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楷全部大字帖,欧楷起笔的正确位置图

  

  现在写楷书的朋友很多。大部分书法培训中心或者自学书法的朋友都是从楷书开始学书法的。楷书入门也是不错的选择。练就正楷书写等基本功,建立正确的书写姿势,已经成为书法学习的普遍共识。但是很多朋友学会了楷书的基本笔画之后,马上就进入了写新字的阶段。现场写单个字可以帮助我们逐字掌握楷书的书写风格,但是由于没有整篇文字的排版特点,很多朋友即使现场写了很多遍也写不出原帖的味道。   

  

  有些朋友很苦恼,越写越长,楷书越写越难。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你在词汇练习中并没有把原帖的“词势”写出来。四种楷书的面貌各不相同,原因就在于它们各自创造“人物势”的方法都非常独特。今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欧体的潮流特征。一位著名学者总结:欧式风格危险,人物清爽,有贵族气息在里面。但是怎么才能写出这样的味道呢?其实有些朋友写不出欧体的味道,除了自己的眼力和模仿能力之外,主要是我们平时看印刷体字看多了。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印刷太多害死人!(从小学到大学,谁看印刷体字母不认识汉字?)当我们学习书法时,我们的视力可以决定你对书法字帖的理解。书法只有眼高手低,才能保持手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新手一定要通过仔细看帖子来提高视力(观察了几千个帖子,只有一个没问题)。平时可以学会对比原帖中的文字和印刷形式的文字之间的结构特征,这可能是一种非常可行的快速把握原帖“字势”的方法,可以提高视力。我将在下面的章节中解释它,并看看欧洲使用了哪些方法来获得动力”。(以下示例中的方法有时会在同一个单词中使用)   

  

     

  

  先倾斜一下,看下图1(例词均来自欧风九成宫帖——宋托李其本)。图1要写好“家”字,关键是要写好下面“古”的竖注。注意印刷中“古”的撇号方向和欧式完全不同。这一笔写完,右边的“居”字势就可以写了。再看图1中的“Si”字。关键是右边“金”字的写法,尤其是“金”的第二笔(左)。写短点,开始写曲线向右上。单看这一笔,你会觉得欧式风格完全向右倾斜——这恰恰是结构大师在创造自己的身体姿态时的独特之处。相比于印刷体的写法,显然,原帖中的Si二字更有味道。   

  

     

  

  第二,所谓抑扬顿挫,可能是指古人在处理一些字的结构写法时,故意“抑”(压、短)一些笔画,“扬”(长、伸)一些笔画。2在图2的例子中,“深”字写在左边是三个点,除了第二笔和印刷体不同,基本的三个点和印刷体几乎一样。反差大的是右边部分。地图上标出了红线。右边九成宫原帖的写法和印出来的完全不一样。重点如下:第一,上面的凸盖一定要写短,下面木头的卷曲一定要“抑制”(写短),木头的印章一定要“凸起”(写长)。而深字右侧凸盖中的两点书写,绝对是欧阳询的拿手好戏。只有这样写,深字的危险才能出来。图中的“德”字在创造“人物势”时,采用了倾斜法和压制法。左边两人的写法和印出来的基本一样,右边和印出来的差别很大。首先,德的右半部分必须整体写斜向右上方,仿佛是一对向左倾斜的人(这也是九成宫字帖中收紧“中宫”的方法之一。原帖“的”左右两边中间部分靠得很近)。“得”字原帖上用红线标注的三幅横画基本平行,都比印刷体写的倾斜得厉害。最上面的竖的很长,向右倾斜(用“阳”的方法),而最下面的心字底部很平,向右下方延伸,而印的“得”字中规中矩,所以没有这种危险。   

  

     

  

  另一个例子是图3中“安”字下面那个女人的写法。你可以看到女方的字迹很短(倾斜度很大),而女方的第一笔笔尾很平。这种对比造成了“安”字的结构性危险。在印刷的“安”字里,你看不到这样的排列结构。“皇”字红线标注的地方也是如此。原帖中“帝”字压制下半部左侧,“阳”向右出,使右部显得更宽敞,最后一个长竖为“斜竖”。这最后一笔的书写至关重要!大部分人写“帝”字都是最后一个长竖,太直太直(为什么?),这恰恰是印刷品的影响造成的。“帝”字一定要写成欧式的原帖。单看“帝”字,感觉有点偏右(其实原帖中“帝”字的重心一点都不偏。看不到的朋友,请自行体会)。但如果你把“皇帝”二字写在原帖里,放在作品里,你所有的字都会带着同样的势(带有强烈的危险感),那你信不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