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什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连续三天,陆续发布的消息显示,4月份的经济形势确实不佳。   

  

  今天是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4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4月份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1.1%,令人震惊。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第一次是什么时候?2020年1-2月,当时下跌了20.5%,但当时是全国停工。这次全国大部分地区没有关停,也下降了11%。一方面证明了上海的经济地位确实重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目前的经济形势并不是很好。国民消费热情不高。   

  

  5月13日,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减半。昨天,央行降低了抵押贷款利率,这可以比LPR低20个基点。然后LPR也可能下调,房贷利率一下子回到7年前。现在的社交零数据也不好。我来说说我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一家之言,无对错之分。希望能给你一个参考。   

  

  现在的指标不好,经济形势遇到了困难。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没必要回避。毫无疑问,现在经济已经进入低谷,但这是最低点吗?会持续多久?下一次经济复苏何时到来,以什么形式迎来?我们应该在哪里迎接风?我觉得这是我们现阶段应该关注的话题。   

  

  当然,我不是算命的。这些事情没人能搞清楚,但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找到一些线索。日光之下无新事。今天发生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   

  

     

  

  以房地产为例。央行昨天降低了抵押贷款利率。这项措施的意义非同寻常。这是中央层面的表态。几个月来,各地出台了各种积极的政策。最多是中央层面默许,不表态。这已经是很大的支持了。现在央行降低了房贷利率,就意味着最高层会直接撸起袖子,亲自收场。那么,是否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将走出低谷?别急,我们找找历史上类似的往事,分析一下。   

  

  这两年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说是火热如冰,这是来自于人们对它的态度。一年时间,房地产就像过街老鼠,几乎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从决策层到普通百姓,都痛恨它,恨不得它明天就死掉。但是现在,好好照顾它,怕它起不来。这种事情能不能找个历史上类似的案例对比一下?   

  

  如果单纯看房地产的历史,是找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从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找到一个类似的案例,然后就有了。可以从上世纪末的国企改制和大规模下岗潮中寻找启示。   

  

  就算现在房地产要救市,也能是昙花一现吗?不知道,但如果拉长到五到十年的时间线,极有可能起不来了。现在,国家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一个可以取代房地产的经济模式出现。当那种经济模式出现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就会像现在的国企一样,有大有小。雪崩一般会重组。   

  

  大概率房价会和现在的国企一样贵,但普通地方还能过得去。回顾上个世纪国企走过的路,可以看到未来房地产可能的发展方向。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下岗潮。国有和集体企业前后下岗约7000万人。当时的经济状况比现在差多了。现在很多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同志都下岗了,很多人提起那段艰难时光还在流泪。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都挺过来了,现在经济低迷,我想肯定会被克服。对此我们要有信心。如果我们继续下去,你会知道你的信心在哪里。   

  

  国企和集体企业大规模不堪重负,纷纷下岗改制,这些都发生在1996年以后。但是21世纪初,我们壮士断腕,入世之后,经济马上恢复,高速发展了十几年。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我认为还没有到不能大规模拉伸的地步。虽然已经很难了,但是现在国家还要救,说明还没有到非要大规模改制的地步。按照国企的例子,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应该和1993年左右的国企差不多。   

  

  国有和集体企业虽然在1996年就开始大规模转型,但实际上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死亡,国家一次次挽救。结果到了90年代后期,他们一次性玩了一个大游戏,崩溃了。但崩盘后涅槃重生,现在国企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房地产未来会不会迎来涅槃还不好说,但应该会成为一个非常健康的行业。还远没有到时候。   

  

     

  

  20世纪80年代末,国有和集体企业已经被乡镇企业和私人外资淹没。国企很少有赚钱的。但是,国有和集体企业是国家的支柱。当时对于社会和资本的姓,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谁也不希望国企就这样被削弱,国家有意无意挽救了国企很多次。   

  

  双轨制价格体系(官方价格和市场价格不同)   

就不说了,那太明显了,摆明了就是拉偏架。八十年代搞价格闯关的时候,其实对国有企业来说就是救命的。

  

价格闯关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抢购风,老百姓什么都买,不管质量不论价格地买。其实那一波救活了好多本来就该破产了的国有企业。

  

后来到了九十年代,九二年之后观念统一了,那就是大力发展经济。但是当时的时代和条件限制,我们基本上都是粗放地发展,大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业发展的质量并不高。

  

那个年头有一个最流行的词就是,三角债。全国的企业就没有不欠钱的,你欠我我欠你的,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占了最大的头。这一波粗放式的发展,又让很多该破产的国有和集体企业缓过来了,我们看,当年的情况是不是和这些年的房地产市场很像?房地产市场早就该收手了,但是国家救它,宽容它可不是一次两次了。现在又开始救市了,依然在宽容它。所以我觉得,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到最后有变天的时候。真到了变天的时候,国家不会是这个态度。

