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的余额宝收益最近降低了,支付宝余额宝收益越来越低

  

  6月12日,《中国基金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见证历史!货基收益率全面进入“1时代”》”的文章:“最新数据显示,6月10日,纳入统计的所有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仅为1.71%,157只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不足1.5%。其实自4月份以来货币基金收益率就进入1%区间”。   

  

  在过去的十年里,货币基金凭借其高收益水平和灵活的支付便利性,成为广受欢迎的投资理财产品。但随着收益的持续走低,其市场热度是否已经大幅下降,货基还有未来吗?   

  

  01“十年长寿”的预测早在2013年,货币基金因为余额宝走红的时候,就有专业人士做出了“货币基金最多红十年”的预测。   

  

  “十年长寿”不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而是对美国同类产品发展的借鉴。1998年,全球知名的互联网支付公司paypal成立,次年又成立了具有余额管理功能的货币基金。这笔资金是paypal通过资金对接的方式交给巴克莱(当时是贝莱德)的母账户。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paypal账户中的余额将自动转入指定的货币基金(具有自动支付扫一扫功能),在保持支付便利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毫无疑问,这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创举,余额宝其实就是中国版的paypal。其产品结构如出一辙,顺应了互联网金融的潮流而发展。   

  

     

  

  虽然余额理财账户本身往往具有丰富的支付场景和便捷的流动性,但货币基金的收益水平仍然是吸引客户的关键因素。Paypal在2007年规模达到顶峰后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美国启动量化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在零利率环境下,基金公司为了避免货基流失,甚至不得不放弃管理费。即便如此,最终的收益还是极低。随着货币基金失去收益优势,paypal规模逐渐萎缩,直至2011年清盘结束。   

  

  Paypal的峰值规模是1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市场上一只中等排名的货币基金的水平。单就规模而言,是无法和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相比的。所以在国内的一些书籍和文章中被称为美国版的余额宝。   

  

  抛开与paypal的师徒关系,余额宝在中国货币基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远非paypal可比。是余额宝让货币基金走进了中国的寻常百姓家,甚至一度成为货币基金的代名词。   

  

  其实早在余额宝诞生的十年前,中国就已经有货币基金了。公认的国内第一只货币基金是2003年底发行的华安现金富利(040003)。   

  

     

  

  华安现金富利自诞生以来,部分时期7日年化收益曾两次达到6%以上(伴随货币市场流动性风险),2009年后收益水平持续上涨近5年。但在余额宝出现之前,货币基金的高收益并没有引起普通个人投资者的注意。事实上,在2003-2013年这十年间,国内货币基金的参与者主要是机构和大投资者。   

  

  大余额宝国内货币基金的发展路径与美国市场完全不同。   

  

  世界上第一个货币基金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创始人鲁斯班特曾在全球最大的养老基金“教师养老保险公司”担任现金管理部门主管和信贷分析师。1970年,Rusbante创立了一家名为“储蓄基金公司”的共同基金公司。1972年10月,储蓄基金公司购买了30万美元的高息定期存单,然后以1000美元为初始投资单位卖给中小投资者,让他们即使在低利率环境下也能享受富人和大机构的投资回报。因此,美国的货币基金在诞生之初就是为中小投资者设计的。   

  

  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余额宝出现之前,中小投资者几乎不关注货币基金而中国个人客户投资货币基金的习惯几乎就是余额宝凭借一己之力培养起来的。.   

  

  余额宝诞生的第一年,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这段时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大发展的时期。同时,居民投资理财需求旺盛,股市疲软,存款利率和银行理财收益处于下行通道,但货币市场资金成本持续高企。余额宝与人和谐聚拢,诞生后短短一年内规模迅速增长近6000亿。余额宝虽然在随后的四年里收益持续下降,但规模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直到2018年一季度末,其峰值达到了惊人的1.69万亿元!   

  

     

  

     

  

  看余额宝的持有人结构就知道这款产品的群众基础有多扎实——从头到尾都是个人投资者持有!   

c/img.php?k=支付宝的余额宝收益最近降低了,支付宝余额宝收益越来越低5.jpg">

  

03 货币基金大发展余额宝的横空出世至少让两类机构脊背发凉,其一是公募基金,其二是银行。

  

公募基金同行面对的是规模排名方面的压力。在余额宝的助力下,天弘基金迅速从一家寂寂无名的小公司一跃成为行业一哥,管理规模一骑绝尘,令同行难望其项背。“互联网+货币基金”也让公募基金发现了潜力无穷的规模增长模式。于是长期患有“规模依赖症”的公募基金开始重视货币基金业务的发展,一方面通过技术革新创造体验感更好的“宝宝类”产品,同时也加大在各类代销渠道的营销力度。

  

从2014年开始,货币基金的产品形态大致经历了如下变化:

  

  

