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是什么产品运营职位,poc是什么牌子

  

  文化价值观,落地最重要。怎样才能正确理解“顾客至上”才能达到目的?在我看来,有两个维度,六个意义:   

  

  首先,敬业度有四层含义。四层解决能力问题。   

  

  1.顾客至上,不是老板。   

  

  2.客户是谁?我们的客户长什么样?认清顾客群体及其属性是实现顾客至上的前提。   

  

  3.客户在想什么,担心什么?我们定位准确吗?   

  

  4.对于客户的想法和焦虑,我们有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和驱动力,可以解决客户的想法和焦虑,让客户满意甚至惊喜?这是实现顾客至上的关键。   

  

  第二,从心的维度来说,有两层意思。这两层解决了意识和意志的问题。   

  

  1.顾客第一,而不是“我”第一。我们有足够的同理心吗?   

  

  2.我们真的对客户的痛点有共鸣吗,真的想快速解决吗?   

  

  针对这两个维度、六个层面的含义,结合我自己这一年在壳牌的经历,尤其是方浩项目的运营经历,我来说说我走过的坑和收获。   

  

  1.顾客第一,不是老板第一。我相信每个人都会面对这个。作为一个壳平台,集团在摸索,我们的运营项目/模块也在摸索。有时候,老板至上的原因是我们不懂业务,无法输出足够的意见和专业的建议来说服老板。作为负责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需要及时做出回复。   

  

  2.客户是谁?两点:   

  

  1)识别关键客户:我们的客户基础广泛,关键角色是重中之重。空壳业务很复杂,关键角色可能不止一个。在《方浩》推出之初,圈子被定义为关键角色,但实际上,另一个角色被忽略了:导演。该产品直到6月底才被覆盖,这降低了总监的参与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方浩的整体表现。   

  

  2)面向最终用户。我们习惯把poc团队作为我们的主要客户,这是一个错误。去年9月份在郑州的调研让我意识到,城市里的poc和经纪人/圈子里的POC,背景不同,信息内容不同,目标不同,观点也不尽相同。举个例子:房源表现好,市poc一开始观望或者不认可,上线后其实还好。所以无论是产品还是运营,城市poc、总监、圈子经理/经纪人都会进行研究,综合确定策略。凡事要听,不要事事都听。   

  

     

  

  3.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   

  

  反思:当客户的想法和迫切需求与项目需求不一致时,以项目需求为主。比如好房C端数据、好房交付、空中在线看房、更多城市在线开通等需求,城市已经多次反映,但确实因为人力、排班问题而滞后。   

  

  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的团队经历了城市从产品运营到产品运营的切换,一开始很迷茫。但在平稳切换的过程中,我们也总结出,面对市队,我们要往前走一步,把信息嚼成碎片,保持频率更高(图感:7*24小时随时通话),深入细致的沟通,信息同步。之前我们很多人都觉得城市应该知道或者不重要。   

  

  4.解决方法:提出三点。   

  

  1)不缺走下来仰望天空。每隔一段时间,我心里就有一种空虚感,问自己:50%的旗在那里,还差20分,越来越难实现了。我们的核心路径是什么?这个阶段子弹快打完了。下一步策略是什么?自我反思不够,已经列为下半年重点推进方向。   

  

  2)做一个活雷锋!好房子在运营过程中,非好房子的运营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我们发现店铺和店铺的关系不正确——修正,发现很多贝壳币账号和币发行问题——修正。等一下。现在越来越觉得,好房子可以调动全身,合作就能解决。灰色地带或者盲区的操作只能自己做。抱怨是没有用的。   

  

  3)跨团队、跨项目合作,提供集成解决方案的能力有待提高。项目体系的优势是纵向的、纵深的,如果项目和项目之间能够互联互通,实现项目效果的二次增值就更好了。这还不够。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和一些团队进行了沟通,这也是下半年重点改进的方向。   

  

  5.共情:用户的心智模型已被研究团队分享――大多数人对现象的心智模型是不完整的。例:我知道牙膏要用水冲,但不知道为什么。用户看我们的产品也是如此。用户的认知和我们理解的用户应该知道什么有很大不同。做运营的时候,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上帝的角度。如果你想给别人力量,先成为他们,然后凌驾于他们之上。但很多时候是:我说我的,你听你的,我不知道你想听什么。双方不在一个频道。可能无法告诉店主房屋交易的比例,但GMV的推广肯定是受欢迎的。移情首先要走出“我”。   

  

  6.对痛苦的同情:对客户痛苦的同情程度决定了我们愿意付出多大的努力去解决它。在每天多如牛毛的信息轰炸下,我们很容易变得程序化、套路化,但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新浪李反馈的每一个问题背后,可能都是经纪人跑断腿磨嘴皮子后依然丢单的委屈和无奈?你对客户的痛苦有多少感受?少了多少?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前线战场的画面。“心中一小步,事上一大步”,确实如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