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纤维素酶含量一般是多少,土壤纤维素酶测定方法

  

  湖北省茶叶绿色生产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植保、加工、营销、品牌等领域。坚持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为指导思想,整合生物技术,努力振兴民族茶产业。   

  

   微生物制剂是一类特殊用途的微生物菌种及其代谢产物的总称。由于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产生各种酶、抗生素、氨基酸等物质,广泛应用于肥料、饲料、生物降解、生物防治、酶制剂、生物激素等方面。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红茶,还是少数著名民族的酸茶,还是传统的发酵红茶菌饮料,都说明了微生物在茶叶中的存在和利用由来已久。茶叶中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氨基酸、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茶叶中的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容易分解利用。随着茶叶生产过程中大量优势菌的分离和鉴定,以及微生物作用机理与茶叶品质的关系逐渐清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以茶叶为底物,人工接种特定的微生物制剂,以缩短加工周期,促进茶叶品质的提高。   

  

  微生物与茶叶成分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微生物酶制剂,即利用人工诱导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来分解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另一种是微生物发酵剂,即微生物通过自我繁殖来转化茶叶成分。本文从微生物酶制剂和微生物发酵剂两个方面阐述了微生物制剂对茶叶香气的促进作用。   

  

  微生物酶制剂   

  

  1.1-葡萄糖苷酶   

  

  -D-葡萄糖苷酶是风味修饰的关键酶,也是茶叶内源水解酶之一。能水解末端的非还原性-D-糖苷键,有效地将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转化为香气物质,促进香气总量和种类的提高。许多微生物,如酵母、曲霉、木霉和细菌,都能产生-D-葡萄糖苷酶,其中黑曲霉以产高活性-D-葡萄糖苷酶而著称,其代谢产物安全无毒,因此被进一步人工诱导产生高效-D-葡萄糖苷酶。   

  

  经固定化-D-葡萄糖苷酶处理的绿茶、乌龙茶和红茶饮料的总香气量可分别提高20.69%、10.30%和6.79%。另有研究表明,-D-葡萄糖苷酶能有效增加绿茶中香气物质的含量,依次为苯甲醇(160%)、香叶醇(68.72%)、橙花醇(67.68%)、沉香萜醇(17.93%)、苯乙醇(4.15%),对红茶有效。目前,商业化的微生物高活性-葡萄糖苷酶日趋成熟。   

  

  1.2-樱草苷酶   

  

  -报春花苷酶是一种内源性水解酶,作用于茶叶中的二糖。其在茶鲜叶中的含量是-葡萄糖苷酶的3倍,与茶叶中醇类香气物质的释放密切相关。在日本,-樱草葡萄糖苷酶用于茶叶的初加工和深加工,可以有效提高低档绿茶的品质,改善绿茶提取物的香气。   

  

  在现有技术中,可将该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中有效表达-报春花糖苷酶,或以杆状病毒为载体有效生产和富集-报春花糖苷酶,其具有与来自茶叶的天然-报春花糖苷酶相同的底物特异性。   

  

  1.3-半乳糖苷酶   

  

  半乳糖苷酶也是茶的香气相关酶之一。适度摊青和适度摇青有利于-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提高。添加外源-半乳糖苷酶   

能有效提高安溪铁观音香的香精油总量,以及呈花香的橙花叔醇等醇类物质,苯乙醇、苯乙醛、壬醛等醛类物质及α-法尼烯等香气化合物,表现为香气高而持久。目前,半乳糖苷酶可以从黑曲霉、短芽孢杆菌、克雷伯氏菌中提纯获得。

  

1.4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

  

脂肪氧合酶是一种位于茶叶叶绿体片层结构中的双加氧酶,能将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为过氧化氢产物,并进一步裂解为醛类、酮类、醇类等呈香物质。目前通过平板培养等方式,从土壤中筛选出产脂肪氧合酶的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利用毕赤酵母菌株高效表达脂肪氧合酶。

  

1.5粗酶液

  

由于微生物自身代谢会产生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等多种水解酶类,不经分离纯化的微生物源粗酶液往往较单一酶制剂能有效分解茶叶组织从而释放香气物质。

  

有研究表明,绿茶经过茶梗接种黑曲霉发酵所得粗酶液处理,能显著增加苯甲醛、桉叶油醇、1-辛烯-3-醇的含量,表现为青草香和焦糖香有所降低,烘焙香和蘑菇香有所增加,用同种粗酶液处理乌龙茶,呈青草香的3-己烯-醇、2-戊基-呋喃以及呈甜香的苯甲醛含量均有所提高,处理后乌龙茶的清香风格凸显。

  

安根团队,全力推进茶叶绿色生产模式。20余位各领域农业专家,提供成熟的土壤修复集成方案、生态修复集成方案、农残解决集成方案、作物全程生物技术解决方案和生态农业社会化服务。垂询027-87863688;4000-8583-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