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报告能不能给人家,征信报告能不能显示出售后的房产

  

     

  

  1. 一则细致的处罚公示   

  

  央行机构信贷管理日益严格,检查处罚力度也加大。违规情况从违规查处、越权查询、异议处理及时反馈等事项逐渐细化,这是好事。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行政处罚公示如下信息:   

  

  因查询个人征信报告存在授权书未签署日期以及授权时间晚于查询时间的违规事实,砚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依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对砚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处以15万元罚款,并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分别处以1.5万元、1万元和1万元罚款。   

  

     

  

  2. 一则处罚公示引起的思考   

  

  很明显,这意味着央行征信后,不仅会看是否有征信授权书,还会看签约日期和对比检查日期。看似没什么,但是征信圈觉得可以更深入的思考一下,未来这种检查要面对的机构、场景、手段。   

  

  2.1 面向的机构   

  

  虽然信贷圈里报道了很多银行机构因为各种原因被央行处罚的案例,但是说实话,相对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还是很守纪律的。   

  

  担保、小贷、保理、租赁等金融机构在征信规范化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么是没有信用查询的授权书,要么是有一个先打印好让客户先签字,日期什么的必须后面补。   

  

  就在几天前,裁判文书网的一份判决书显示黑龙江省某担保公司非法获取个人征信信息并出售案件.   

  

  因此,机构可以按照准金融、非银行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等)的顺序定位。)、村镇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银行、六大行。   

  

  2.2 面向的场景   

  

  其实这几年对于类似的金融机构来说都不容易。金融去杠杆、利率合规、贷款人严格管理、保理205号文、P2P清退转型等。实际上对同类金融机构影响很大,业务量下降,对征信查询量有必然影响,但这部分下沉客户的金融需求并没有流失。   

  

  近年来极为流行的贷款援助就是一个典型的场景。头部流量平台,包括P2P转型平台,都把客户借给了有牌照的金融机构。在过去的两年里,小型金融机构,如消费公司和私人银行,就是代表。今年根据“普惠金融”指数,各大银行也纷纷与头部平台合作放贷。   

  

  在这种场景下,由于巨大的客户量和交易量,流量平台往往通过系统与消费银行、银行等借贷机构对接。这种场景给平台业务系统-银行业务系统-银行征信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曾出现在小米金融和民生银行系统对接导致上报用户征信信息错误的事件。's的公开报道中。   

  

  更有趣的是,在这种助贷模式下,由于所有用户都在平台端,用户很难在平台端电子签署信用授权查询函,平台再将结果推送给金融机构。但由于该业务往往被称为二级借贷,贷款请求来了,金融机构实时查询征信。所以这里很难签授权日期,授权时间对应查询时间。这里有技术和商业方面的原因。   

  

  2.3 管理的手段   

  

  如上所述,信贷管理实际上面临着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挑战。试想,如果腾讯、阿里、今日头条、JD.COM、360等平台的用户想通过该系统与银行系统对接,实时查询央行征信系统。这种查询量是几亿甚至几十亿,每天的在线访问量也就一天的量,且不说央行征信系统需要多少台服务器才能满足这种查询量,光是负责这些大平台。   

  

  还有就是央行信贷授权书原件的检查,也就是看几份金融机构准备的纸质信贷查询授权书,通过核对时间和字迹或许能看出一些端倪。现在没有纸质的,都是体制内的,估计还不在一个业务系统。看清楚对应关系是个手工活。建议做系统的科技公司可以考虑一下这一块的需求,估计以后会有机会。   

  

  3. 一句话总结   

  

  各机构请注意:征信查询有授权书就可以了?错!授权书未签署日期、授权时间晚于查询时间也会被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