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移动热点无internet是什么意思,热点连上但是无internet访问

  

     

  

  文丨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庄媛   

  

  四川又发生宵夜打人事件了?夜幕下,烧烤店外,男子搭讪女孩。被拒绝后,他对女孩产生了愤怒,旁边的小伙子上前制服了闹事者。   

  

  类似的烧烤店,骚扰女顾客,暴力男.在“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还未平息时,这样一段“宵夜店打人事件”的短视频近日在网上广泛传播。   

  

  视频的第一部分和“唐山打人事件”很像。但与“唐山打人事件”不同的是,结局是一名男子勇于打退“骚扰者”。再加上“唐山”、“打人”、“见义勇为”等关键词,能准确把握网友感受,引起广泛关注。   

  

  然而,经过调查,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表演。6月12日,四川射洪警方通报称,射洪某跆拳道馆相关负责人是热点人物,欲推广该跆拳道馆。组织7人在射洪市某烧烤店外摆姿势拍摄“女子被猥亵,男子见义勇为殴打骚扰者”视频,并编辑添加“再现唐山打人事件”、“唐山事件延续后”等文字上传网络。   

  

     

  

  警方通知   

  

  如此蹭热度,毫无底线和良知可言。   

  

  一个   

  

  近日“唐山打人事件”令人血脉贲张,不仅挑衅社会法治与道德的双重底线,更撕裂社会安全感,持续牵动公众神经。无论是媒体、公众人物还是普通民众,很多人都在关注事件的走向,表达对肇事者的谴责和声讨,对受害者的关心和同情,以及对背后的公共安全、女性权益保护、社会治理等问题的灵魂追问。   

  

  随着舆论持续发酵,还原和追问真相,从律师、医生、相关专业人士等专业角度合法合理解读事件,深挖长期存在的问题,为公众提供更多观察视角,是有益的。这样的“蹭热点”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然而,一家跆拳道馆竟然捏造虚假的形象、虚构的事实和剧本解读,公然消费这一恶性社会事件。把社会痛点当营销噱头,将严肃问题娱乐化,这种赤裸裸的无底线蹭热点行为无异于在公众的伤口上撒盐,“不是无知就是坏”。   

  

  网络是非法的。所谓的“重现唐山打人事件”、“延续唐山事件”等字眼,如果观众信以为真,很可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面临刑事责任,从而引起警情发酵,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在这次“唐山打人事件”中,浑水摸鱼的热点不少。有的冒充“打人事件”参与者,甚至更改昵称、头像,与网上传播当事人一致;有的谎称自己在现场,借机制造发布虚假信息;有的故意煽动对立情绪,鼓励他人肆意“网络暴力”伤害无辜群众.这不仅影响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也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导致舆论失去焦点,进一步撕裂。   

  

  令人气愤的是,这并非个案。“不红却爱蹭”的人特别多,“连脸都不要”的热点成了“不良风气”,影响公序良俗的不仅令人厌恶,还会大大压缩理性讨论的空间,对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造成了负面影响。   

  

  2   

  

  在当今这个信息极其丰富的时代,注意力成为了一种极其稀缺的资源,导致了“用户的注意力在哪里,营销阵地就在哪里”的商业逻辑。   

  

  近年来,针对流量摆拍或蹭热点的短视频层出不穷。短视频运营圈流传着一句话:“热点是每个短视频运营的必备技能。可以让你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流量。”   

  

     

  

  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追热点无可厚非。蹭热点的目的是利用营销优势,赚取关注和流量,吸引公众关注,扩大传播效果。顺势而为,造势而为,顺势而为,蹭热点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互帮互助"的效果,获得更大的关注和支持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一些人罔顾道德和法律,认为“黑红也是红”,火了就行。为了收割流量不择手段,四处蹭热点撩拨情绪,要么故意“引战”、哗众取宠博眼球,要么揭人隐私、造谣生事,骚扰他人工作和生活,本质上都是依附在热点事件上的“吸血鬼”,给受众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殊不知,以无底线无下限的蹭热点手段谋取不当个人利益,终将遭受“反噬”而“凉凉”,还将付出相应的法律代价。

  


  

比如,6月12日,就“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中部分账号存在仿冒账号、发布不当内容等,抖音、快手平台公布了处理结果,共处置违规、冒犯他人账号共255个。

  


  

3

  

蹭热点要注意角度、尺度和力度。无底线蹭热点的行为,就该坚决惩治,毫不留情。

  


  

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判定标准及处理、惩戒规则,加大识别和打击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让广大网友的同情心和正义感不被愚弄,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主播、品牌等发布主体应增强法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由于行业特殊性,想蹭热点获取流量和关注可以理解,但要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切莫利令智昏,更不要越过红线、因小失大。

  


  

  


  

平台应增强“把关人”意识。从传播的渠道来讲,为这些内容传播提供支撑的平台,应加强相关内容和账号的审核,在事前采取相应措施防范不良内容的传播。另一方面,对于流量分配,在点击率与曝光度之外,需更加侧重内容质量和创作者信用,并对优秀内容进行流量扶持。

  


  

主播公会、MCN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也应有所作为。既应提升法律合规资源配备,聘请专业人士担任法律顾问,为旗下主播多开展法律与合规培训,承担起主体责任;也可以有针对性开发直播与短视频等互联网产品的专业法律顾问服务,为相关产业保驾护航。

  


  

当然,广大网友也该增强分辨能力和是非判断力,避免为奇葩蹭热点行为推波助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