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牛什么意思,dmn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1.我只知道加班,抢功劳——加班真的有效吗?   

  

  自从Papa Ma宣布996是福之后,加班似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加班正在从一种工作方式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不加班就像上厕所不洗手一样,会被周围的人鄙视。   

  

  程序员的头发就是这样熬出来的;   

  

  产品经理的脾气就是这样爆炸的;   

  

  设计师的手就是这样浪费的。   

  

  项目失败了,我们做了复盘,我们加班加点,所以项目失败了,真的没办法。这种说法看似完美,却不去深究复盘项目失败背后的深层原因,导致团队反复犯同样的错误,没有任何改进,人为造成一种集体无效率。   

  

  靠蛮力来弥补思维上的惰性,其结果就是折腾出一堆粗略无用的解决方案.   

  

  总结起来就是“长期努力”就是用勤奋掩盖低效。结合我加班却不加薪的经历。   

  

  总是加班,哪里还有时间思考和练习。不仅毁了身体,真正重要的东西——思维和认知方式也无法升级迭代。   

  

  程序员不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而是脑力劳动。这种用加班来掩盖思维的习惯,应该尽快改变。最大的好处不是和蛮力竞争,而是开动脑筋提高生产力。与其做一只不知疲倦的牛,干嘛不变成一辆拉风高效的拖拉机呢?   

  

  2.你没有十年的工作经验,只是十年重复一年的工作经验——原地打转。   

  

  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大多数人很容易原地打转。时间久了,他们就走不出自己的视线了。   

  

  之前看过一个报道,一个国企的收费站员工,干了10年,准备在体制内找机会,但是她唯一的一技之长就是收银。可想而知,她后来的求职之路是坎坷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自强不息的道路上向「原地踏步一路小跑撒丫子狂奔」学习呢?   

  

  正如知名产品人梁宁所说,如果你想把自己转型成一个“产品”,甚至是一个“小微企业”来运营,你可以说自己的CEO。   

  

  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产品,然后想:   

  

  当前版本的有哪些问题?用户的反馈如何(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看法)?我该怎么办?目标人群是什么(你为谁服务)?如何为他们提供价值?如何让更多人知道我的产品?如何处理bug(工作失误)?如何迭代升级?……   

  

  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微企业,想一想:   

  

  行业趋势如何?如何提高公司的软实力和硬实力?你想服务什么样的客户,哪些客户是核心资源?如何成为这个行业的掌门人?如何建立品牌和口碑?变现的商业模式有哪些?当我们把自己打造为产品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更容易正视自己“产品”的不足,放下矫情的“自己”,以平和的心情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不断迭代升级。   

  

  3.计划的粒度太粗   

  

  职场中每个人都有制定计划的习惯,但计划的完成率大多不尽如人意。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   

  

  计划100%由大神完成,   

  

  70%完成计划的人都很棒,   

  

  完成计划的人有50%是精英,   

  

  完成计划的人30%是正常人,   

  

  而完成计划的人,有10%是以前的我。   

  

  有人曾开玩笑说:2021年的计划:在2019年完成那些预定在2020年完成的安排,不为别的,只为兑现2018年完成2017年计划的承诺。虽然是个玩笑,却深刻揭示了“明天就是明天,明天还会有那么多”的残酷道理。   

  

  如何提高「又大又宽」的计划呢?   

  

  总之,计划不够具体,太宽泛太粗糙,“粒度”太大,执行者(我)消化不了。   

  

  比如之前做计划的时候,为了省事,我经常总结成一句话:   

  

  跟客户端工作人员沟通需求,每天跑一段时间。这是一个典型的“大而广”的时间表。看完之后,我会下意识的觉得这个任务不简单。每个具体步骤我都要思考怎么做,比如哪个版本哪个细节要触及需求?如何机智的说服技术不要削减这个需求?最终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大概什么时间段能保证技术不上火?   

  

  很简单,把粗粒度的计划分解后再分解。   

  

  比如“与客户端工作人员沟通需求”的计划可以分解为:下午5点左右在休息区与客户端开发人员开会,详细讨论5.0版本feed流的呈现。要求是在APP首页显示十条消息。前五条按阅读量排列,后五条按评论数排列.   

  

  怎么样?是不是很图形?虽然做计划的时候要多写几行,但是   

执行时大脑只要根据指令无脑执行即可,大大节省珍贵的认知资源。

  

大脑处理任务的方式是单线程的,要么「思考做什么」,要么「立即行动」。当我们在计划表上详细列出步骤时,就为大脑扫清了「思考该做什么」的障碍,自然就能无所顾忌地去行动。

  

4. 疯狂「输入」但从不「输出」

  

在网络极其发达的今天「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堆起来能修一座长城,只要愿意,往大脑里输入内容简直跟吃个包子一样简单。

  

无论是阅读文章还是书籍,听音频还是上网课,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但是,本质上都是在输入内容,你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效果如何呢?恐怕大多数人会说,花了不少钱,总觉得自己的提升不大。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解析下。

  

这原本只是学习的最基础步骤,而我之前就是简单粗暴地吸收知识,但不吐出来。就这样只输入不输出,愣是把大脑变成了一只爱屯粮的仓鼠。

  

为什么不愿意输出呢?

