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的笔顺笔画顺序图片,币的笔顺笔画顺序表

  

  【语言论坛】   

  

  青铜器是中国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和文物,其表面所刻的文字称为金文、吉祥文字、钟鼎文或铭文。周是汉字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记录早期中华文明的重要物证。近日,“——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及青铜精华”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精选宝鸡及周边地区出土的140余件精美青铜器,从文字、艺术、历史、社会、礼仪、信仰等不同角度解读青铜礼器。展示了中国早期丰富多彩的文明成果,引导大家进入神秘瑰丽的金文世界,欣赏生动有趣的金文,解读激动人心、引人入胜的金文,领略器物的知识和学问。在此,我想从金文的角度解读一下商周的古代世界,以飨读者。   

  

  国家博物馆供图于冠臣/摄   

  

  .国家博物馆供图于冠臣/摄   

  

  作者:翟胜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1.吉金文字交相辉映金文的艺术   

  

  晋文起源于商代中期,后来日趋复杂和丰富,到秦汉时期仍然流行。周因世而异,因地而异,逐渐谱写了中国早期文明的辉煌篇章。总的来说,殷商时期的金文,西周时期神秘瑰丽,典雅庄重,东周时期清新详和。青铜器铭文的鲜明特征和艺术风格,浓缩了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礼仪生活和文化精神,反映了汉字艺术的早期发展历程,记录了早期汉字的演变轨迹。   

  

  商代金代铭文以自名为主,主要内容有家徽、日名等。从商代中期开始,青铜器上就出现了氏族徽的象形文字,即用来区分不同氏族的徽标。徽人物形象生动,包罗万象,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对人体的认识,对自然的感知,对生产生活的描绘,或对刑法战争、礼仪生活的发起。这种题字习惯用肥笔,首尾棱角分明,笔力浑厚,笔身丰满。族徽文字揭开了金文辉煌的篇章,保留了文字最原始的悸动,也是我们了解古代物质文化的桥梁。日是用A、B、C、D等十个天象字给祖先命名的一种方式,如祖嘉、符拔、穆欣、丁基等。日本青铜器铭文是殷商贵族用青铜器进行祖先祭祀的直接证据,其中寄托着远古先民最朴素的血缘感情和原始信仰。张懋镕等学者认为,使用家徽和日名是东方部落的特殊习俗,而以周人为代表的西方民族不使用家徽和日名,这是商周文化的显著差异。   

  

  周人虽然在青铜铸造技术上继承了殷人,但饮食习惯和政治文化的差异为青铜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周灭商后提出了“天命不恒,德为辅”的政治主张,强调德对于维系天命的重要性。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青铜礼器从装饰风格到使用制度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周初青铜器铭文整体风格接近商代晚期。文字宽而广,布局层次不齐,金文叙事性逐渐增多。从康王时期开始,金文逐渐走向规范整理。《丁于铭》是这一时期的典范之作。其结构严谨内敛,字体疏密适宜,纵横排列,井然有序,气势磅礴。赵前后,周人开始创造自己的风格,以及一种用具体系和审美观   

  

  东迁后,周王室衰落,列国共兴。青铜器的政治和信仰属性逐渐弱化,青铜器铭文的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复杂性和特性。秦字古朴实用,与其他民族文字相比,略显古朴笨拙。公元前221年,秦朝灭六国,各国古文受到严重打击。精巧稳重的篆书和方便实用的李芹文字成为全国通用的文字。在秦文字史上,隶书的出现对汉字的形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文字的大幕缓缓落下,今人的文字开始展现其风采。   

  

  在商晋艺术风格发生变化的同时,人物本身的属性和特点也在日益演变。商代晚期出现了许多象形文字和会意字,具有突出的图画特征和突出的记录思想和事件的属性。自西周以来,青铜器铭文的字体和结构趋于线性、简洁和规则。许多文字的形义功能逐渐弱化,往往要加上音标来增强其音义功能。异体字减少,分化字和形声字增加。这一过程弱化了早期文字的图形特征,使其更具象征性、语言性和规范性,是汉字走向成熟的标志。   

  

  桂碑刻拓片。国家博物馆供图于冠臣/摄   

  

  照片由秦宫国家博物馆于冠臣提供(中)   

  

  2.鸿功令德铭传万世金文中的故事   

  

  商周时期,祭祀、宴饮、订婚等礼仪活动是贵族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青铜礼器是见证此类活动的核心物质遗存,承载着政治、等级、礼仪、信仰、审美等文化内涵。在制作青铜礼器时,制器者往往会刻上他们的家族背景、功名、家族荣耀等。放在器皿桌上,以便记住它们并传给后代。青铜器,像一个优雅的使者,穿越时光隧道,将解开历史谜团的钥匙送至今日。精读精读   

这些佶屈聱牙而包罗万象的金文,犹如洞开一扇时空之门,真实的上古情景瞬间再现,让我们有机会揭开一帧帧珍贵的历史画面,重拾一段段悬远的悠久记忆,探寻上古社会神秘动人的故事。

  

