均为29%,半数国家比重超过30%,还是比较高的。   

  

  制造业发展促进   

经济稳定增长。在上中等收入阶段,美、英、法、德、日、韩的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62%、2.25%、4.64%、4.79%、6.13%和6.92%,整个经济的TF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6%、0.95%、3.06%、2.33%、1.25%和0.78%,污染指标CO2排放强度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4%、-1.2%、0.1%、-2.07%、0.26%和1.35%,表现出经济稳定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污染排放强度下降的良好态势。制造业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是:首先,制造业较快增长拉动GDP稳定增长。除美国外,其他大国的制造业增长率都明显高于GDP增长率,表明制造业增速高于其他产业增速的加权平均数,GDP稳定增长主要是制造业较快增长拉动的。其次,制造业TFP增长推动整个经济TFP增长。除德国外,其他大国的制造业TFP增速都明显高于整个经济TFP增速,说明制造业TFP增长率高于其他产业TFP增长率的加权平均数,制造业TFP增长对整个经济TFP增长起了主要推动作用。再次,制造业生产率提高使污染排放强度降低。所有大国CO2排放强度低增长或负增长,主要是制造业生产率提高使能源资源投入比例降低,整个经济技术进步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发展阶段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第一,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制造业中高速增长。过去10年,我国制造业增速不断下滑,截至2019年,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已降至26.8%,“过早去工业化”的问题突出。这些年我国GDP增速回落、TFP增长率下降、产业升级缓慢等问题,与制造业增速下降有关。必须尽快扭转这种趋势。参考大国经济在进入高收入阶段时制造业平均比重为29%的历史经验,考虑到我国制造业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作用,同时考虑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对产业结构变动的调节作用,我国在进入高收入阶段前后的一段时期,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应保持在28%至30%之间。从大国经济的发展经验看,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消费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更新仍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市场条件,只要制造业转向高质量发展,就可能实现中高速增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有两条:一是以技术创新为导向持续向高端制造迈进;二是以技术改造为依托加快传统制造业升级。要加强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加快制造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第二,积极实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和产业政策。在上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演进的过程中,制造业的发展面临国内外环境的严峻挑战,国家战略和政策的选择关系到制造业能否由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许多拉美国家因制造业逐步衰落而未能进入高收入阶段,而一些东亚国家特别是日本和韩国则依靠制造业快速增长而缩短了进入高收入阶段的时间。借鉴其他经济大国的发展经验,我国需要高度重视制造业增速下降问题并实施合理的引导调控政策,特别是要推动制造业加快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更需要国家发展战略的导向和产业政策的支持。应坚持实施好已有的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新的制造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坚持实施好符合中国国情、运用市场机制的产业政策,深入推进产业政策的改革、转型和创新。

  

第三,依靠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新发展阶段,制造业规模扩张已面临市场饱和、产能过剩的制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依靠优惠政策,需要培育和创造新的体制机制环境。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从深化改革开放中获得发展动力和活力,是我国不同于其他经济大国的独特优势。近几年,我国对中小制造企业实施了减税降费、改善融资条件等政策措施,但企业面临的市场约束、成本上升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制造业的发展,一些制造企业甚至准备转行搞服务业。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