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方法,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教育   

  

  有一句话叫“陪伴是最长久的告白”,它告诉我们,夫妻需要陪伴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老人需要陪伴来获得家庭的温暖;孩子更需要陪伴,因为这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五大需求之一,安全对于12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和突出。对于12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对安全的需求更加自然。与动物幼崽的成长有很多相似之处。刚出生的宝宝会在第一时间寻找妈妈的乳头,这是他生理需求的本能反应。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是他或她对安全的首要要求。轻微的震动或噪音都会让他吓哭。因此,陪伴成为保证孩子安全需求的唯一且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父母的陪伴。在父母的陪伴下,在安静愉悦的环境中,孩子的身心才能健康快速的成长。老虎、狮子、大象、马、牛和羊――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在进行陪伴幼崽的过程。时间或长或短,三到五个月到一到两年不等,帮助幼崽完成从出生到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遵循动物界的自然规律。   

  

  陪伴是最长情的教育   

  

  所以,父母陪伴孩子成长,既遵循了生命生长发育的规律,也是对人性光辉的弘扬和恪守。违背生命规律,抛弃人性的光辉,必将受到惩罚。工业化的巨变,催生了亿万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甚至给别人家送样本。孩子从小就缺乏安全所需的营养,在成长的道路上磕磕绊绊,走了很多弯路,甚至步入人生的误区。青少年在青春期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追根溯源,其中许多问题都与童年缺乏陪伴有关。有的人孤僻,有的人懦弱猥琐,有的人做事偏激,有的人喜好暴力,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在幼儿期缺乏陪伴的不良后果。   

  

  陪伴不仅是为孩子提供生活环境的安全需要,也是为孩子提供精神寄托的安全需要。这是除了自己的父母,其他人都给不了的。它是家庭生活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三岁之前,孩子的大脑是一张白纸,学习机会主要来自家庭,最信任的启蒙老师是父母。他们首先要学习的是认识身边的事物,身边的事件,在认识事物中建立概念,在认识事件中明辨是非,理清关系,从而建构自己的形象思维模式。知道的东西越多,分清的是非越多,理清的关系越清晰复杂,以后逻辑思维的基础就越扎实。在此基础上,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情商培养越有利。2 ~ 3岁的婴幼儿对外界充满了无尽的好奇,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是源于他们对事物和事件认识的成长规律。听故事、看漫画是区分事物、理清事件关系的思维活动。在这个阶段,直到12岁,他们最怕孤独和精神上的无助。因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信任是与生俱来的,没有障碍,只有父母才能给孩子这些基本的生活知识和生活指导,填补孩子精神上的空虚和厌倦,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做别人,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不信任会挫伤他们探索人生问题的勇气和信心。久而久之,孩子甚至会变得自闭,变得孤僻。孩子在7岁前积累的生活经验(认识事物和事物)越丰富,求知欲越强,形象思维越发达,越容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会进一步开阔孩子的生活视野,增加他们的生活阅历,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由此可见,陪伴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