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drop,share desktop

  

  几个月前刚推Android 10的时候,季哥给大家介绍了最新版本的系统。   

  

     

  

     

  

  (左:小横条右:返回桌面手势)   

  

     

  

  因为Pixel 4本身的原因,看起来和今年刚用了浴霸相机的iPhone 11很像。   

  

  搭配长得像iOS的Android 10,媒体直接称之为Pixel 4 是有史以来最像 iPhone 的安卓手机。.   

  

     

  

     

  

  最近谷歌准备再次更新系统,让Pixel向iPhone更进一步。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几天前,谷歌宣布未来将继续以feature drop的形式开发Pixel手机的新功能。   

  

     

  

  但是系统更新的重点一般是修复bug,提高稳定性。Feature drop很直接,只负责推新功能。   

  

     

  

     

  

  在首批发布的功能drop中,谷歌更新了五项新功能,包括添加照片处理选项、视频通话过程中的自动构图等。   

  

     

  

     

  

     

  

  因此,为了在使用时更快地响应,或者实时备份用户数据,许多应用程序会将线程留在后台。   

  

     

  

  所以这几年很多国产安卓手机都堆了很多内存,4GB,6GB,8GB甚至12GB,就是因为装不下。   

  

     

  

     

  

  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是从iOS 7开始为iPhone启用的内存压缩机制,   

  

     

  

  这种压缩不同于简单粗暴的“杀后台”,使处理器的操作更加合理。   

  

  通过这种机制   

,iPhone 就算不堆砌内存,也能保持系统流畅运行。

  

  

  

  

  

  

简单来说,就是借助新的内存管理机制,您的手机可以主动压缩缓存的应用程序,以便用户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例如游戏,流媒体内容等等。

  

  

  

而这一套方法,苹果已经用了 6 年多...

  

  

  

作为谷歌亲儿子,Pixel 多多少少都有点,自家技术试验田的味道。

  

机哥感觉,原生安卓这次用上这个新的机制,说不定未来,还真有可能做到广泛应用。

  

  

  

说起来,这也不是安卓第一次“参考”iOS。辣么接下来,机哥就给大家简单盘点一下,这些年来的各种骚操作。

  

语音助手

  

  

  

  

更早之前,这个功能只是作为第三方应用,出现在 App Store 上。

  

  

  

最终通过 iPhone 4s 庞大的市场占有率,把手机语音助手的概念带给全世界。

  

  

  

  

  

当然啦,仅仅对标 Siri 还是不够的,为了在语音助手领域突出重围,谷歌把它开发得比 Siri 智能得多。

  

  

  

甚至,它还能通过读取你的邮箱,分析你的行程,并且准确地为你提供各种提醒服务。

  

  

  

  

指纹识别

  

  

  

  

最早应用这项技术的手机,是 2011 年的摩托罗拉 ME860,不过也只有一个功能――解锁手机。

  

  

  

  

  

  

  

无论是登录各大应用账号,还是进行在线支付,都能通过指纹识别进行密码验证。

  

  

  

  

  

  

  

  

应用商店

  

  

  

  

  

  

  

作为第一个正式的应用商店,App Store 启发了一众花里胡哨的软件商店,包括谷歌。

  

  

  

  

  

  

  

以示公平,机哥也举几个例子给大家瞧瞧。

  

双卡双待

  

严格说起来,这个功能早在功能机时代,就一定程度上得到普及。

  

  

  

So,国产安卓也算得上,双卡双待智能手机的鼻祖。

  

  

  

而苹果这边,在用户千呼万唤之中,终于在去年的 iPhone XS 系列上,搭载双卡双待功能。

  

  

  

双摄像头

  

  

  

  

  

  

  

  

  

  

  

  

  

  

  

毕竟很多值得参考的功能,都经过大浪淘沙,通过市场的检验,证明了它们存在的价值。

  

  

  

  

  

不过另一方面,长此以往,会不会让以后的手机变得更加同质化?

  

  

  

So,机友们还记得哪些,安卓和 iOS 相互“参考”的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