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费和保险金额是一样的吗,人身险和财产险的保险利益认定

  

     

  

  随着2022年一季度74家寿险公司公布业绩,利润总额456亿元,同比减少318亿元,降幅41%。血流成河,惨不忍睹。与去年同期相比,盈利户由55户下降至32户,亏损户由19户上升至42户。盈利公司净利润从787亿下降到555亿,亏损公司亏损额从14亿上升到99亿。   

  

     

  

  前7家公司的利润总额为508亿元,比74家公司的利润总额还多。中国平安占行业47%,中国人寿占行业36%,前七家合计112%。可以看到,1992年友邦保险引入代理人制度,促成了这30年来寿险的快速发展,寿险公司也增加到90多家。但还是属于寡头垄断。   

  

     

  

  回顾中国保险业的近代发展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的起步。几经波折,经历了20年的业务中断,1979年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召开,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间。保险市场的主体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并扩展到平安保险和太平洋保险。1992年,上海成为第一个对外开放保险业务的试点城市。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成立。1995-199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成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数据显示,从1994年到2000年,保险业保费收入从376亿元增长到1598亿元,年化增长率约为27.3%,保险公司达到33家。自2012年以来,中国注册的保险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保险公司数量从2012年的164家增加到2021年的235家,其中保险集团(控股)公司14家,人寿保险公司91家,财产保险公司88家。有14家再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28家。   

  

     

  

  有中国资本的合资企业的数量正在增加。2019年底,银监会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元,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比例限制。2019年11月14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CBIRC)批准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开业,安联集团成为中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家全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还在天津和河北石家庄设立了营销服务部,并在四川和湖北设立了分公司。打破了只有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江苏几家分公司的地域限制。保险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mainland China有7家保险公司跻身世界500强。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经营主体不断增加,但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长期处于前三,今年一季度公布的寿险公司利润更是雪上加霜。2021年全年退保金高达1346.27亿元。除中国人寿外,其他三家公司的退保金均比去年增长40%以上。可见,虽然我们在规模上已经是保险大国,但离保险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归保险的本源,在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中,灾害不断提升着世人对预警和保险制度的重视。在追求信息和分担损失方面,保险机制比保险公司有更长的历史和更广泛的渗透。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大多数时候,它只是自发地形成和延续。保险机制的三大环环相扣的功能是:准确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对被保险人提出合理的行为约束,分担个人被保险人所遭受的损失。任何社会机制   

  

  然而,商业保险的发展起源于西方契约社会,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从中国引进第一家外商独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带来了代理人制度。中国入世后,国际保险巨头以合资形式抢滩中国市场,经历了不同股东经营理念的纷争。然后民营企业也搅局,用保险资金撬开上市公司大门,然后这两年全行业大量代理人亏损的深度调整。这个过程的本质是由于市场的逐利性和保险业务本身的负债性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是我国保险监管从无到有,再到成熟规范的过程。保险回归保障原点的过程。或许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年发生的现象并不是一件坏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直线上升的,都要经历不断的探索,在过程中螺旋前进。   

  

  最后,或许可以从券商对友邦保险2021年年报的评论中得出一些参考答案:   

  

  面对困难,我们能从朋友身上学到什么?   

  

1、重新理解公司治理:全面共赢的制度安排,100亿美元回购适合当下需要。公司治理本质上是一套关于人的制度安排,通过利益绑定和权责制衡来最大化公司价值。和同业公司不同,友邦是一家真正做到全面照顾客户、员工(代理人)、管理层、股东及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的公司。不仅在利益绑定方面,公司有短中长期的高度绑定,更在对人的尊重方面塑造了极好的文化基因。而同业保险公司在股东、客户、员工和高管的利益权衡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这正是其陷入困境的最终根源。

  

2、重新理解寿险生意:针对中产保障缺口,不断提升服务客户能力,寿险本质是以人为标的的生意,对客户一生的生命和财富保障是终极使命。和同业公司不同,友邦真正做到了以此为使命,围绕亚太中产客户的保障缺口,不断提升产品、服务和渠道能力。友邦不仅在策略上坚持以我为主,同时在各个区域市场上市场上顺应当地的人口、收入、监管、渠道等特点,不断地拓宽中产客户覆盖能力。而同业保险公司倾向于注重短期机遇,在单一市场上简单对标,盲目争抢市场份额。

  

3、重新理解寿险投资:财务上注重久期匹配,战略上协同主业发展,从财务上看,寿险资金投资的核心就是做好资产负债匹配,尤其是久期上的匹配。友邦资产端一贯保持保守的风格,利润更多来源于承保端。久期的严格匹配,使得阶段性的利率压力或者市场波动都不影响公司的中长期价值和市场对公司的信心。从战略上看,寿险持续的现金流入和长期负债优势正是公司投资端最大的优势;友邦通过寿险投资撬动上下游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公司的业务发展。比如通过投资香港的Blue Cross和Blue Care来丰富公司的医疗保险及服务能力;比如投资东亚人寿和中邮人寿,分别撬动了东亚银行、邮储银行庞大的网点资源。

  

  

随着民众素质和金融知识的普及,契约维权意识的觉醒,高质量发展,回归行业的本源,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是到了重新理解寿险生意投资和公司治理的时候了,用实际行动来坚持长期主义,未来三十年一定会更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