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和专业银行之间的不同,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

  

  近年来,包括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在通过差异化探索,积极参与ESG相关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机构的ESG绩效逐步提升的同时,也为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文吴霏   

  

  编辑张静   

  

  “寒冬动摇不了你我的信仰;我们会一路向前,永不止步……”这是某股份制银行前行长写在书中的一句话。   

  

  当总统再次提到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ESG发展理念的忠实粉丝。在他看来,也许ESG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疑,这不会阻止一个新的想法变成时代的洪流。   

  

  所谓“ESG”,E代表环境,S代表社会,G代表治理,是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和评价体系,关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绩效。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ESG信息披露要求纳入其监管范围。欧盟已经计划要求上市银行披露ESG风险。香港对上市公司进行了强制性的ESG信息披露,中国监管部门也在研究完善ESG信息披露制度。ESG逐渐成为主流价值理念。   

  

  聚焦金融领域,近年来,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正通过差异化探索,积极参与ESG相关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机构的ESG绩效逐步提升的同时,也为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ESG理念应势而生   

  

  公开资料显示,ESG体系包含了企业在运营中需要考虑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因素。根据三大国际组织的指引(SASB ISO2600社会实践、GRI可持续发展报告)、ESG评级公司对ESG评级的披露信息以及12家国际交易所发布的ESG投资指引,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环境,包括环境政策、生物多样性、员工环保意识、绿色采购政策、节能减排措施、环境成本核算、绿色技术等。社会方面,包括管理培训、劳动规范、产品责任、职业健康安全、精准扶贫、慈善等;治理,包括公司治理、风险管理、道德行为准则、合规性、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多样性、投资者关系等。   

  

  在过去,最早类似于ESG的概念是上个世纪诞生的伦理投资,是投资者为了自己的信仰或寻求为社会产生价值而产生的投资理念。借助道德投资的理念,投资者会筛选出他们认为“不道德”的投资对象,如破坏环境的石油重工业、影响和平的武器制造、有害公众健康的烟草等。   

  

  在ESG理念流行之前,更为市场熟知的概念是“责任投资”。彼时,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带来负面影响,全球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气候、环境、资源挑战,环保运动也随之兴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的公众环保运动,抵制和抗议企业因过度追求利润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随着环保运动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国际机构开始关注环保问题。   

  

  “20世纪50年代前后,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企业只需要为股东赚钱,这成为当时美国投资界的主流价值观;十年后,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否定了弗里德曼的观点,指出企业在生产或提供服务时,会产生负面溢出效应,因此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这种观点很快被主流社会接受。”原招商银行行长马魏华直言,自此,社会责任投资应运而生,即“投资时积极关注社会、环境和公司治理(ESG)”的理念。   

  

  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作为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环保因素。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更加注重环保。与此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概念也被引入投资领域。责任投资、ESG、绿色金融等概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毫无疑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外国投资者提出了“不作恶”的理念,随之而来的是底线投资、道德投资和社会责任投资   

  

  随着“西学东渐”的企业发展理念,中国企业的商业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马魏华曾回忆说,“在担任招商银行行长的第二年(2001年),我们就联合了IBM、施耐德等跨国公司在中国以及TCL等一些中国企业,成立了中国社会责任联盟,当时有10多个成员。那个时候,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概念的认知从陌生到逐渐接受。据了解,在a股市场,2007年仅有2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到2019年,这一数字已增至930家。   

  

  具体到银行板块,根据中国程心绿金的统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市的境内注册银行共有51家:a股36家,h股29家,其中a股14家。   

  

  “西学东渐”的探索者   

银行领先其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居于榜单前列。

  

上述评级情况,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不久前披露的报告内容大体保持一致。今年8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0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下称《报告》)指出,目前,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体系较为完备;城市商业银行次之;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还有待改进。

  

总体而言,中国银行业在积极践行“责任银行、和谐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已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比如在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持续加大扶贫领域信贷投放,大力支持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等多领域协调发展。截至2020年末,全国精准扶贫贷款累计发放9.2万亿元;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5472.8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279.2万户,覆盖率接近50%。

  

就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低碳转型而言,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推动绿色银行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推行绿色低碳运营,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截至2020年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11.6万亿元,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3.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7.3亿吨。

  

此外,根据《报告》,在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构建普惠金融生态圈、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探索构建清廉金融文化体系等方面,银行业同样做出了不小的努力。

  

科技助力ESG新样本

  

如前所述,ESG将通过环境保护等公共利益引入价值体系,进而影响企业和项目的观念,从而实现社会价值的整体提升。一个积极的现象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ESG理念的影响下,逐步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均衡发展。

  

以招商银行为例,该行自2007年起每年定期披露非财务信息,至2019年已发布14份社会责任报告。2020年,招行将《社会责任报告》更名为《可持续发展报告》。

  

《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招行继续秉承“源于社会,回馈社会”的责任理念,发挥自身优势,在脱贫攻坚、客户服务、服务经济、绿色金融、员工成长、公益慈善等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履责绩效。一组数据或可窥见端倪:该行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5306.50亿元;绿色贷款余额达2071.33亿元,较上年增加 303.60亿元;公益慈善总捐赠额度达2.88亿元……

  

从经济效益上看,招行2020年营收2905.08亿元,同比增长7.71%;全年实现净利润973.42亿元,同比增长4.82%;资产质量方面,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07%,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

  

无独有偶。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同样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绿色金融、公益慈善服务等方面逐步探索出有效的发展路径。

  

商业银行之外,诸如消费金融公司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亦将ESG理念融入自身发展之中,且初见成效。

  

此前,由马上消费党委指导,马上消费社会价值研究院编写的《企业社会责任(ESG)报告》(下称《马上消费ESG报告》)正式发布。据悉,马上消费亦是行业内首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马上消费董事长赵国庆坦言,自2015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积极落实新时代重要举措,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内核价值,真正做到负责任、尽责任、守责任,并把责任与担当融入到高质量发展中。

  

相较商业银行等机构,马上消费的ESG探索之路有何差异?

  

有金融业资深人士分析指出,纵观马上消费六年发展历程,可谓一部以科技为金融赋能的衍变史。秉持“科技让生活更轻松”的发展理念,马上消费在赋能实体经济、助力“碳中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马上消费ESG报告》显示,在赋能实体经济方面,马上消费通过构建线上与线下场景结合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1.4亿用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为超过650万用户建立信用记录。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马上消费利用自身科技优势建立乡村振兴数字化赋能中心,推进大数据、AI在土壤监测、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发布《乡村振兴路线图2.0》,确立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开放平台的长远战略目标。

  

在助力“碳中和”方面,今年7月,马上消费正式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2.0》,并制定了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企业目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马上消费已为超1.4亿用户提供全线上无纸化服务,通过全线上业务、金融云、电子合同、智能客服等技术方式累计减少碳排放53.30万吨。

  

提及未来如何延续ESG发展理念,赵国庆强调,社会责任是一场需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的信念去践行的长期事业。未来,马上消费将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履行社会责任并逐步丰富其内涵,奋楫笃行谋发展,持续落实社会责任举措,为社会创造价值和传递温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