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 scm11 零售价格,atc 小提琴音色

  

     

  

  在2018年5月的2,慕尼黑音频展上,Gryphon创始人弗莱明拉斯姆森(Flemming E. Rasmussen)公开宣布,他将把接力棒交给新任首席执行官雅各布奥德加德(Jakob Odgaard),同时推出箱式前台Zena。很快,2018年8月,新CEO带着这个曾经的舞台去台北开发布会。这个前舞台的外观依然保持了之前狮鹫的设计风格,可以推测是弗莱明掌控下的最后一款产品。2019年,鹰狮推出精华前台。这个前台的外观已经脱离了Zena,展现了新CEO的三角形主视觉美学。目前除了Zena之外,只有刚刚推出的旗舰潘多拉带着两个盒子和精华被撤下了Zena的前台。   

  

  取消音量旋钮   

  

  泽纳的面板和之前他家的前台有什么区别?最大的不同是面板中央设计了与后台相呼应的弧形线条。另外,最大的区别是去掉了音量旋钮,改为通过触摸来控制音量。面板中央有一个红色的天狮标志,底部有一个小的显示窗口,可以显示输入和音量数字。左边有电源、静音、音量上下箭头四个触摸标记。右侧是四个触摸键,如输入上下箭头、监视器和菜单。   

  

  来到背板,有五组输入,两组XLR,三组RCA,一组RCATape输出。还有一个12VTriggle插孔和一个GreenBias online插孔。其中,输入2(XLR)或输入3(RCA)可作为0dB旁路输入端,可与AV环绕放大器配合使用。这些终端分为左右两侧。显然,内部布局必须是双单声道。背板中央上方有一个空间,可以插入DAC模块或回放模块。因为只有一个空间,购买时只能选择一个模块。   

  

  如何使用菜单?很简单,如果你想进入菜单,只要按住这个键,你就会进入菜单,然后用输入上下箭头来选择。如果你不想进入菜单设置,只要按下监视器键,你就会退出。进入菜单后,每再按一次菜单键,就会进入新的一页。它们被命名为输入、改变最大电平、改变开始电平、亮度、输入电平匹配、绿色偏置设置、将输入3专用于AV(开始输入3是AV旁路)、恢复设置、继续/退出。   

  

  采用R2R音量系统   

  

  事实上,如果你不想改变这些设置,你可以按照出厂默认值使用它们。你不需要担心改变设置。另外,Zena还有一个必须说明的控制,就是Green Bias可以和他的后级结合,通过音量调节来改变后级的功率输出。换句话说,如果前一级的音量旋钮调低,后一级的输出功率就会降低,从而节省能源。但是如果不搭配狮鹫的后级,这个设定就没用了。   

  

  Zena的音量控制改为触控。总共只有43步,每步2dB。你可能想知道为什么Zena的音量应该以如此大的间隔调整,因为一阶是0.5dB。这是因为你想最大限度地减少R2R音量控制的电阻数量。如果想要更精细的级,比如每级0.5dB,就需要使用更多电阻。Zena每步调整音量2dB,可以将电阻数量减少到两个。也就是说,音乐信号通过音量控制器时,只通过两个电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阻对声音的影响。事实上,这是R2R加继电器电阻阵列的音量控制系统。Zena采用表面贴有金属膜的精密电阻元件和低电容的密封镀金Pickering簧片继电器实现R2R阵列,是一种用于音量控制的平衡结构。   

  

     

  

  Zena的背板各种端子从左到右分开。很明显,内部设计是双单声道,从右到左完全分离,包括电源。   

  

  双单声道从电源开始   

  

  打开顶盖可以看到,和往常一样,Zena的内部是满满的。一眼就能看出是双单声道架构,整个电源和元器件分布左右对称。两个环形变压器分在箱体的左右两侧,每侧有16个小滤波电容(26,000uF)和稳压线。如果有额外的DAC或播放模块,会有一个金属黑盒子把额外的模块密封起来,挂在电路板上。这是减少附加模块和电路板之间干扰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和以前一样,纯A类放大,直接交流,没有整体负反馈,组件全包,是Zena的最低标准。此外,Zena在电源下足了功夫,在并联稳压线上串联使用Wima PP电容和电解电容,完好无损   

