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股票减持,股东被动减持后股票走势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出现股东被动减持,引起市场关注。特别是一些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尽如人意,让一些中小投资者感到不安。比如,有的公司没有提前披露减持计划,只是在股东被动减持发生后才进行公告;有的公司甚至声称联系不上大股东。至于大股东为何减持,是否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化,拟采取的措施等。他们也总结了几句。   

  

  这就引起了很多中小投资者的疑问,这样的信息披露合适吗?   

  

  从监管要求来看,恐怕很难说得通。与主动减持不同,被动减持一般是由司法强制处置、股票质押违约清算、持股比例被动稀释等外部原因造成的。大部分减持并不是出于大股东自己的意愿。基于此,监管层对被动减持的要求并未放松。   

  

  根据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的修订后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应当主动告知上市公司董事会,配合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就更清楚了。因司法强制执行、股权质押协议、赠与、可转债交易所、股权交易所等原因减持股份的。具体包括在减持实施前15日公布减持计划,减持金额或时间过半时披露减持进展情况。换句话说,被动还原和主动还原的要求是一样的。   

  

  对此,有上市公司表示无奈,称股东未按相关规定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导致公司处于被动。部分上市公司只是通过中证提供的股东名册发现某个持股5%以上的股东所持股份发生了较大变化。   

  

  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上市公司“鄙视”其信封被动减持的理由。被动股东减持不仅关系到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还会对上市公司估值和二级市场交易秩序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公司大股东高比例质押股份后被强制平仓,或者大股东因纠纷被法院强制处分股份,严重时可能导致公司生产经营和股权结构发生变化。相关信息的延迟发布无疑会对公司声誉造成影响,动摇中小投资者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并导致公司股价大幅下跌。   

  

  因此,无论是从守法合规的角度,还是从公司运营的角度,上市公司和大股东都需要更加认真地对待被动减持的信息披露,并及时、充分地进行覆盖。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密切关注重要股东股份的变动,既是对投资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要进一步督促股东遵守信息披露规则,及时进行股东减持的预披露和进展披露,多问背后的风险,让中小投资者有更全面的价值判断,积极协助监管部门对股东的违规行为进行追究。   

  

  大股东作为信息披露的义务人,需要加强信息披露意识,承担起应有的信息披露责任。此前也有被动减持被监管处罚的案例。新《证券法》大幅提高了对大股东信息披露的要求,加大了对未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处罚力度。大股东应自觉遵守减持规则,在减持发生变化时第一时间通知上市公司,并协助做好可能出现的被动减持的预披露工作,以保证股东的利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