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硬币纸币,小班音乐教案拾豆豆

  

  今天,我要告诉你泸州的三个特点。不知道四川其他地方有没有类似的习惯。可以说是泸州的风俗。这三个是“画鸡爪”、“豆酒”、“会”。那是什么呢?听江洋的酒友们慢慢给你定吧。   

  

  “画鸡爪竿”,现在估计晚辈都不知道了。不是AA制,但比AA制有意思。如果一群人想吃点东西,钱不够,就聚在一起,用纸团写下金额。其中一个是跑腿的,就是鸡脚杆子。金额就是这个食物的总价,分不同的类别,比如五块钱,分一块五毛钱。最后还有一块跑腿的钱,搓成一团,大家抢,就像北方抽奖一样。我们称之为画鸡爪。   

  

  感觉像赌博。   

  

  如果抓到跑腿的,可以用大家的钱买,还可以免费吃。很有意思。当然,今天不会了。只是我们父母当年玩的一个游戏,也是生活条件差的时候大家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   

  

  今天条件不错,想吃的都点了外卖。谁来画这个鸡脚杆?   

  

  什么是「豆酒」?泸州的酒文化其实就是有地方特色的东西,其中一种我们称之为“豆豆酒”。其实我想大部分泸州人都知道“豆豆酒”是什么意思,但为什么叫“豆豆酒”,却很少有人说得清楚。   

  

  不知道四川其他地方有没有这种说法。反正泸州的“豆豆酒”其实就是丧宴。有人把“豆豆”解释为泸州方言中的“豆豆”,意为凑数。也就是大家凑钱祭奠逝者。对于丧亲家庭来说,这几天一天要准备几顿饭给客人吃。这是“豆豆酒”。   

  

  有四川其他地区的朋友听说过泸州的“豆豆酒”,只知道是AA制。大家凑钱吃喝,其实不然。显然,他们已经混淆了豆子的意思,凑在了一起。   

  

  那么泸州为什么在丧宴上被称为“豆豆酒”呢?其实有很多种说法。饮酒者使用下列词语。今天的丧桌其实是素食的,以前不是。丧桌一般都是素菜,泸州有一种麻豆,会专门用在这种素菜桌上,代表一种标准的丧桌。今天有的不关注这些,什么好吃的都爱吃。   

  

  然而在泸州农村,整个豌豆都出现在葬礼的餐桌上。要说婚宴的话,恐怕这个菜用的有问题。   

  

  但是在今天,殡葬城市和农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请人吃饭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规矩很久没有严格遵守了。这是临时改变的习俗。不过“豆豆酒”这个名字还是大部分村子都在说,但不代表都在泸州。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有这么一句话。   

  

  “见面”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人们最古老的取暖方式。其实从80年代开始就没见过会了,不仅泸州,四川甚至其他地区都流行过。   

  

  那么什么是会议呢?见面,也叫见面,是一种持续多年的民间资金互助方式。会议的发起者,俗称“邀会”的“会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上班的家庭都是靠工资养家糊口。但是工资低是常事,更别说其他额外收入了。   

  

  家里经常遇到急事,比如人口多,住房拥挤,急需盖新房或买房;孩子长大了,到了结婚的年龄。在家人手里预留一定的钱是必要的。比如,一旦手里的钱不够开支,我们就要请人开会,筹一整笔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这些重要的事情。   

  

  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起源的,有一次看到阿清王朝的人傅崇举在《成都通览》解释会的意思,说是“集资”。并具体描述一下邀约会的流程:成都人有一个邀约会筹款的方法。关于亲戚朋友,对公募捐,投多少钱,按排名。证明清代就有,但可能更早。   

  

  不管好不好,这种早期的集资模式肯定有很多问题。俗话说得好,“我愿意当乞丐,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意思是参加会议的人会对会议进行标记,收到钱后还要继续交会议钱,直到会议结束。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会议人。   

  

  但也有少数诚实守信的参会人员,收了会议钱后,不信守承诺,找各种借口拖延时间,不交剩余的“饿会”钱,甚至躲起来不见踪影。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会议负责人将不得不自掏腰包支付会议费用,并将其交给获得会议费用的人。如果反复出现这种情况,会议负责人就交不出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街上开会瘫痪”。   

  

  不过现在这些地方民俗基本没有了,但是泸州的“豆豆酒”并没有消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