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突然少了钱怎么回事,怎么余额宝不展示近三个月明细

  

  文|卢佳媛编辑|盛于谦   

  

  近年来,理财的概念不断被提及,市场上很多理财课程都鼓励大家尝试进入股票、基金、保险的“大市场”。   

  

  然而,仍然有这样一种“新生力量”,他们决心省钱,不愿意把时间花在数字利率和曲线趋势上。   

  

  比如大四学生徐娜,他把“理财”理解为“把钱放在理财平台里”   

  

  每月生活费只有200-300元盈余。简单对比了朋友推荐的余额宝和理财通产品的收益率后,她把钱存进了理财通。   

  

  在徐娜看来,控制自己花钱的欲望要比所谓的“理财赚钱”靠谱得多。   

  

  两个月买了51支基金,有人问我“致富经”   

  

  徐飞有时感叹道,他觉得卖掉自己不加选择地买入的基金要舒服得多。   

  

  在过去的一两个月里,徐飞经常在网上看到“牛市来了”之类的新闻。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还在读大学的徐飞用零花钱买了自己的第一只基金。“本来想学理财,增加本金。然后我就觉得基金比银行(利息)高,比股票稳定一点。”   

  

  然而,在各类理财界面的首页,鲜艳多彩的基金涨跌曲线,各种“精选”“优品”的口号,各种排行榜顶端陌生而混乱的基金名称,让徐飞心痒却又困惑。   

  

  他承认自己并不是真的懂操作。于是他开始在微博和知乎上到处搜索信息,参考理财页面上的基金排名及其历史涨跌,浏览讨论区的“哭”与“笑”。   

  

  做足“功课”后,徐飞开始挑选基金,由于担心一不小心损失太多钱,他把自己的闲钱分成几十份,分散在不同的板块。   

  

  徐飞了解到,早在2016年,国家就下达了3336.01万-3万元,计划在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今年疫情的突然爆发,无疑让医药行业更加关注。于是过年的时候,徐飞先买了一只医药行业的基金:“我以为疫情期间医药的基金应该不错。”   

  

  当初选择了医药和消费两个行业,后来又买了新能源、科技等其他板块。“新能源感觉很有前景。还有技术,跟风买的。”   

  

  他用来买基金的钱很散,一天买一点。在他知道之前,徐飞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买了51只基金,他在这些基金上的投资接近5000元。   

  

  7月10日,徐飞在豆瓣上曝光了自己在“用兴趣生活|投资理财群”购买51只基金的壮举,并配有十几张截图。   

  

  团里其他成员调侃他:“这是给自己的沪深300吗?”还有很多朋友来找他取经,问他致富的成就和秘诀。   

  

  豆瓣团成员热评   

  

  徐飞万万没想到,他“摸着石头过河”的路还没走一半,却已经可以“传授经验”给别人了。   

  

  他这才意识到:很多人不理解。每个人都有一颗赚钱的心,却只问“路在何方?”   

  

  徐飞不敢指点他们的问题。他小心翼翼地建议:先观察他们两天吧。   

  

  “可以少赚,但一下子亏得多了,我承受不来”   

  

  拥有51只基金的徐飞被集团成员戏称为“行动艺术”,是“每日大游行”、“后宫翻牌”,但他其实并不以此为荣。“跟风买的基金比较多,看着真的有点麻烦。”   

  

  当初他只投了几十块或者几百块,就买了放在那里。然而,偶尔他发现自己掉了几块钱,徐飞或多或少感到有些苦恼。   

  

  “我还是学生,本金不多,主要是为了稳定。我可以赚的少一点,但是一下子亏了很多。我真的买不起。”   

  

  徐飞说他也“害怕”   

  

  刚工作一两年的刘风神也有同感。她每天打开手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收入明细。刘峰每周投入12-42元,53周后终于卖出了基金。   

  

  “涨的时候特别慢,但至少每天还是有盈利的。结果没几天就把之前的利润全赔进去了。”   

  

  眼看下滑趋势似乎还在继续,她很可能连本金都保不住了。她选择了扔掉人生中的第一笔基金。   

  

  刘枫回头看了看自己的购买记录。事实上,他最后损失了十几块钱。“没多少闲钱的时候,亏几块钱都受不了。”   

  

  7月20日,徐飞在豆瓣上公布了他的月度财务报告,显示7月16日的日收入为“-205.35”。   

  

