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法分类,仪器分析知识点

  

  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事故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溺水、烫伤、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渗水、爆破、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窒息和其他伤害。   

  

  2.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较小、难以整改,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难以整改,应全部或部分停工,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消除的隐患。   

  

  3.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安全,即使在误操作或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包括两个方面:故障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   

  

  4.海因里希定律:1:29:300=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因严重受伤而死亡。   

  

  计算公式:伤亡人数=总事故数/330或轻伤数/29或不安全行为数/300。   

  

  5.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生产、携带、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位。只考虑危险源,不考虑非危险源。   

  

  6.系统原理与原理——分离与整合的动态反封闭:动态关联原理、整体分离与整合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   

  

  以人为本原则和原则——激励和强有力的安全监管:激励原则、能级原则、动机原则和行为原则。   

  

  预防原则和原理(因果事故三本):意外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原则。   

  

  7.2021年安全生产月主题:落实安全责任,促进安全发展。   

  

  8.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分为一级企业、二级企业、三级企业。头等舱是最好的。   

  

  9.“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10.“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11.“五定”原则:定检修计划、定人员、定安全措施、定质量、定进度。   

  

  12.职业危害: (一)存在职业危害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定期检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2)职业危害严重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评价。   

  

  13.重大危险源:分为四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其中一级最严重。   

  

  14.安全技术措施:五防事故(消除危害、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失效-安全设计、减少故障和失误)和四减事故损失(隔离、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和救援)。   

  

  15.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并应当在检验期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定期检验。   

  

  16.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要求:   

  

  (1)特种作业许可证有效期为6年,并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每三年复审一次。   

  

  (2)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工作10年以上,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其用工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复审时间可延长至6年一次。   

  

  (3)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小时,主要培训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和有关知识   

  

  20.危险有害因素分类:1)按事故直接原因分类:1)人为因素、物质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2)根据事故类别分为20类。3)按职业健康可分为6类: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其他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