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存2500存期5年,5千存半年定期有多少钱

  

  今年,嘉兴市委提出推动嘉兴从“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向“共同富裕模式”转变,率先闯出一条城乡高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共同富裕、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的新路子。   

  

  古往今来,人才是富国之本,强国之大计。共同富裕也需要人才的“辅助”。   

  

  近年来,嘉兴通过不断优化人才生态,成为长三角人才聚集的“强磁场”。嘉兴人才吸引力指数从全国第35位跃升至第22位;2020年,嘉兴新引进大学生首次突破10万人,硕士、博士人才突破5500人;北京理工大学南湖研究院分院、南湖实验室、长三角研究生院等重量级人才平台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   

  

  不难看出,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嘉兴拥有充足的“第一资源”储备。作为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示范城市,嘉兴将继续释放人才引擎的强大动力。   

  

  奋进高质量发展的带路人   

  

  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做大蛋糕”,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建设样板城市,就是要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由7个机器人组成的焊接模块可以在120秒内组装一张智能床。躺在上面,平躺,翻身,放松.十几分钟后,一个包括呼吸、心跳、脉搏、头部、四肢等身体各部位压力的准确数据就可以发送到手机上。一旦用户健康参数出现异常,智能床会自动“报警”。   

  

  这是奇胜科技的生产车间,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望江井陉镇,被誉为中国a股“智能电床第一家”。从“下乡”到改革开放;从电动沙发的研发到智能床领域;从2002年秀洲区投资建厂,到如今被誉为“中国电床之父”……唐这位“奇盛科技掌门人”一直坚信“科技造富”。   

  

  如今,在奇胜科技的带动下,秀洲区王镇已吸引了美国李恩派、意大利米兰映像、顾家家居等一批智能家居龙头企业和配件公司。全镇GDP逼近百亿大关,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   

  

  引进一个人才,带一个团队;创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深耕一方热土,富民强市.自2010年以来,仅依托“创新型嘉兴精英领军计划”项目,嘉兴已选拔领军人才1370人,其中6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历。领军创业人才企业实现产值828亿元,上缴税收27亿元,创造就业岗位3万多个。   

  

  值得一提的是,领军人才企业中,上榜企业47家,营收亿元以上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146家,国家级“专精创新型”小巨人企业5家。海归沈华博士创办的嘉兴斯达半导体,不仅成功登陆a股市场,还发展成为全球十大公司中唯一的中国企业。在常博士的带领下,嘉兴模贝已经成长为拥有商业数据和指数的全球第一的化工数据和交易平台.   

  

  目前,许多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选择扎根嘉兴做大做强,成为推动嘉兴高质量发展的引路人。   

  

  投身乡村振兴的好伙伴   

  

  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是必由之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   

  

  这两天,位于嘉善县大云镇加缪村的美华水产养殖场门前停满了常客的车辆。80后养殖场老板杨震的手机响个不停,她的甲鱼成了抢手货。   

  

  2008年,大学毕业后在学校工作了半年的杨辞职回家了。一方面,她坚持生态养殖   

  

  不是春天一枝独秀,而是春天五彩缤纷。杨震深深知道,要共同富裕,必须从个人走向集体,先富起来再富起来。因此,近年来,杨震坚持向周边农户免费提供育苗等技术指导,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搞生态甲鱼养殖,盘活土地1000多亩,平均每亩增收1万多元,带领大家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农民出身,农村长大,农大读书,立志务农……在嘉兴,杨震的故事早已有了各种版本。2019年5月,嘉兴出台“乡村振兴十大人才”政策,从人才引进集聚、人才培养开发、人才平台建设、人才氛围营造四个方面提出10条具体政策措施,进一步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在广大农村大显身手。   

  

  怀着对农业的热情,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毕业后,李栋梁毅然来到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致力于植保无人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植保统防的技术服务。自2018年成立以来,李栋梁开办了无人机植保培训班,积累了30多个专业技术团队,不仅为农民提供了优质服务,还实现了农药减量,保护了水源和生态,与当地农民一起踏上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作为全省首家农业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平湖农业开发区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人才支撑项目、依靠人才振兴乡村的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平湖农业开发区新吸引农业项目38个,总投资43.16亿元。数百名涉农人才圆梦“农业硅谷、农业高地”,乡村振兴之路在这里越走越宽敞。   

  

  窥全豹。目前,嘉兴一方面着力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本土专家、本土学者的培养,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一方面,加强人才引进,突出项目带动,让科技人才、大学生村官和各类专门实用人才流向农村基层。截至目前,嘉兴农村实用人才8.55万人,占农业从业人员的37%。共培养农业创客1442人,评定“农业领军人才”。   

”40人,“乡村振兴拔尖人才”8人,“乡土专家”48人。

  

争当胸怀家国的“富有者”

  

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富裕,也包括精神富有。

  

南湖畔、红船旁,嘉兴人才胸怀家国,以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精神富有。

  

从美丽的南湖畔,到壮阔的巴山蜀水,2018年,年近花甲的嘉兴市海盐县首席农业专家、高级农艺师王金良主动请缨,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四川屏山县农业扶贫。3年多来,王金良主动请缨,先后四次向组织申请延长在屏山的挂职工作。

  

通过开创性的推行屏山县茵红李全产业链转型模式,2019年,屏山茵红李产值从3.5亿元提高到5亿元,全县果农增收1.5亿元以上,2500余户种植茵红李的贫困户当年便实现脱贫。2020年2月,国家级贫困县屏山县更是提前实现脱贫摘帽。“我还要为实现东西协作、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梦想不懈努力。”王金良说。

  

不管是在跨越山海的扶贫路上,还是在推动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征程中,无数嘉兴人才,永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本色,为这座城树立起一座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身处黑暗,心向光明,盲人按摩师朱丽华,从2008年创办丽华中医诊所开始,就招收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为员工。她免费教学、包吃包住,先后帮助100多名残疾人走上就业创业之路,从家里的“包袱”变成“顶梁柱”。

  

30年来,朱丽华坚守党员初心,先后资助困难学子达798人次。一个又一个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开启了不同的人生之路。一些孩子接过她的爱心接力棒,在大学里做志愿者,在毕业后成了新的爱心使者。曾因家庭贫寒差点辍学的求拉四杰表示,“朱阿姨让我看到了希望,我要努力考上大学,以后也去帮助别人。”

  

“我愿意为需要帮助的人,帮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新生活的希望。”朱丽华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虽然身处黑暗,她却成为别人的引路明灯。

  

时代精神催生精神动力。他们是共同富裕的身体力行者,更是精神富有者。(周英俊)

  

来源: 光明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