量控制电路供电上也使用Wima PP电容与铝有机Polymer电容并联。在模拟供电上使用SchottkyBarrier Diode。或许有些读者不明白什么是SchottkyBarrier Diode?一般整流二极管是结合半导体的PN二极,而成为单向导通(交流变直流)的二极管。而SBD则是结合金属与半导体,而产生SchottkyBarrier效应的二极管,它的好处是顺向电压低,开关速度快。不过也因为漏电流较大,所以必须注意散热。

  


  

整个机内无配线化,只有地线、显示屏扁平电缆,以及从电源母座到电源开关之间有配线,这条配线也有屏蔽。此外没有音调控制、没有左右平衡调整、没有相位反转切换、没有耳机插孔,总之就是要让线路尽量单纯化,维持最好的音质。

  


  

  

Zena的外观跟以前的前级有些不同,最大的差异就是音量旋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触控音量调整。其他黑色基调仍然是主视觉。

  


  

直入主动式音箱

  


  

聆听Zena的场地在我家开放式大空间,其实Zena在我家已经好几个月了,大部分都是搭配Antileon EVO在工作,这其间也推过几对不同的音箱,我对这套扩大机的声音已经很熟悉。可是这次却是要单独写Zena的评论,所以我打算不再搭配Antileon EVO来写,我必须做别的搭配,才能凸显Zena的声音特质。最后我决定让Zena取代我平日听的Spectral DMC30SS前级,直入ATC SCM100 ASL主动式双音箱系统。

  


  

到底Zena与我平日在用的Spectral DMC30SS有什么不同呢?首先我要说Spectral是我所听过的扩大机中,非常中性的一个品牌,无论是前级或后级皆然。为何会有这种中性特质?我猜应该是设计者KeithJohnson使然。众所皆知,KeithJohnson是RR唱片的录音师,也是Spectral的设计师。RR唱片的录音效果大家都知道低频量感很丰富,那并不是Keith Johnson刻意加料获得,而是管弦乐中的低频本来就是如此丰厚,尤其是大鼓。RR唱片录音中有许多突出的大鼓表现,可惜一般人的音响效果在100Hz以下就开始衰减,或者聆听空间有强烈的中低频峰值,导致50Hz左右的大鼓不是量感太虚弱、就是被频率更高的中低频峰值所掩盖,以至于很多时候无法享受到管弦乐低频段该有的效果。

  


  

而RR的录音在中频段、高频段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色彩,有些人可能会认为RR唱片的录音味道很淡,没有特别突出的甜味或明亮的光泽。事实上并不是RR唱片的录音没有味道,而是它能忠实呈现各种乐器的各种声音特质,而非刻意营造出某种染色,这就是KeithJohnson的录音哲学,该有的低频一定要充分呈现,不该有的染色就不能有。事实上,Spectral的扩大机就是如此。

  


  

  

Zena采用二个环形变压器、二组滤波电容,包括其他放大线路都是左右二边。最后面有一个DAC或唱放模块的预留空间。

  


  

独特的味道

  


  

而Zena呢?我必须坦承的说,Zena的声音是有其独特的味道,而且这种味道一听就会让人喜欢。如果以色彩来比喻,Spectral是水彩画,而Zena就是油画。如果以水果的甜味来比比喻,Spectral是水梨,而Zena则是芒果。如果以花香来比喻,Spectral是桂花,而Zena则是玉兰花。这种奇妙的听感差异很难在二部器材的规格上看出端倪,基本上可能就是整部前级所使用的组件所带来的声音差异。至于到底是色彩浓的比较好?还是淡的比较好?这完全要看用家的偏好,还有整套音响系统搭配的结果。如果以我而言,由于我经常要评论不同的音响器材,所以我的偏好是色彩比较淡、声音比较中性者。如果是一般用家,那当然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所以二者之间无所谓好坏高低。

  


  

至于其他「音响二十要」的声音表现当然就会有高下之分了,例如透明感、定位感、瞬时反应等等这些表现都能有比较客观的评价。到底Zena听起来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呢?Zena的第一个特点是空间感非常好,音场很大,音乐规模感也大。第二个特点是宽松。第三个特点是高频清楚但没有侵略性,中低频、低频饱满但不呆滞,厚度够,又有弹性。第四个特点是透明感阴柔,但解析力特高。至于甜味、水分、光泽等就不必强调了,这是每一部优质扩大机都会有的。

