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证指数是多少,2018年上证指数最低点和最高点

  

  2021年可能是上证指数历史上振幅最小的一年。分析人士表示,这是流动性后盾和估值压力叠加、毛指数下行和宁指数上行并存、市场参与者变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展望2022年,有券商机构表示,基于均值回归,股指波动会加大。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股指的低波动趋势仍将持续。   

  

  多因素导致低振幅   

  

  截至12月20日,上证综指最高点3731.69点,最低点3312.72点,振幅12.06%,低于2017年的13.98%。按照目前的趋势,今年很可能是历史上波动最小的一年。   

  

  “波动性”是过去a股给人留下的主要印象之一。历史上很多年,上证指数的振幅都超过100%。即使在2019年和2020年,沪指的振幅也不小,分别为33.98%和27.15%。那么,为什么今年以来上证综指呈现低位震荡?   

  

  东吴证券财富管理部投资顾问孙伟表示,这主要是三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流动性支持与估值压力相互作用。一方面,与往年相比,今年市场流动性依然较为充裕,这为股市震荡上行定下了基调。另一方面,近两年机构重仓的消费、医药等权重品种开始显现估值压力,市场需要时间消化。   

  

  第二,经过2019年和2020年两年的结构性行情,市场参与者正在从个人投资者向机构投资者转变。但机构的投资决策和操作思路与散户明显不同。机构投资者更看重估值和长期投资回报,长期持有,起到了市场稳定器的作用。但从微观来看,机构投资者在稳定指数的同时,由于分析方法相似,持仓趋于集中,使得板块波动明显加大。   

  

  第三,今年以来,市场风格大变,从“大而美”到追捧小盘股。“宁指数”给大盘带来的上涨动力,正好对冲了“毛指数”带来的下跌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创业板指数的振幅很正常,截至12月20日达到32.77%。“今年以来,创业板的表现要活跃得多,以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能源主题受到市场认可。但由于新能源板块远没有各类‘毛’龙头重要,所以有一种市场波动不大,市场平淡的错觉。”孙伟分析说。   

  

  明年波动会否加大   

  

  针对2022年沪指的波动,市场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沪指波动大概率增大。“在今年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万得全A指数振幅明显偏低的背景下,2022年指数振幅回归历史平均水平是大概率事件。”海通证券策略团队表示。   

  

  方正证券策略分析师赵伟表示,2022年,普市的走势可能是先涨后抑,波动幅度将远超2021年。波动区间预计落在3250 -4230区间。   

  

  华西证券策略分析师李丽凤表示,2022年,股指波动将从盈利驱动转变为估值驱动,因此市场波动会相应加大。“2022年,a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将整体回落,预计从22.55%降至5.27%,剔除金融板块后将降至3.56%。这意味着在2022年,a股的盈利仍会对股指做出积极贡献,但与2021年相比,盈利驱动的权重会明显变小,更多的会受到估值波动的影响。”李丽凤说。   

  

  另一种观点认为,2022年,上证综指将延续低幅走势,不会有太大波动。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益东表示:“2022年对上证指数来说仍不是大年,但指数的波动中枢将会上升。预计将有b   

  

  孙伟认为,明年股指的振幅是否会加大,应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考虑。至于外部因素,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一员,a股的走势也会受到全球流动性变化的影响。2022年美联储收紧政策已成必然,这将影响北上资金的走势。同时,一旦2022年疫情真的好转,将明显提振全球经济,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变量。内因方面,明年整体牛市的基础仍然不足,要点在于毛指数和宁指数孰强孰劣。预计金融和消费板块在主板权重股不会继续走强。因此,2022年“指数低波动”和“板块高波动”并存的局面仍将持续。   

  

  关注四大产业链机会   

  

  虽然市场各方对2022年股指波动性是否会加大看法不一,但普遍认为2022年市场仍将以结构性行情为主。   

  

  从产业链角度看,孙伟表示,随着铜、煤、锂、硅等上游行业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进入尾声,无论是光伏、新能源汽车还是其他行业,2022年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将更值得期待。   

  

  金证券看好四大产业链:一是新能源产业链,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储能、新能源材料。在“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持续加速,风能、太阳能、电力等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将继续高增长具有高度确定性。二是电动和智能汽车产业链,包括功率半导体、热管理、连接器、车载电子和通信等。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持续提升,短期补需求将支撑相关产业链的繁荣。三是智能制造产业链,包括高端装备、零部件、工业控制自动化等。随着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制造业升级将继续加快,其中智能制造是最明确的方向。第四,创新医药产业链,包括原料药和中间体、CXO等。近年来,国内创新药迅速崛起,创新药产业链繁荣延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