除了借势余额宝直接获客的天弘基金外,其他公募基金公司并没有广泛的个人客户基础,产品主要通过银行销售,货币基金和宝宝类产品也不例外。所以无论货币基金的形态如何演化,最终还是要通过银行渠道来落地。而宝宝类产品的最终形态实际上就是活期存款的替代物,如果在银行系统广泛推广这类产品,对于银行的低成本负债来说会造成极大的侵蚀,这绝不是银行能够容忍的。

  

然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感受到的压力比公募基金同行更大――“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是那个时代最具颠覆性的口号。最终,很多银行也在半推半就中不得已上线了宝宝类产品。

  

对宝宝类产品持有宽容态度的银行主要分为三类:其一是受到余额宝冲击最显著的地区分行,如国有大行的浙江分行;其二是在网点遍布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存款受到互联网金融冲击较弱,且不缺存款的银行,如邮储银行;其三是个人存款占比较低的股份制银行,如渤海银行、浙商银行。出于各自不同的考虑,宝宝类产品在这些银行都曾出现过一波力度较大的营销推广。

  

  

但大多数银行即便上线了宝宝类产品,在营销推广中还是顾虑重重的。银行会制定一些限制性的政策,例如分地区上线、分渠道(线下、网银、手机银行等)上线、或者分客群上线等。毫不夸张的讲,就2014年货币基金的收益和当时宝宝类产品功能便利程度,如果银行不计代价地全面推广,活期储蓄存款,甚至短期定期存款很可能在当年就被彻底消灭了,对于银行系统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无法承受的灾难。

  

除了联合银行研发极具互联网思维的“宝宝类”货基外,基金公司为了保规模排名,也非常重视传统货币基金的持续营销工作。尤其是季末、年末这样的特殊时点,“冲货币”成为基金公司管理规模短期上量的重要手段。

  

货币基金风险低、流动性好,且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收益水平,因而特别适合进行时点营销,对于银行的各地分支机构而言,季末、年末也有调节存款基数的需求(俗称“藏存款”),再加上基金公司在“冲货币”时往往会配合一些特殊的营销激励(合规性堪忧的灰色手段),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两情相悦。

  

  

通过在特殊时点“冲货币”来保规模排名对于基金行业而言完全是面子工程,不仅无法带来有效的管理费收入,而且还会带来明显的财务负担。此外,由于过度看重规模,以货币基金为代表的固收类产品成为公司的业务重心,而真正能够体现公募基金投资能力的权益类产品却被忽视,这对行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04 货币基金“狙击战”上述现象自然会引起行业与监管机构的重视。2017年12月,多地证监局要求辖区内公募基金加强货币基金的管理,严控货基规模,并修改排名方式、取消第三方机构对货币基金规模的排名工作,加强对流动性风险和违规销售行为的管控。在剔除货币基金的份额后,当年的公募基金规模排名发生了很大的变动,管理规模前五成为易方达、博时、华夏、嘉实以及南方基金这样的老牌基金公司,而天弘基金则从排名第1滑落至第53位,工银瑞信滑落至第10位。

  

货币基金从规模排名中剔除,各家公司自然没有了通过三方代销渠道(主要是银行)在季末或年末冲量的动力,但彼时的货币基金收益中枢尚能维持在4%的水平,余额宝凭借其丰富的消费场景和支付的便利性,规模仍在持续上涨,然而更大的“杀招”即将出场。

  

关于货币基金“T+0赎回提现”限额1万元的消息,2018年4月初开始就已经被业内人士多次提及。6月,监管机构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赎回相关服务的指导意见》,该文的核心要求包括:投资者单日、单账户每日的快赎额度为1万元;货币基金份额不得用于支付;公司的自有资金不能用于垫资;要求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能垫资等。

  

上述规定通过设置快赎限额来鼓励投资者分散持有货币基金,因此意见发布后,多家基金公司的货基得以接入余额宝平台,改变了天弘余额宝的独占局面。也就是从这个时点开始,天弘余额宝的规模进入了下降通道,同期,货币基金的收益水平也开始单边下跌通道,直至进入今天的“1%时代”。

  

05 回归现金管理本源

  

由以上数据可知,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天弘余额宝仍然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但距离其峰值规模已经下降了近一万亿,降幅超过50%。但全市场货币基金的总规模则比2018年同期增长了36%,达到了10万亿的水平。

  

从持有人结构来看,根据2021年年报的数据,货币基金市场总份额为94819亿份,其中机构持有份额为36919亿份,占比仅为39%,可见个人投资者仍然是货币基金的主要持有群体。

  

如今,货币基金在收益率方面虽然已经大幅下降,但仍与同期银行一年定存利率接近,远高于活期存款利率。今后估计再也看不到个人投资者全仓余额宝的盛况了,但作为现金管理工具,货币基金的价值依然存在,所谓“十年阳寿”的预言在今天看来似乎过于偏激了。货币基金的未来应该是回归现金管理工具的本源,在余额理财,小额支付等场景中继续扮演其应有的角色。当然,随着同业存单基金等新型现金管理工具的兴起,货币基金投资或将面临一定程度的分流,具体的节奏和程度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