  

  

空间感、音场大

  


  

当我听AnneBisson那张「Conversations」时,虽然我对Gryphon扩大机的声音相当熟悉,但也不免暗暗心惊。我惊什么?怎么音场那么大?空间感那么大?音乐规模感那么大?乐器形体那么大?人声形体那么大?而形成这些「大」的原因竟然是非常多非常多的声音细节充满在音场中、乐器、人声中。那种感觉就好像一切都被放大来看,而且是等比例的放大,乐器与人声的比例大小并没有被扭曲。

  


  

除了一切都大之外,还有甜味、光泽、透明感、宽松感、乐器的尾音特别长也都与众不同。那钢琴的声音细节真丰富,那大提琴除了细节丰富之外,还很软质。AnneBisson的嗓音也充满细节,丰润饱满,总之听起来就是离真实更进一步,温暖有肉味的嗓音。

  


  

Zena这种空间感大、音乐规模感大的特性听起三重奏、四重奏或五重奏时,会让每样乐器之间的间隔拉得更开,听起来不会挤在一起。例如我听瑞鸣唱片那张「永恒的魅力」钢琴五重奏时,就觉得五样乐器的位置更浮凸,不会绞在一起,每样乐器前后重迭不会乱。听Naim那张莫扎特弦乐五重奏(AllegriQuartet与PrunellaPacey)时,感觉整个乐团都拉开了,尤其大提琴听得特别清楚与浮凸,我想可能是Zena在中低频与低频段本来就很饱满所致,而其他小提琴、中提琴也因为音场拉开而使得定位特别清楚。当乐器不会挤在一起时,音乐听起来也会有更轻松更真实的感觉。

  


  

  

RR唱片这张「ExoticDances from the Opera」是相当难表现的录音,尤其管弦乐的低频段、大鼓更难,许多音响系统对大鼓的表现都相当贫弱。当然,这张唱片中曲曲动听绝对是更大的卖点。

  


  

宽松

  


  

Zena的第二个特质是宽松,无论是听室内乐或管弦乐,甚至钢琴、大提琴奏鸣曲时都可以清楚感受到。当我听EMI那张Mariss Jansons指挥圣彼得堡爱乐管弦乐团的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号交响曲、交响舞曲」时,宽松感发挥了很大的功效。那种宽松就好像管弦乐团的低音提琴与大鼓的量感增加了,整个管弦乐团底部变得更宽广,连带使得整个管弦乐团的声音更宽更松。

  


  

而听HarmoniaMundi唱片Myaskovsky与拉赫曼尼诺夫那张大提琴与钢琴的二重奏时,虽然只有钢琴与大提琴二样乐器,但一开声就会让人马上竖起耳朵,因为听到的是不一样的表现。什么不一样的表现?宽松。当那钢琴的低音键与大提琴的低音一起出现时,我的感受是好像整个人紧绷的肌肉剎那放松下来,甚至呼吸也不自主地随着音乐的进行吞吐,这种感觉是很微妙的。

  


  

还有,当我听EivorPalsdottirr那张「Live」时,Zena这种宽松的感觉更是让人喜欢。或许有人不知道我说的是哪首曲子,这位女歌手有一首曲子收录在DALICD4的第三首,那首曲子就是从这张现场演唱会录音中撷取的。一般音响系统听「我的母亲」这首歌时,无法让人感受到宽松的美感,那是因为中频、高频以上太紧绷、低频又太浑或太瘦。而Zena唱起这首歌时,Eivor的嗓音是放松的,低频的层次是清楚的,而且量感很足,这三种表现综合起来就让我感受到音乐的宽松,而非紧绷混浊。

  

  

清晰没侵略性

  


  

Zena的第三个特点是高频清楚但没有侵略性,中低频、低频饱满但不呆滞,厚度够又有弹性。先说高频,当我听海飞兹演奏的西贝流士小提琴协奏曲时,那小提琴柔得不象话,而且拉到高音域时会收敛,而不是如利箭般射出来。尤其转弓时的那种委婉音效特别细腻。此时,伴奏的管弦乐发出的是丰满的声音,没有一般人会担心的那种「老声」。所谓老声就是单声道或早期立体声录音时,因为带宽不足以及低频量感不足所产生的扁硬声音,有些人就误解海飞兹的录音干瘦扁硬,以为这是正常的,因为1950年代就是那种声音啊!其实这大部分是音响系统没有调好所带来的误解。一旦调整得当,您会发现就算是这张1959年录音的唱片也没有所谓的老声,而是正常的音响效果,或者应该说是杰出的音响效果。

