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破发对融资影响,上市破发最多的股票

  

  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最近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a股多年的“新股不败”已经成为历史,新股一上市就破发。以前谈论的是“大肉签”赚了多少万,现在谈论的是“谁中签谁倒霉”。   

  

  如果放在以前,新股破发时会把责任推给发审部门,认为是“看门人”失职,让二级市场成了“垃圾场”;而且越来越多的新股一上市就破发,影响新股发行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说白了,新股可能不发了。这样一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重任”就完不成。   

  

  因此,为了保证新股顺利上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以20倍市盈率的隐形红线直接限制发行价,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新股发行价格与二级市场交易价格落差巨大,新股一上市就遭爆炒。   

  

  在实施注册制改革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新股发行价格可以随行就市,调查机构通常拥有最终决定权。一般来说会大大超过20倍市盈率,基本接近行业平均市盈率,有些还远高于行业动态市盈率。IPO价格基本一步到位。   

  

  虽然也有交易制度的改革,但是目前二级市场的价格保护机制滞后,保荐机构承销商基本不理会二级市场上市后的价格。即使一些上市公司采用“绿鞋机制”购买自己跌破发行价的股票,也仍然是杯水车薪。   

  

  可以说,目前注册制改革的定价,对中小投资者是非常不友好的,他们根本没有定价的权利,却不得不去承受高价发行和一上市就破发“亏钱”的命运。   

  

  如果当然,这似乎也是管理层的一种用意,就是要市场自己去发现价格。发行价高,一上市就破发,那就适当降低发行价。   

  

  如果但是,这样试水的风险也很大,是把双刃剑。新股高价发行继续破发,监管部门不干预,结果可能不是发行价下降,而是没人申购新股,无法发行。这个风险是不可控的吗?我还不知道。   

  

  但是,对目前新股持续破发的情况,还是有必要疾呼一下:   

  

  首先,新股不要过度包装,发现舆论质疑的,必须暂停发行进行澄清整改,不能“带病上市”。很多新破发的新股就是过度包装的典型。比如主业明显是尾气催化剂的中咨科技,包装成氢燃料电池催化剂龙头进行高溢价分销,上市业绩提前下滑70%,市场是雪亮的。   

  

  特别是当第二,承销机构保荐链条要切实履行“看门人”责任,严格实施“谁保荐承销谁负责”的制度。拥有自己的定价权时,应充分考虑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和表现。一旦上市价格跌破发行价,就会大比例回购。而且价格跌破发行价,需要自动延长解禁时间或者直接锁定解禁,或者解禁价格不能按市场价卖出只能按净资产卖出。   

  

  对于第三,对新股发行价格的定价机制进行适度修改,此次大面积新股破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机构报价机制的三番五次修改。,的IPO价格,应该有权威的第三方报价作为参考。如果承销商搞“价格垄断”,按照一定比例承销并长期锁定,利益的捆绑将是痛苦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