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酸枝和缅甸酸枝木的区别,楠木勺子和木勺子哪个好

  

  颜色为蓝黄两色的金沙江,从青藏高原直下川滇,蜿蜒至四川宜宾,后改名为长江。   

  

  拥抱今敏,海浪催吴楚,岷江、金沙江在宜宾交汇,江水东流,“长江第一城”的称号由此而来。   

  

  长江过宜宾市的虫子的想法   

  

  打开地形图,这座川南老城区山峦峡谷、平原堤坝星罗棋布,“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布局似乎让这里的交通受阻,但真的是这样吗?   

  

  从更高的角度看,宜宾就像四川的右脚伸向云南、贵州、重庆。那些像绸带一样蜿蜒在山间的线路,是与各省沟通的通道。秦汉以后的武赤路、南一路、石门路,以长江为主的水路网,以G213国道为首的公路网,以内昆、成贵铁路为主枢纽的铁路网.   

  

  数不清的古往今来的段落,就像历史断层中重叠的脉络,见证着一隅的宜宾漫长岁月。所以“舟车匆匆,冠盖来去”的宜宾,又叫“西南半壁古戎州”(戎州是宜宾的旧称)。   

  

     

  

  7000万年前,自地壳“燕山运动”以来,四川盆地海水浸泡的历史结束,位于盆地边缘的宜宾也随着周围的山脉一起隆起。   

  

  如今,宜宾兴文石海国家地质公园内可以找到保存完好的碳酸盐岩地层,这里镌刻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包括大量的珊瑚、蜻蜓、腹足类、腕足类、海百合茎和菊石。   

  

  兴文世海图虫创意   

  

  由于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宜宾的马平川比川南常见的少一点,丘陵和河流多一些。海拔2000多米的五指山主峰老君山已经守住了宜宾的最高点,金沙江、岷江穿城而过。难怪人们已经用“六山拔厚土,三江映高天”来形容这里的山川河流雕刻出的立体外观。   

  

  自古以来,入川之路凶险难行。但宜宾依托以长江为主流的水运体系和密集的水网与山崖边的“蜀道”成为通达四方的“黄金走廊”,也让这里很早就汇聚了中国西南边地,乃至东南亚地区的众多物产。.“武赤路”等陆路通道,已经能够“贯通东西,贯穿南北”   

  

  比如闽楠(金丝楠木),只产于横断山区。早在明朝洪武时期,“御木”(皇室使用的木材)的采购就开始组织砍伐长江上游高大坚实的楠木,作为南京、北京等地宫殿、墓葬的木梁柱。当时,许多南山伐木工、商人和内务部大臣会聚集在叙利亚首都宜宾县的码头上,进行御木的采购。   

  

  北海公园的金丝楠木真就像是宝库里画虫子的创意。   

  

  明朝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胡光在《神木山神祠碑文》上记录了这些巨木在长江上游乘风破浪的样子:“夜闻吼声如雷,石划自开,木由中出,无所龃龉。度越险岩,寸肤不损。所经之处,一草不掩。”的这些南方杉树,有的会顺着长江漂流到江都扬州,在那里改走“京杭大运河线”,北上北京。现在位于北京通州张家湾的皇家木材厂是储存南方冷杉树的仓库。   

  

  当然,坐“长江一号线”的不只是“黄木”。宜宾以北的自贡,自古以来就是西南著名的盐井产区。   

  

  自贡人把多棵杉木连在一起,用竹条绑成一个巨大的木支架,竖立在井口,用于采卤、洗井、处理水井。这就是“天车”。他们用吊车从井里挖出洁白醇厚的优质盐,用牛驮在马背上,从蜀道到宜宾,在川南这个枢纽搭船,贩运到更远的中原。   

  

  位于中国四川省自贡市的深海井古盐井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在钻探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除此之外,宜宾当地的特产,如南珠、贡茶等,也被塞进大篷车或码头,运往中原或其他东南亚国家。据说唐朝杨贵妃吃的荔枝也来自今天的宜宾,真假难辨。但仅从交通运输距离来看,宜宾产的荔枝在新鲜度上可能确实比更远的岭南产的荔枝更受贵妃青睐。   

  

  外来的香料、宝石和宗教信仰也沿着河流和古道向这里聚集,宜宾成为川滇黔交界的重要商业城市。   

  

  

公元1098年,一位重量级的远道来客到了戎州。对,就是那位在蜀南竹海慨叹“壮哉,竹波万里,峨眉姊妹耳!”的黄庭坚。

  

在人们的印象中,黄庭坚多以书法家、诗人身份而为人所知;然而,翻开这位“北宋四大家”的“简历”,你会发现他还有“园林建造师”的“技能”。但这项技能还是要从他被贬戎州说起。

  

贬谪是一场磨难,但在激烈党争中失利、被诬“修史不实”而被贬为戎州安置的黄庭坚,并没有过多沉浸在怅惘之中。《宋史》中记载,黄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有可观”。或许是由于当地官绅的接济和士子门生的倾慕求学,让黄庭坚得以忘却贬官的失落,并开启他在戎州的“世外生活”。

  

他寻山问水、执笔咏歌,怀揣着陶渊明出世般的闲适情怀,在戎州把生活点缀得有声有色,最为人所铭记的也许要数他亲自参与设计的流杯池了。

  


  

岷江岸边的流杯池 图虫创意

  


  

