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平稳和宽平稳的区别,简述严平稳和弱平稳之间的概念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特别是今年3月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性的不确定性加剧,有的超出预期。面对超预期的复杂形势,需要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稳定预期。   

  

  预期看似无形,但会对市场主体的投资和消费行为,乃至整体经济运行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这是因为预期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经济发展和变化的看法。如果预期稳定,他们就敢投资,敢消费。如果预期不稳定,投资和消费行为可能会犹豫甚至萎缩。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稳定预期,重点要稳定市场主体的预期。市场主体是稳定就业和基础经济的有力支撑。据相关测算,一个市场主体平均带动8至10人就业,尤其是数量大、范围广的中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就业的“大容器”,提供了85%的城镇就业岗位。当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震荡,消费和投资复苏缓慢。许多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对市场前景担忧,对自身不稳定的预期缺乏信心。此外,一些地方在政策执行上“一刀切”、“层层加码”的做法也会对预期产生负面影响。   

  

  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如果我们留住市场主体,并努力使他们更加活跃,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将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着力抓好“六稳”“六保”,把保护市场主体作为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减负、解困、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今年以来,根据形势变化,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例如,我们出台了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18项政策,促进服务业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43项政策,继续开展预防和解决中小企业拖欠账款的专项行动。这些都将对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和活力起到重要作用。   

  

  要进一步稳定市场参与者的预期,首先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善服务”改革。以市场化法治化创造稳定、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出台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防止和纠正不利于市场预期的政策。企业相关政策的制定,要多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企业家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困,所惑。其次,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不确定条件下,要增强预见性,加强对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跟踪研判,做好政策储备,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强市场主体信心。   

  

  目前,各方对更好、更快地实施救灾措施有着更高的期待。一方面,要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扎实推进各项政策措施加速见效;另一方面,要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让更多的市场主体知道和用好政策,帮助他们更好地提振信心、克服困难。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回升的态势没有变,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广的特点没有变。这是稳定预期的坚实基础。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勇于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