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排名,互联网保险监管新规解读

  

  虽然“字正腔圆”,但始于2020年的互联网金融监管风暴并没有在2022年停止。随着各种相关规则和制度的相继出台,它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1月19日,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确保平台依法合规许可经营,严格规范平台企业对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机构的投资,督促平台企业及其控股、参股金融机构严格执行资本和杠杆率要求。   

  

  甚至有人指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在从“法无禁止即可为”向“法无授权不可为”转变。   

  

  在越来越严格的管控下,互联网平台尤其是其金融业务势必会迎来进一步的洗牌。   

  

     

  

  01   

  

  新规频出,严管金控,严管互联网金控   

  

  新近出炉的 《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共6大项19条,明确提出加强金融领域监管、探索数据和算法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措施。   

  

  其中,在加强金融领域监管方面,《意见》要求规范平台数据使用,严格监管征信业务,依法确保持牌合规经营。严格规范平台企业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督促平台企业及其控股、参股金融机构严格落实资本金和杠杆率要求。   

  

  《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是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具体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没有银监会,但实际上银监会已经出台了多项相关规定。   

  

  不久前,银监会发布重磅新规,即 《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的核心是保持银行和保险机构的经营独立性,控制其关联交易的数量和规模,重点防范向股东及其关联方输送利益的风险,避免多层嵌套等复杂安排。   

  

  随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组织开展保险资金运用关联交易专项检查,并明确此次专项检查的重点是以资本运营为主营业务的金控或隐形金控平台,以及以多元发展激进扩张的产业资本为股东的中小型保险机构。,   

  

  互联网平台公司持有多种金融牌照,其中很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隐形金控”,无疑会成为监管的重点。   

  

  具体到互联网保险、 《互联网保险监管办法》 ,大幅提高准入门槛的 《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等领域。之前发布的,也显示了银监会对互联网保险乃至互联网金融的强烈关注,以及对其中所涉及风险的高度认识。   

  

  02   

  

  监管思路蝶变,从“法无禁止即可为”到“法无授权不可为”   

  

  长期以来,互联网平台在中国代表着创新、高效,赢得了很高的赞誉。从监管的角度来说,这类平台的发展一直是相当包容的。   

  

  但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几个头部平台的垄断地位日益巩固,最终在逐利的目标下,逐渐偏离了创新深度收费的最初设定。   

  

  平台经济的模式开始套路化。以解决痛点为名,切入某个细分领域,通过免费、低价策略收割流量,然后变现、融资、上市流量.互联网平台逐渐褪去了创新的先锋,走向了极端的内卷化,收割流量的方式最终殊途同归,走向了互联网金融,尤其是“借贷”。   

  

  有人说“世界的尽头是铁岭,而互联网的世界尽头是放贷”,“放贷”业务充斥着各种网站、APP,业绩压力之下,以各种方式诱惑客户贷款,却不提背后的高利息(法定范围内),“套路贷”应运而生。   

  

  在保险领域,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正月0元”。   

  

  最重要的是,凭借其垄断地位,平台的金融业务增长迅速。以蚂蚁金服为例,其金融科技业务从支付起家,触及多个领域,包括贷款、保险、理财、保理等。其中,贷款业务,截至2020年6月30日,微贷科技平台贡献的信贷余额达到2.15万亿元,贡献了近40%的收入。   

  

  它是金融经济的血液,关系到经济安全。一旦巨人倒下,风险绝不是微不足道的。这成为2020年以来相关部门整治互联网金融的关键。   

  

  这种谨慎的态度   

rong>

  

《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就是旨在将金融产品营销活动纳入监管,通过规范金融产品的营销行为来打破部分互联网平台在金融领域的垄断,防治资本无序扩张,从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有观点指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正从过去的“法无禁止即可为”转向“法无授权不可为”。而在愈发严格的管控中,互联网平台,尤其是其金融业务势必将迎来进一步洗牌。

  


  

03

  

互联网保险业务严监管继续,历数那些布局保险业的互联网平台

  

在保险业最为红火的岁月,保险业就像一块新大陆,引来无数资本进驻,其中不乏国内各大知名资本系族。万达系、恒大系、海航系、明天系、泛海系以及中植系等都或多或少在保险业进行了布局。除民营资本大鳄外,这场追逐中还出现了不少互联网平台的身影。

  

掌握着巨大流量的国内互联网巨头借机不断尝试着各种流量变现的方式,多点布局、广泛下注,被视为发展潜力巨大的金融保险业也自然不会错过。

  

不过各个互联网公司之间,体量和套路有所不同,其进军保险业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财大气粗的BATJ更执着于获取牌照;与巨头尚有一定距离的乐视、小米、美团等更加务实,倾向于收购中介公司;而直接如门户及旅游类网站,希望的是借助保险销售使流量变现……

  

这些平台对于促进互联网保险发展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暴露出的很多问题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就在2022年1月20日,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布2022年首期风险提示,核心就是提醒消费者注意防范各种“套路”。

  

具体而言,在贷款营销中,要警惕类似“套路贷”的营销宣传行为,如息费不透明、故意模糊借贷成本、不明示年化综合资金成本及还本付息安排等。在保险营销中,保费交纳前轻后重、层层递增等“套路保”行为也是以“优惠”之名进行诱导。比如片面宣传“首月0元”“首月1元”“免费领取”,以“零首付”等套路。

  

严管互联网金融的思维在继续,严管互联网保险的思路也没有改变。

  

  

< END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