岷江之滨,催科山下,高耸成山的大石错落分布,一条宽约7米的峡谷,成为黄庭坚钟情的圣地。他利用峡谷的地形引来天然泉水, 集陶渊明“悠然南山”和王羲之“曲水流觞”的意境,修建了九曲形的流杯池,文人墨客列坐其间,可觥筹交错,吟诗酬唱。

  


  

流杯池石壁上篆刻的“流觞曲水” 图虫创意

  


  

除了在园林建造上小试牛刀以外,黄庭坚还不忘自己的看家本领,他在“曲水流觞”的石壁上发挥书法家的本色,挥笔留下不少墨宝,据《宜宾县志》记载,流杯池峡谷的崖壁上,题有“南极老人无量寿佛”的摩崖石刻,每个字大约一米见方,确为黄庭坚真迹。

  

在黄庭坚之后,古今不少文人墨客也前来饮酒赋诗,诸如南宋诗人陆放翁、范成大等均在此留下近百首诗词文赋的题刻。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这座流杯池引来了宜宾古典文学的浓墨重彩。

  

更少为人知的是,黄庭坚和“儋州带货大使”苏东坡一样,成为宜宾风物的代言人。

  


  

蜀南竹海,一片绿色的海洋 图虫创意

  


  

宜宾是一个被竹子环绕起来的城市,竹文化历史悠久,蜀南竹海更早已是宜宾的城市名片。而衍生出的竹饮食文化同样名声在外,但黄庭坚却独爱苦笋。

  

他在戎州的老友黄斌老住在戎州东园,园中“万竿苦竹旌旗卷”,而黄庭坚初到戎州,便爱上了这种苦后带甜的竹笋,比常吃的斑竹笋别有一番风味。一旦他腹中馋虫大动,便会写一首诗去讨要。

  

“南园苦笋味胜肉, 箨龙称冤莫采录。烦君便致苍玉束,明日风雨皆成竹。”

  

——【北宋】黄庭坚《从斌老乞苦笋》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名帖《苦笋赋》,也是黄庭坚所作。

  


  

《苦笋赋》,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源于网络

  


  

在如今的宜宾,苦笋依然是本地人在初夏时节喜爱的山货之一,且吃法多样,比如肉片炒苦笋、酸菜苦笋胡豆瓣煮肉片汤等等,很适合下饭。

  


  


  

  

如果说成都平原上人们的生活是飘着清幽茶香的巴适,那么川南的宜宾则是痞气又多姿、冒着江湖味道的。

  

宜宾的港口码头曾有“六渡八帮”(即江边的6个渡口和8个船帮)的说法。每到夏季,靠金沙江岸的潼关码头,都有会水的本地人在这里畅游。其实“潼关”原名为“铜关”,因为明清时期云南东北的东川府(今曲靖会泽)的滇铜大都从这里向外运送而得名,如今行走在码头附近,还有一座石铸的纤夫雕塑见证着历史。

  

成百上千的船工与纤夫在三江两岸边留下沉重的足迹,一趟船运下来,船工们便三五成群,到码头岸边的临江街巷吃酒喝茶。

  


  

宜宾江面上的行船 图虫创意

  


  

此时,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或许是最方便廉价,又足以饱腹的。“吃了宜宾燃面 ,天下无面”,燃面自然是这里的头牌,作为宜宾最具特色的传统名小吃,宜宾燃面原名叙府燃面,旧称油条面。

  

之所以称作“燃”面,据说是因为此面干燥多油,可以像火绳一般被点燃。传言是否属实暂且不论,但说起滋味儿,用四川话讲便是“不摆了”(好得不能再好了)。

  


  

随处可见的宜宾燃面馆 图虫创意

  


  

早在清光绪年间,宜宾燃面便上了市井小民的灶台,它选用本地优质的水面条,滚水煮熟后伴以宜宾黄芽菜、小磨麻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金条辣椒、上等花椒以及香葱、豌豆尖或菠菜叶等众多辅料,客人执筷一通上下搅拌之后,便可大快朵颐,喷香满嘴且嚼劲十足。

  


  

宜宾燃面 图虫创意

  


  

如今宜宾的夏日清晨,食客趿拉着拖鞋,在巷口面馆朝老板吆喝上一碗燃面,“两勺辣子一勺葱花,多放点儿油哦”,若嫌不够丰盛,牛肉、肥肠、辣鸡、三鲜、排骨、杂酱等面码,可以吃上一周不重样。只消几分钟,热气腾腾且“油光满面”的宜宾燃面便会奉上,路边的塑料板凳就是最巴适的餐桌。

  

如果你不是面食主义者,宜宾芽菜也是绝佳的佐餐小食。它与涪陵榨菜、南充冬菜、内江大头菜齐名为四川四大腌菜。宜宾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常年温和湿润,利于发酵菌群的生长,这些微生物在腌制发酵过程中赋予了宜宾芽菜鲜甜脆嫩的口感。将香脆的芽菜与软糯的米饭拌在一起,用勺子狼吞虎咽才能满足迫不及待的食欲,满嘴都回荡着芽菜特有的风味。

  


  

宜宾芽菜 源于网络

  


  

这不禁让人们想起宜宾另外一个享誉海内外的特产——五粮液,“发酵”让两者之间有了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妙归妙,芽菜可以大快朵颐甚至狼吞虎咽,五粮液还请诸君量力而行哦。

  

你是否去过川南宜宾呢?来和我们聊聊你记忆里的宜宾风景和美味吧。

  


  

  

#宜宾# #宜宾美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