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数学系,杨斌数学

  

  2020年4月24日,清华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了一场专题会议,主题为“全球大学专题对话: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大学在线教育与展望”。会上发布了《清华大学疫情期间在线教育阶段性研究报告》。我有幸参与了报告的撰写,并在本次特别会议上代表教研院与全球21所大学的校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分享了报告的主要内容。我深刻体会到大学在最困难的时候作为推动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期望。   

  

  “清华大学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研究”是教研院在开学第一周启动的一个应急研究项目。院长石中英教授带领我们很快开会讨论了研究课题,并确定了三个分课题:(1)在线教育政策与质量评估;(2)在线学习行为分析;(3)网络教学案例研究。我们院几乎一半的老师,很多博士后,十几个研究生都参与了这次应急研究。你们中的一些人刚刚通过了网络教学第一周的考验,你们中的一些人手头还有许多研究任务,但你们所有人都在这个紧急研究中毫不犹豫。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研究,尽全力抗击疫情,教书育人,探索疫情后的教育创新。   

  

  应急研究的最大挑战是课题和概念的选择。全校对网络教学的探索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研究人员如何在时间和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在这座大山里”,却能“知其真面目”,找到合适的研究问题,做出有价值的、可预测的研究?在前期的研究选题和设计阶段,石中英先生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大家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对整个事件的观察和理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是,邱勇总裁在百忙之中,专门召开会议听取了我们的研究设计报告,在立意、高度、朝向等方面都给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杨斌副校长也在研究设计、研究关键节点、研究成果讨论等方面多次参加研讨会,听取汇报,结合全校人才培养工作,给了我们很多引领性的指导。这些都保证了我们的研究能够准确。   

  

  应急研究的第二个挑战是时间。   

  

  为了在开学前一个月左右向全体师生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在项目启动后立即投入工作,设计测试和测量工具,收集数据,清理数据,严格按照国际学术规范进行分析和撰写.两个月完成了一年的工作。很多同事一天工作16个小时,周末不休息,互相支持,接力完成任务。事实证明,我们开发的工具结构和质量非常好,数据分析结果有价值。这一方面是因为研究院在高等教育评估和政策分析评估方面有着扎实的学术积累,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研究院研究团队的战斗力。   

  

  应急研究的第三个挑战是数据和信息。   

  

  科学决策一方面要有前瞻性,另一方面要有严谨的经验证据。证据的原材料是高质量的数据和信息。向全校师生发放调查问卷并期望高回收率,并不容易。疫情期间更是难上加难。教务处、研究生院、注册中心、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党委学生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等单位给予大力支持。作为发放问卷的窗口,雨课堂也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最终学生和教师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达到60%和40%,保证了后续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关于疫情期间的网上教育组织和领导访谈,我们也得到了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社科院、航院、物理系、建筑系、数学系、体育部、公共管理学院、计算机系的大力支持   

  

  “全球大学特别对话”是全球高等教育领导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应对影响和拥抱变化的一次非常及时的会议。我被任命代表整个研究小组报告研究结果,我感到了压力。如何在5分钟的学术报告中清晰地阐述研究发现,展现清华教研院专家团队的集体智慧,激励更多的高校加入这一国际研究合作,是我对报告任务的解读。课题组的、刘、李、寇海明、谢哲平、钟舟、乔伟峰等多位老师在整理阶段性研究报告的结论、选择会议发言的主题等方面都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最终保证了会议报告的顺利、完整。   

  

  大会直播开始,课题组师生还在线接入,共同见证清华发起的高等教育全球特别对话。第一次和六大洲多所大学的校长连线,共同探讨全球高等教育的挑战和未来,有了很多以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礼仪性会议时从未有过的体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清华大学在疫情爆发后快速决策、确保师生安全、履行教育工作者使命的努力,得到了世界各国大学校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的高度认可。20多位大学校长分享的观点,包括担忧,几乎都经历过或讨论过。这种共鸣感也让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和认同全球高等教育界。清华主动发起本次专题对话,以人文关怀和全球担当,致力于引领全球高等教育改革。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我很高兴能够参与其中,我也一定会在未来教育范式的创新与变革中继续践行这份重任。   

  

  摘自 《清华教育创新》   

  

  点击“了解更多”获取最新教育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