  


  

现在用Zena听这张唱片就是这样,高频根本不会尖锐干瘦,低频也不会扁硬,反而高频是有水分有甜味有光泽而且细软的,中低频与低频量感丰富而不会混浊,不会呆滞。有些扩大机低频量感丰富,让一切都变柔了,但瞬时反应感觉上比较慢,可是Zena却不会这样,虽然中低频、低频量感丰富,但反应是快速的,音乐是活生的。

  

  

低频饱满活生

  


  

再来我举那张Nubert音箱与inakustik合作的「Fascination with Sound」为例,这张录音低频特别丰富,又软又Q又低沉,我怀疑是否在Remix时有加料?本来我以为用Zena来唱这张CD时,低频段应该会太过度了。没想到我听到的却是控制力很好、弹性活生感都让人满意的表现。虽然此时Zena的中低频与低频段量感的确比我的参考前级SpectralDMC30SS还多一些,但因为Zena的控制力,听起来好像把低频的密度提升了,低频实体感也更真实,此时低频反而不会呆滞混浊。在Zena身上,您可以了解到低频段的弹性与活生感对整体音乐表现的重要性,如果缺了这二样,再多的低频量感也只是增加音乐的臃肿程度,反倒破坏了音乐的平衡性。

  

  

阴柔高解析

  


  

Zena的第四个声音特质是透明感阴柔,但解析力特高。当我听RCA那张古诺「浮士德」芭蕾舞曲;比才「卡门」组曲时,整张CD带着阴柔的透明感,但是管弦乐的解析却很高。这种阴柔好像清晨的光线,而透明感则有如大光圈的镜头,透过这种镜头,入射的光线足,您会感觉到眼睛所看到的景物非常清晰,但是又不强调,也不刺眼。或许我可以说Zena的光圈比一般前级都来得大,使得镜头内的景物解析得非常清楚,也就是能够把整个管弦乐团的乐器层次、位置解析得非常好。

  


  

又例如当我听RR唱片那张「Exotic Dances from the Opera」时,Zena种透明感阴柔解析力又高的特质就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RR的录音一向就不是高频段鲜明那种,而是比较阴柔的,加上低频段的丰满与低沉,使得一般扩大机要再生这种如维也纳金厅声音特质的录音比较困难,很容易听起来含混而不够清晰。可是经过Zena的再生,RR唱片的优异录音特质就完全表现出来了,它让录音中阴柔的透明感加了至少二级的光圈,阴柔依旧,但整个景物的清晰程度却浮现得更清楚,也就是解析力整个都提高了,使得低频段的乐器是可以分辨的,而非浑成一团。尤其当大鼓伴随着澎湃汹涌的管弦乐一齐涌现时,能够感受到低频的实体冲击又能把低频听得清清楚楚,这可不是一般前级能够具体呈现出来的。

  

  

天鹅之歌

  


  

Gryphon Zena虽然不是他家最顶级的前级,但我认为与顶级Pandora之间的差异并非一丈差八尺,而是仅有咫尺的差距。无论是声音特质或操控,二者都是很接近的。如果说与他家最新推出的Essence相比呢?最新的Essence前级我还没听过,不知道其声音的味道是否跟以往的Gryphon一样?或许有些人在此时会对到底要选Zena还是Essence难以下决定。我想,Zena的价值不仅是因为它是一部好声的前级,而且可能是Flemming E. Rasmussen的天鹅之歌。

  


  

器材规格:

  


  

Gryphon Zena

  

类型:晶体前级

  

推出时间:2018年

  

带宽:0Hz-1MHz-3dB

  

增益:18dB

  

讯噪比:小于-94dB(A加权、20-20kHz)

  

总谐波失真:小于0.005%

  

声道分离度:无限

  

输入阻抗:50k欧姆(平衡),单端25k欧姆

  

输出阻抗:150欧姆

  

外观体积(WHD):480×169×400mm

  

净重:12.1公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