  

因为输入比输出更简单、消费内容比生产内容更轻松啊!可惜,越是轻松的事情越没什么学习效果。

  

答案是学习方法不够高效。

  

在众多的学习方法中,费曼学习法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的高效学习方法。

  

费曼学习法,包含4个核心步骤:

  

第一步 - 选择一个你想要理解的概念

  

选择一个你想要理解的概念, 然后拿出一张白纸, 把这个概念写在白纸的最上边.

  


  

第二步 - 设想一种场景,你正要向别人传授这个概念

  

在白纸上写下你对这个概念的解释, 就好像你正在教导一位新接触这个概念的学生一样.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 你会更清楚地意识到关于这个概念你理解了多少, 以及是否还存在理解不清的地方.

  


  

第三步 - 如果你感觉卡壳了, 就回顾一下学习资料

  

无论何时你感觉卡壳了, 都要回到原始的学习资料并重新学习让你感到卡壳的那部分, 直到你领会得足够顺畅, 顺畅到可以在纸上解释这个部分为止.

  


  

第四步 - 为了让你的讲解通俗易懂,简化语言表达

  

最终的目的, 使用你自己的语言, 而不是学习资料中的语言来解释概念. 如果你的解释很冗长或者令人迷惑, 那就说明你对概念的理解可能并没有你自己想象得那么顺畅 -- 你要努力简化语言表达, 或者与已有的知识建立一种类比关系, 以便更好地理解它。

  


  

5. 目标远大,行动滞后

  

追求完美,在这个世界里本来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可惜变成了我拖延的挡箭牌。

  

就拿写程序来说,一直想写一个完美的程序,高并发,高可靠,安全性强可是每次动手的时候总觉得架构分层没做好,代码结构不够优雅,于是一直拖延着,因为觉得很难,害怕去面对,所以就一直搁在哪里了。

  

先发优势有多重要,我现在想明白了,世上没什么事情是在想得非常完善之后再做就能成功的。与其纠结细节,不如先行动起来,好歹先破局,搭建一个粗糙的框架,之后再一步一步优化升级也不迟。

  

总之,越希望结果完美,离完成就越远。

  


  

6.在无效社交上浪费时间

  

人类在发明语言之前就有了社交功能。就算躲得过爱情,也躲不过社交。不过,我之前的社交图鉴里不争气的有「无效社交」的一席之地。

  

什么是无效社交?

  

如果和对方交往时无法进行大体上等价的价值交换,那就是无效社交。价值交换可以是情感上的,可以是经济上的,也可以是人脉上的,双方觉得OK那就OK。

  


  

无效社交有两种常见形式:

  

对方无法为你提供价值,但你舍不得不理TA你无法为对方提供价值,但你忍不住想抱大腿

  

前者叫「拎不清」,后者叫「巴结人」。

  


  

7.不会休息

  

工作是为了赚钱,休息是为了积攒力气去赚更多钱。

  

可惜不是每个人都会休息,我之前就是。刚刚说了我之前很爱加班,为了奖励自己的辛苦,我周末一般在家躺尸两天,然而到了周一,我还是半死不活,恨不得立即世界末日,这也是职场上常说的周末综合征,非常影响工作效率。

  

直到我看了一本关于休息的书,才找到了正确的休息方法。书中认为,对于脑力工作者来说,大脑休息才是真正的休息,而很多人只是在休息身体

  

大脑是一个重量仅仅占体重2%,却消耗着身体20%能量的「大胃王」。而且,令人心塞的是,它消耗掉的这些能量并没有拿来干正事,而是大量花在了一个叫「预设模式网络(Default Mode-Network,简称DMN)」的大脑回路中。

  

这个DMN会在大脑未执行有意识活动时自动进行基本操作,就像汽车挂空挡,白白浪费油钱。只要不抑制它,它会源源不断地吃掉大脑能量,让大脑疲惫不堪,睡再多也缓不过来。

  

书中介绍了几种方法,来阻止它的贪吃。其中一种是「正念呼吸法」:

  

1、基本姿势

  

坐在椅子上,稍微挺直背部,离开椅背放松小肚子,手放在大腿上,不交叉双腿睁不睁眼睛都行,如果睁开,就望向前方两米左右的位置

  

2、用意识关注身体的感觉

  

感受接触周围环境的感觉(脚踩在地板的感觉如何?手放在大腿的感觉如何?屁股坐在椅子的感觉如何?)用心感受身体被地球重力吸引的感觉

  

3、注意呼吸

  

用心感受每一次呼吸(空气通过鼻孔是什么感觉?空气进入胸腔后胸部有没有膨胀感?腹部有没有往上提?呼吸与呼吸之间有没有短暂停顿?每一次呼吸的深度有没有差异?吸气和吐气的气息温度有没有不同?)不必深呼吸也不用控制呼吸,「等着」呼吸自然到来为呼吸贴上「1」、「2」……「10」的标签(配合呼吸从1数到10,数到10后再回过头来从1开始数)

  

4、 浮现杂念时

  

一旦发现自己浮现杂念,就将注意力重新放到呼吸上产生杂念是很正常的,不必苛责自己

  

我经常在工作间隙抽五分钟做一下,给大脑加加油。我相信,每天持续实践,青春永驻不是梦。

  


  

总结敲黑板,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低效的七个习惯」:

  

只知拼命加班原地踏步转圈圈计划「又大又宽」疯狂「输入」但从不「输出」追求完美 行动滞后在无效社交上动感情不会休息如果在平时工作中能够避免以上低效行为的习惯,相信你一定能够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事半功倍的职场高效能人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