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有哪些

  

     

  

  新华财经北京5月10日电(刘润荣)中国人民银行5月9日发行《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释放货币政策最新信号。报告明确,稳中求进,积极主动,提振信心,做好跨周期调节,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双重功能,落实好稳企业、保就业的各项金融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困难行业和弱势群体。   

  

  行业分析,33,360,010-30,000更关注物价走势、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重点领域风险等。总体总量政策合理,而结构性工具更加精准细化,重点关注弱势市场主体;价格工具蓄力、降低融资成本的重点已经转向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调整。   

  

  总量政策合理有度   

  

  《报告》引导金融机构由“大力扩大放贷”转向“合理放贷”,放贷重点由“规模”转向“结构”。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指出,今年一季度贷款增速“触底”,银行存在依赖票据和短贷的冲动行为。在“坚持不泛滥”的理念下,央行更加注重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势头,更加注重“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后续信贷的稳定增长一方面依赖于重点领域(绿色和制造业)贷款的强劲增长;另一方面,取决于房地产领域的信用修复。   

  

  中信证券认为,《报告》的货币政策基调更突出支持实体经济,预计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更为重要。   

  

  此外,延续了“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措辞。"这反映了广义信贷并没有明显超过稳定杠杆的要求."广发证券首席分析师刘玉表示。   

  

  结构性政策更加细化   

  

  在结构层面,《报告》继续强调“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双重功能”,并增加了“推动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和行业倾斜”,这意味着结构性工具的方向更加细化。   

  

  4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多项再贷款工具,包括2000亿技术再贷款、1000亿交通物流再贷款、1000亿清洁煤再贷款和400亿养老再贷款。重点支持小微行业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帮助电力和煤炭供应稳定价格;助力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科技创新发展等经济结构调整。   

  

  中信证券认为,近期再贷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有必要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加法’”。再贷款工具的频繁使用意味着基础货币投放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总量层面的宽松将更加克制,政策效果将更加强调精准和直接获取。   

  

  业内分析,由于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是非公开的,在补充流动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预计后续央行一方面将积极配合金融债发行,另一方面央行将根据银行间实际流动性缺口,灵活调整RRR切割、MLF、OMO等工具投放,保持流动性稳定。   

  

  价格型政策蓄力   

  

  《报告》首次提出“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其专栏介绍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引导存款利率下行方面的努力和成效,提出“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应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1年期LPR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建立一个   

  

  光大证券王亦丰指出,控制存款利率需要“反市场化”力量,利率自律机制意义重大。完全靠银行自己降低存款利率是不现实的。只有加强管控,抑制债务竞争,打击存款创新,才能有效控制债务成本。   

  

  目前,六大国有银行和大多数股份制银行已于4月下旬下调了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和存单利率,一些地方法人机构也相应下调了利率。最新调查数据显示,4月25日至5月1日,全国金融机构新增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BP。   

  

  展望未来,刘玉表示,与之前的LPR降准相比,接下来的“降息”可能会受到RRR降准、中国人民银行向基础货币回笼利润、再贷款、存款利率下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而节省银行成本,而不是之前的MLF降息或中国人民银行RRR降准。   

  

  对海外货币政策和物价的关注上升   

  

  在国内,对通货膨胀形势的关注显著增加,特别是食品和能源价格的稳定。在郭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薇看来,《报告》进一步明确强调“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变化,支持粮食和能源的生产和供应”“谨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等。这表明我们仍然密切关注全球通胀形势的不确定性。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表示,一方面,反映出货币政策前瞻性关注物价走势,同时充分关注国内外通胀压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策的底线思维,与一号文件中“粮食安全”的表述一致,表明当前货币政策在稳增长的首要目标下,同时开始关注物价。   

  

  海外,关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紧趋势,提出“以我为主,兼之”的思路   

顾内外平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美联储快速收紧货币政策的外部约束下,为兼顾外部平衡,短期内下调MLF和逆回购利率的可能性有所下降。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