  徐飞曝光的收益记录   

  

  他在帖子上写道:“我错了。我应该听话,做个好孩子。就当是锻炼吧。”评论里没有。   

少人大呼:“你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按照许飞最初设想的稳扎稳打的策略,基金在手中的持有时间应该达到一到两年。但最近这一两个月,他被所谓“牛市”的说法影响,跟风买了好几支基金,期望能够短期暴利。“后来,我发现自己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与时间。”

  

许飞每天紧盯着自己的收益在盈亏之间反复横跳,心情七上八下的。与他不同,“佛系”女孩欣欣自今年开始,就把所有的积蓄都扔进了余额宝里。她将余额宝当作一个虚拟的存钱罐,两三个月都没有理过它。

  

欣欣很早就对理财有所接触。她的父母在股票、基金、保险还有外汇方面都有所涉及,家里也放着许多财经杂志和股市入门书籍,小的时候,欣欣就把它们当“厕所读物”都看过一遍。

  

2019年年底,欣欣手里本来还持有一支买了三个月的基金,里面留着她旅游计划的经费。考虑到离考研二战还有不到半年时间以及各种形势,欣欣果断放弃了继续购买基金或股票等理财产品,因为她觉得,“如果真的想用钱生钱,那是一个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东西。”

  

她发现理财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关注涨跌状况,再看着讨论区里,涨的时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跌的时候“哀鸿遍野,哭声阵阵”,心态免不了起起落落。

  

“何必呢?反正你赚的还不多,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添堵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我也不是巧妇”

  

关于心态这回事,似乎是每一个理财者都会挂在嘴边的话。知乎上,半佛仙人在“一个从0开始学习理财的年轻人,有什么避坑经验”的帖子里的高赞回答,第一点就提到投资理财的“元规则”:用自己用不到的钱来投资。

  

半佛仙人补充:“一旦你触犯了元规则,你很难保持心态,因为你输不起。”

  

“不是有句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我也不是巧妇。”许飞感慨道。

  

刘枫也提到了“无米之炊”的问题,但对于她来说,“无米之炊”并不是钱很少,准确地讲,应该是能用在理财上的钱很少。

  

刘枫的基金定投记录

  

刚工作的时候,刘枫每月的工资约7000元。她住在表姐家里,并没有在租房问题上“大出血”。每月除去生活必需的花费,总还能剩余四千多元,相比起许多刚工作的年轻人,这毕竟是一笔还算不错的存款了。

  

但刘枫回忆,相比“理财投资”,自己其实更热衷于在知识付费APP上“自我投资”,看到感兴趣的历史或心理学的课程,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学习,书架上也摆满了讲座教授或者朋友推荐的书籍。“买了这些课程和书籍,再买上几件衣服,忽然就觉得钱不够花了。”

  

“钱太少了,而且也不知道怎么合理投资。”对于刘枫来说,每个月往基金里定投进几十块钱已经是她能接受的最大额度的投资了。

  

有了那次“赚起来慢、亏起来快”的“很失败”的理财经历,刘枫此后就再没买过基金、股票一类的理财产品,连挂在首页的理财推荐都没点进去看过一次。

  

从那之后,她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存钱”的行列,至于存款要达到多少自己才会再次考虑理财投资,刘枫说:“留出生活必需的那部分外,存款总额得达到一定程度,大概五十万左右吧。那个时候手上闲钱多了,心情才会比较放松,愿意去尝试。可能那时候……拿几万出来试试吧。”

  

还是学生的许飞跟刘枫相比,手上的积蓄无疑更加拮据。他原本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尝试,赚点钱,并提高自己的理财知识,结果从基金试水回到了积攒本金的“起点”,却发现“自己绕了个大圈子”。“毕竟我的本金也不多,想多挣,那是妄想。”

  

7月22日,是他在豆瓣帖子上的最后一次更新。许飞写道:“我发现,基金就是要拿久一点才行……但能不能拿住,能拿多久,那得取决于你是用什么钱买的。”

  

在卖掉了一部分跟风乱买的基金后,许飞喘了口气,更加坚定了接下来陆续处理掉自己手里基金的决定。从他接触理财到现在,总体上算是盈利的,但他依旧表示自己的重心不会在这上面。

  

许飞陆续卖出手中基金

  

回顾自己这半年的理财经历,许飞总结道:“我觉得自己现在最主要的是蓄力提升自己,多积攒本金才是王道。”(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