商周金文或记族徽,或载名号,或铸史迹,或刻度量,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裨益。许多金文事迹,可以与传世文献记载直接对照,如利簋记武王伐纣,何尊记营建成周,虢季子白盘记征伐猃狁等,可与《诗经》《尚书》《逸周书》《史记》等古籍互补互证。尤其珍贵的是,有些金文史迹已不见于现存典籍,此类内容可以钩深致远,填补古史空白。利用金文等出土文献探索古史,早已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课题。

  

周代金文中发现大量与周王、公卿、世族有关的内容,反映了与当时政权体系、运行有关的许多细节。簋是周厉王铸制的青铜重器,造型雄奇,体量巨大,铭文揭示了周厉王本人心目中尊宗敬祖、恭谨勤政的天子形象。墙盘、逑盘详细记录了连续数代周王的谥号和功绩,并罗列作器者历代祖先辅佐周王的荣宠与贡献。这种将个人功名、家族荣辱与王朝兴衰系于一身的逻辑体系,与后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使命与理想相契合。周公、虢季、微史、善夫克、裘卫、毛公、南宫、录伯、函皇父等为代表的世家大族人物、职事、事迹乃至族谱世系一一揭示之后,西周王朝的政治与历史故事也鲜活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既是周天子稳固秩序、开拓疆域的手段,也是其补充资源的途径。此外,贵族也都期待通过战争建功立业。一战成名之后,功勋们往往将荣耀铸于吉金,祭告祖宗并令其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西周大量的战争类金文由此而来。它们是了解当时政治局势、国族对峙、战争形态等内容的理想材料。

  

从西周中期开始,金文中出现了一些有关财物、田地交易的内容,卫鼎、卫盉等铭文记录的交易是在王朝官员的审定和主持之下完成的。土地田产买卖兼并之风愈演愈烈,标志着诸侯势力日益膨胀,王室权力衰落已经非常严重。土田流转以及交易、契约等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开展,给贵族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对当时商贸乃至市民社会的成长带来了积极影响。此外,周代金文中存在一些与法律、诉讼有关的内容,其中有不少翔实、生动的案件记载。琱生器群、曶鼎等铭文透露了诸多法律、诉讼程序方面的细节内容,对于了解古代法制大有裨益。

  

西周早期何尊。国家博物馆供图余冠辰/摄

  

国家博物馆供图余冠辰/摄

  

3.天人之际智慧存焉金文中的智慧

  

从万象滋生的自然天文,到纷繁芜杂的社会人文,上古先民对于天人之际的许多问题都作出思索,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并在天道与人道之间建立了特殊的纽带。金文的字里行间记录着贵族的荣宠繁华和至诚祈望,透露着他们对于世界、人生、价值、生死的诸多认知,也闪现着古人探索自然与人文世界的智慧光芒。

  

《论语》记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是人们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标尺。中国古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创造出独特的纪时系统,并赋予其丰富的人文色彩。金文中,既有大事纪年法,如“王令南宫伐反虎方之年”;也有王世纪年法,如“唯王十又三年八月”。年、月、月相、干支等纪时元素,将某些历史事件的时间点精确地呈现出来,体现了古人感应自然、顺应天时的智慧。一些要素齐全的金文标准器,不仅为今天的人们重新认识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坐标,对于探索西周诸王纪年等重大历史课题也有重要学术价值。

  

《左传》记载:“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古代贵族取名非常谨慎,既有信、义、象、假、类等诸多规则,又有“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等许多忌讳。君子之名或蕴含吉祥如意的寓意,或寄托对于特殊时间、人物、事件的纪念,或表达良好的祈望。总之,人名凝聚着长辈的诸多期许,闪现着上古先民的智慧之光。商周金文中出现的人名不胜枚举,有的名字中规中矩,颇具时代特色;有的名字则突破了种种规则,令人耳目一新,颠覆了人们对上古时期名字的一些认知。

  

《诗经·小雅·頍弁》曰:“岂伊异人,兄弟甥舅”,表达了周代社会对于宗族、姻亲关系的普遍认同。青铜礼器是商周贵族用来祭祀神灵、宴饮嘉宾的礼仪之器,对于古人凝聚宗族姻亲、维持家族形态有着非常显著的功能和意义。在周代宗法、分封双轨并行的格局之下,国家政权与家族形态密切相关。《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兄弟甥舅之间结成的广泛而长久的宗族、姻亲联合体,为维持家国形态的稳定、和谐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中蕴含杰出的政治智慧和深厚的社会经验。商周金文中有不少与家族形态、婚姻关系有关的内容,为人们探索当时的家族、社会形态细节以及家族、邦国之间的纽带关系提供了帮助。

  

西周中期以后,金文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行文模式。铭文往往先自述祖先或作器者本人的荣耀、功名,然后表达对于王公、官长、宗亲的感激之情,接着是对祖先、神灵的祝词,最后在铭文结尾处缀以祈请福祉的吉祥语,即嘏辞,希望宗族荣耀能长长久久,伴随昌盛的子孙后代流传万世。“万年永宝”“万年无疆”“眉寿万年”等都是常见的金文吉祥语。这些用语反映了古人对于长寿、福禄的期许,也时时透露出他们对于生命、时间的感受和认知。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9日12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