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次贷危机来龙去脉,08次贷危机完整版后续

  

  如果你回顾这10年来金融业的演变历程,相对于雷曼兄弟破产后那段恐慌时期的主流叙述,至少有五个地方令人意外。   

  

     

  

  预测是不容易的,尤其是未来――据说这是一个古老的丹麦笑话。然而,这并没有阻止金融评论家们在争论谁预测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同时,热情地猜测今年秋天金融的未来。   

  

  随着事后分析的增多,又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与我们10年前的预期相比,现在的金融趋势是什么样子的?我自己的回答是:“有点惊讶”。   

  

  

最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考察金融业的演变历程,相对于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后那段恐慌时期的主流叙述,至少有五个特点似乎明显违反直觉,甚至怪异。

  

  

  有什么惊喜?   

  

  先说债务的问题。十年前,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再次意识到过度杠杆可能是危险的。因此,人们很自然地认为,随着受挫的银行和借款人陷入恐慌,债务将会下降。   

  

  不是这样的。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确实经历了去杠杆化。银行和对冲基金也是如此。但全球债务总额飙升:去年,全球债务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7%,比2007年的水平高出近40%。   

  

  第二个惊喜是这家银行的规模。雷曼破产的连锁效应显示了金融机构带来的危险,这些机构的市场力量和风险过于集中,以至于它们大到不能倒。不出所料,有人呼吁将他们分开。   

  

  但这些庞然大物变得更加庞大:根据最新数据,美国五大银行控制着47%的银行资产,而2007年这一比例为44%,最大的1%共同基金管理着45%的资产。目前还不清楚是否有监管机构解决了“太大而不能倒”的问题。   

  

  第三个违反直觉的变化是美国金融业的相对实力。2008年的危机似乎是“美国制造”:美国次贷和华尔街金融工程是危机的根源。因此,人们很自然地认为,美国金融业可能会走向彻底的名誉扫地。   

  

  不是这样的。如今,美国的投资银行几乎在每个方面(交易份额、股本回报率和股价表现)都令欧洲的竞争对手相形见绌。虽然伦敦受到英国退出欧盟的影响,但纽约和芝加哥等金融中心仍在继续发展。   

  

  然后就是非银行金融公司的问题。十年前,投资者发现了“影子银行”行业。当时,他们意识到,由不透明的投资工具组成的巨大隐性生态系统构成了系统性风险。监管机构承诺打击。那么影子银行收缩了吗?不一定:根据影子银行的保守定义,它现在是45万亿美元,控制着全球金融资产的13%,高于2010年的28万亿美元。监管机构对银行的打击只是将更多活动推向了影子行业。   

  

  要考虑的第五个问题是危机后的惩罚。当银行一个接一个倒下的时候,人们很自然地会假设一些银行家会被判刑。毕竟,在20世纪80年代的储蓄和贷款丑闻之后,有数百起诉讼。然而,尽管银行在过去10年中受到了罚款的打击(总计超过3210亿美元),但监狱中极少数金融家只是那些犯下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的罪行的人,如操纵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的交易员。   

  

  

如今,爱嘲讽的人可能会说,这五大意外表明,在西方,金融精英仍然强大;他们可能会辩称(正如我的同事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所观察到的那样)这些意外还反映出这些精英――以及潜在的改革者――未能提出替代意识形态。但第六个违反直觉的变化可能会解释这些动态:政治领域发生的事情。

  

  

  十年前,人们很自然地预测这场危机会促使政治左翼重新崛起。2009年,反对自由市场过度行为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最初得到了支持。但如今,获得最大选举回报的主要是右翼政党。即使这些团体打着反体制的口号开展活动,他们通常也对改革(甚至讨论)金融结构不感兴趣。   

  

  未来几年这种情况会改变吗?也许会的。但关键是:过去10年的经验表明,做预测时最好谦虚一点,知道没有发生的事情有时甚至比实际发生的事情更重要。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利安泰提   

  

  译者/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