  

还接着说当年的国有企业,当年的三角债年轻的朋友可能感触不深,但是说不定您的父辈当年就要过账。有人说,九十年代的火车上,有三分之一的乘客都是去要账的。这话肯定是夸张了,但是说得很形象,当年真有这样的企业,一半的员工都给派出去要账了。

  

  

后来把银行都给拖进去了,我说的银行可不是小银行,是工农交建四大行。这四大行的坏账高到都要破产了,国家没有办法了,发行特别国债给银行注资,这才缓过来。

  

再后来那就是国家真的下狠手了,抓大放小,宁肯大规模下岗,宁肯国有资产流失也不救了,再救那就真的走投无路了。所以我说,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山穷水尽,还能再缓几年。真正惊心动魄的时候还没来呢。

  

当然我们今天的节目不是说房地产的,我们要说说现在的经济形势。其实我们现在的经济形势和刚才说到的九十年代末的时候还是非常像的。

  

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末,我们的经济形势比现在要严重地多了,这个严重得多,作为一个老百姓来说,也只是现在回头看才发现的。当时身处其中的时候,有危机感的人其实并不多,人们只是感觉到日子难过,并没有想象过持续下去会有什么后果。也不知道以后要怎么办。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高层一直都有人把持着方向。不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回头看,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是我们当时走出困境的唯一选择。当时的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出路了,如果不是及时加入了世贸组织,我们现在说不定连现在的俄罗斯也比不了,毕竟俄国家里还是有矿的,我们有什么呢?

  

  

为了加入世贸组织,我们把所有的招数都用完了。1999年我们的大使馆都被炸了,对美国连个外交降级都没有。忍受如此奇耻大辱是为了什么呢?其实就是为了加入世贸组织。但就是委屈求全到了这样的程度,美国都没有松口让我们进世贸。不光我们的高层明白,美国的高层也明白,中国一旦进了世界贸易组织,那就是蛟龙入海啊。

  

但是2001年开年,美国遭到了恐怖袭击,中国立即表态,全力支持美国反恐。美国没有精力再跟中国耗了,也迫切需要中国的支持,我们这才加入的世贸。后面的事儿我们就不再说了。

  

虽然我们反对恐怖主义,也不希望世界上任何国家包括美国受到恐怖袭击。但是从客观上看,911确实为我们争取到了转型和发展的机会。但这也是客观上,主观因素还是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地发展。

  

说这些陈年老账是想表达什么呢?那就是,请大家相信,我们是一直都有一个发展的理念在指导着的,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幻,一个时间段之内,我们其实都是在朝着一个方向坚定不移地在走着的,而且一定会走出来的。

  

就像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内的经济其实已经无路可走了,加入世贸是我们唯一的选择。那么这个路线既然已经定了,那就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要达到目标。所以即使大使馆被炸了,我们的飞机在我们自己的海域内被撞下来,王伟烈士牺牲。这个目标也没有变过,即使说没有911恐怖袭击,我们也会锲而不舍,直到加入世贸。

  

  

那么今天呢?其实今天,我们依然有着一个坚定的目标。不管是疫情也好,战争也好,我们也是一直都没有变过。

  

今天的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我们不能只看到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量下降11%,我们还要看到别的数字:前四个月,制造业产值增长3.2%,但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投资方面,制造业投资增长12.2%,但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是25.9%。

  

还有更详细的分类数据,我就不列举了。但是这五六年的统计数据我都关注着,对于高技术行业的投资,最近几年以来,从来都没有低于过20%,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幻,贸易战也好,疫情也好,国家从来没有在这一块省过钱,这就是最好的信号。

  

就像九十年代末我们的目标是加入世贸一样,现在我们的目标就是产业升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未来几年,国家有可能会舍却很多东西,甚至有可能会暂时牺牲民众的利益。就像当年,不惜7000万人下岗。这7000万人的背后又是多少个家庭啊,上亿的人口为此做出来牺牲。

  

有人可能想问,下岗潮和加入世贸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国企改制,市场化运作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提条件,国企不改制,你连加入世贸的资格都没有。

  

  

回顾历史,我们也许就能看清现在,看到未来。我不敢预测现在的经济低迷还要持续多久,但是我愿相信,我们一定能走出低谷,而一旦走出去,势必又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就像我们刚加入世贸的那十年。

  

并不是我愿意回顾历史,而是历史能给你个参照系,能让你看的更远。我们这个年纪,最少都经历过三次经济的大通胀大萧条,所以我看现在的经济形势,我并没有感觉到很悲观,这才哪到哪儿啊?年轻人感到压力大还可以理解,不少中年人甚至老年人也感觉到悲观其实就没有必要了。当年那么难我们都闯过来了,现在的条件不知比当年强多少倍,最起码我们现在的武器系统和任何人相比,没有代差。就这在二十年之前,都是不敢想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