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有nfc手环还需要nfc吗,手机录音能发出去吗

  

  原标题:语音入口需要有“隐私锁”   

  

  不久前有报道称,苹果手机的语音助手会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将用户的录音上传到服务器,由外包商进行人工分析。苹果回应称,这是随机子集,不到日激活量的1%;数据与用户账号没有关联,目的是完善语音助手的听写功能。这也引起了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   

  

  现实中,智能语音助手正在走进更多人的生活。2011年,首款语音助手产品随新手机亮相。很多消费者还在疑惑自己的发音是否能被识别。语音助手讲个笑话够有趣吗?如今,从智能手机到智能音箱,从智能电视到互联网汽车,语音助手已经成为“科技”标配,功能应用日益丰富,使用场景不断延伸,用户体验不断提升。   

  

  从产品升级的角度来看,“语音控制”是继“键控”、“屏控”之后的新尝试,不仅形式上解放了双手,本质上也拓宽了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短短一句话就能激活手机助手,实现人车互动,发出控制指令.这些无缝连接手机、汽车、音箱、手环等设备的密码。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是一串开启科技生活方式的钥匙。   

  

  然而,一些智能语音助手相继爆出隐私泄露问题,消费者的感知逐渐由惊讶转为担忧。永不离开身体的手机,很可能成为真正的“随身听”;总是在线的扬声器,就像房间里的录音机,开关在别人手里,令人担忧。可以说,便捷与隐私的边界正在成为智能语音助手产品的生命线。   

  

  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和产品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在涉及人工智能的技术中,大量的用户数据是科技产品优化的基础,这也是一些企业为自己收集用户数据辩护的原因。然而,产品研发的逻辑。d应该让位于隐私保护优先,告知个人许可的责任必须贯穿科技进步的全过程,这是“价值排名”的根本问题。如果以产品的名义滥用个人信息,以科技进步的名义把隐私权想当然,那么即使产品再方便,功能再酷,最终也会被消费者淘汰。   

  

  现实生活中,从各种过度要求隐私权的app,到各种统计分析浏览记录和点击频率的算法,数据开发利用和个人隐私保护可能是贯穿整个信息时代的命题。当互联网生活已经成为公共生活的一个巨大子集时,完全拒绝转移任何个人信息是不可思议的。然而,信息疆域覆盖范围越广,数据使用越频繁,就越需要建造更坚固的数字长城。   

  

  从这个角度来说,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能单纯依靠自律,而应该通过具体的、细微的制度建设,将其变成一种可以积极倡导的权利。这既是商业长期发展应坚持的道德伦理,也是各方应遵守的法律规范。只有在个人生活、商业文明和社会治理之间找到一种可能的平衡,才能控制信息交换的过程,才能让日新月异的技术造福生活。(盛)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