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余额真实图片,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卡图片

  

     

  

  上市银行中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信用卡累计发卡数亿张,包括工行、建行、农行、中行、招行。   

  

  从6月末信用卡贷款余额来看,建设银行以8394亿元位居第一,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也都超过5000亿元。   

  

  有可比数据的1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今年6月末信用卡不良率普遍下降。信用卡不良率在2%以下的有7家,其中农业银行最低,仅为1.1%。   

  

  银行加大信用卡场景布局,提升消费体验。同时,他们瞄准“Z世代”市场,打破次元壁,推出哔哩哔哩等各种主题卡产品。   

  

   《投资者网》 汤巾   

  

  国庆黄金周消费热潮来临,又到了人们频繁刷卡的时候。各家银行的信用卡部门也摩拳擦掌,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眼球,借机扩大业务规模。   

  

  在扩大内需、消费升级和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信用卡业务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信用卡在获客和风险控制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事实上,各大银行已将信用卡作为零售转型的重要抓手,加大了产品开发和业务布局,近年来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与此同时,不少银行在卡片设计上也着眼于年轻人新的消费趋势,推出了多种主题卡片产品。   

  

  在此背景下,《投资者网》根据上市银行2021年中报,详细梳理了银行信用卡业务数据,对发卡量、贷款余额、消费金额等指标进行排名,筛选出信用卡业务实力较强的银行,并特别推出专题《银行信用卡业绩十强榜》,展示各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综合实力和优势,并专门为用户介绍了便捷、有特色的信用卡产品。   

  

  在业内人士看来,信用卡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其发挥拉动内需、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作用,也对银行践行普惠金融、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发卡量稳步增长,工行居首招行破亿   

  

  今年上半年,随着疫情的逐渐减弱,国内经济和居民消费明显回暖,信用卡行业各项指标也有所增长。   

  

  根据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全国信用卡、贷合一卡共7.9亿张,环比增长0.73%;普通人持有0.56张信用卡和借记卡,这意味着平均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使用信用卡。截至二季度末,银行卡信贷总额为20.23万亿元,环比增长3.01%。   

  

  上市银行披露的中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1亿张,其中工行、建行、农行、中行、招行分别为1.63亿张、1.46亿张、1.4亿张、1.33亿张、1.02亿张。此外,前十名还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和民生银行,发卡量分别为9683.18万张、8390.25万张、7377万张、6652.74万张和6263.12万张。   

  

  工行依然是行业的“领头羊”。中报显示,银行卡发卡量达11.5亿张,比上年末增加2318万张,其中借记卡98724万张,信用卡16293万张。   

  

  据悉,该行不断优化工行信用卡产品体系,推出工银运通清晰卡、“美丽中国阳光海南”主题信用卡、工银环球简单白金数码卡等新产品;优化优质客户前置审批方案,通过定制专属产品、信贷政策、业务流程和服务,加强GBC(政务、产业、消费)联动获客   

  

  从6月末信用卡贷款余额来看,建设银行以8394亿元位居第一,其次是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超过5000亿元、7970亿元、7030亿元、6166亿元、5520亿元、5079亿元和5026亿元。贷款前十名还包括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金额分别为4633亿元、4573亿元和4423亿元。   

  

     

  

  纵观上半年信用卡消费,招商银行以2.28万亿元碾压国有银行,位居第一,其次是平安银行1.81万亿元,建设银行1.5万亿元。第四至第十位分别是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和农业银行,其消费金额分别为1.45万亿元、1.35万亿元、1.33万亿元、1.3万亿元、1.29万亿元、1.27万亿元和1.18万亿元。   

  

  建行信用卡核心指标也继续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该行创新数字化经营思路和打法,持续加强信用卡业务精细化管理,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爆款产品。同时与30余家头部商户开展合作,打造“龙卡信用卡优惠666”营销品牌,加大分期产品创新,推进新能源汽车分期业务发展,推进特惠商圈建设。

  

六大国有行中,邮储银行的信用卡数据相对逊色,信用卡结存卡量为3985.91万张。不过增速较快,较上年末增长8.32%,上半年新增发卡466.97万张;信用卡消费金额5389.81亿元,同比增长17.1%;信用卡业务实现收入61.79亿元,同比增长21.2%。

  

