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钱还可存银行吗,未来的钱到底还值钱吗

  

  不得不说,今天的钱很难赚。   

  

  赚钱很难。当你赚钱的时候,很难把它放在哪里。   

  

  都说要增加人的获得感,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大的获得感可能就是更容易赚钱,钱在哪里都是安全的,还能有一些收益。   

  

     

  

  然而,目前这似乎很难实现。   

  

  最近很多人都变得有点焦虑,尤其是那些靠定期存款赚取一点微薄收入的人,真的很尴尬。   

  

  因为,在市场上,广为流传的是长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在降低,也就是说,大家对定期存款获得相对较高收益的预期完全破灭了。   

  

  当然,这与央行的一个举措密切相关,即存款利率的调整过去一直遵循“基准利率倍数”的模式,现在改为“基准利率基点”模式。   

  

     

  

  应该说,此举可以视为央行的正常对接行为,主要是保持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一致,从而打开银行利率市场化的通道。这让很多人误以为长期存款利率下调了,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恐慌的一幕:很多人都在疯狂地抢大额存单。   

  

  那么人们真的会弄错吗?   

  

  诚然,央行无意降低长期利率,但这是引导银行间利率良性竞争的一种方式。没必要为了省钱而大规模提高各种中长期利率,打价格战。   

  

     

  

  但这带来了对储户的影响,即中长期利率下降的现象。由于中长期存款利率基数较高,这种格局变化使得中长期利率下降,短期利率上升。即半年以内的短期定期存款和存单自律上限提高,一年以上的长期利率自律上限降低。   

  

  其实不难理解,央行之所以这么做,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降低各大银行对存款的需求,提高中长期存款利率,从而导致负债规模和风险的增加。   

  

  对人们来说,现在存款越来越不值钱了。难怪很多人都在抢大额存单。   

  

  现在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央行的这一举措,在某种程度上有以下暗示作用:   

  

  1.中央银行是管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机构。它的任何一个小动作都会反映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毕竟不是普通机构,不管别人怎么解释,都不是小事。毕竟事关所有人的切身利益。   

  

     

  

  某种程度上,这种改变存款利率的模式是希望人们把钱花掉,而不是进行总存款。当然,在这背后,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消费萎缩,因疫情而产生的报复性消费已经过去,回归常态。   

  

  2.央行想通过改变人们对长期存款利率较低的预期来实现利率的市场化。也就是说,不要总以为会有银行,躺着也能赚钱。你要学会把这笔钱拿出来,投资企业,促进经济发展。   

  

  3.最后一条,当然是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毕竟中长期利率太高,不利于银行自身发展。尤其是哪些中小银行,为了省钱,不断提高中长期存款利率,铤而走险,会使其面临巨额债务和倒闭的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