在信用卡业务上,能够与国有大行相抗衡的当属被称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其上半年消费额高居行业榜首,同比增长11.85%,而且也是唯一发卡量破亿的股份制银行。中报显示,该行加大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力度,推动信用卡业务长足发展。具体包括:持续优化客群结构,完善场景获客全流程管理,提升流量使用效率,同时洞察年轻客群需求,推出面向高校毕业生群体的“FIRST毕业生信用卡”,完善年轻客群产品布局;持续拉升交易规模,加大线上交易经营力度,通过“笔笔返现”“天天锦鲤”等活动形成持续、高效、规模化的客户动员能力。

  


  

  

风控管理升级,不良率总体下降

  

在信用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持资产质量稳定同样是银行不容忽视的课题。

  

从中报数据来看,有可比数据的1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今年6月末信用卡不良率普遍下降。具体而言,有7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低于2%。农业银行最低,仅为1.1%,其后依次是邮储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

  

在资产质量指标变化方面,邮储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较去年末下降0.62个百分点,改善情况最为显著;而11家银行中只有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较去年末提升,增长0.06个百分点。

  


  

  

上半年,各家银行在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方面也有诸多举措。其中,农业银行坚持稳健型风险偏好,推进智能化、差异化、集约化、总分一体化的信用卡智慧风控体系建设。贷前加强精准授信和差异化授信,前移风控关口;贷中强化风控监测,推进信用卡风险监控体系升级;贷后持续推进核销、资产证券化,提升清收处置成效,信用卡资产质量保持在行业前列。

  

建设银行应用人脸识别、OCR 图片识别、证件在线核验等线上核验工具,提升线上反欺诈能力,加强信用卡资金疑似流入房产、投资、生产经营领域及套现行为的主动侦测,主动智能风险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招商银行持续优化信用卡新户结构与资产组合,提升共债风险识别防范能力,推动贷后业务向智能化运营转型,信用卡资产质量企稳向好。信用卡贷款入催率及回收率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后端催收能力也明显提升。

  

兴业银行则主动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着力打造精细化、一体化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快速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其构建精细化风险分层体系,通过引入外部信用评分增加客户风险识别维度,形成风险策略差异化、动态化的调整机制;发行报告期内首单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多渠道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整合催收资源和渠道,进一步深化“总分联动”属地清收管理模式,压降不良资产。

  

加强场景布局,抢占“Z世代”市场

  

作为零售转型的重要抓手,信用卡市场成为各家银行的必争之地。如何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客,拓展消费场景,进而提升客户服务能力,都是商业银行探索的重点。

  

“场景”是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热词,也是信用卡增长的突破口,各家银行纷纷加大场景布局,力求为客户带去沉浸式消费体验。

  

例如,中信银行紧扣用户真实消费需求,做强信用卡基础性功能产品账单分期,大力拓展场景分期,以多元化场景满足客户全消费周期需求。

  

招商银行则升级“饭票”“影票”场景生态化建设,聚焦“优惠的吃”与“优惠的看”,以便利店为突破口进行“轻零售”场景的延伸拓展;同时着力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明确服务交互去中心化策略,以技术为驱动力,精准匹配客户诉求,灵活对接服务渠道,全面提升服务交互效率、体验与价值。

  

近来零售业务发展较快的平安银行也加速推进信用卡场景化经营,重点围绕生鲜超市、轻食饮品、加油停车等行业深化场景布局,联合超过10万家门店,持续构建场景和打造开放生态;持续优化“月月狂欢8”“天天88”等品牌性活动,全面贴合客户的消费需求。该行还深化数据赋能,创新打造链式经营模式,基于客户行为精准预判需求,为客户精准推荐各类活动优惠及服务,提升客户活跃度。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愈发重视对年轻客群喜好和需求的挖掘。随着代表未来的“Z世代”步入社会,并成为网络上最活跃的一股力量,他们是信用卡瞄准的新战场。

  

打破次元壁,发力年轻赛道,一些银行已经有针对性地推出信用卡产品,并开展各种优惠活动。比如,广发银行近期推出广发文创卡系列产品,旨在满足年轻消费群体追求时尚和个性的生活风格,彰显传统文化基因的积淀和创新。浦发银行联手B站推出bilibili主题信用卡(小电视版),以B站大会员年卡为核心,客户办卡成功后通过指定银联渠道任意消费,即可获得bilibili大会员年卡福利。交通银行也开始聚焦年轻优质客群,推出高达、洛天依、KPL等多款主题卡产品。近期该行还启动“最红星期五”的升级营销活动――“超级最红星期五”,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思维财经出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