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该卖盈利的还是亏损的,基金盈利和亏损比例

  

  网上有很多小伙伴抱怨基金申购赎回成本高,但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买基金。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买股票是有风险的,而买基金大概是稳赚不赔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有心人”在给老百姓灌输基金可以稳定盈利的观念。比如专家会说基金是金融圈专业人士操作的,别人比你高很多。走开,你这个业余货站。   

  

  中国社科院和腾讯理财通曾联合发布过一份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关于人们对年终奖的“分配”。报告显示,70%左右的企业发年终奖,绝大多数领年终奖的人都会做一个投资:买基金。基金似乎成了人们做投资的“首选”。   

  

  我通常对这样的报道半信半疑。但是,基础人群的数量确实在逐年增加。据说基金业协会统计了6亿多基民,是2亿股民的3倍多。我也对这个数据持保留态度。   

  

  基金有很多种。除了股票基金,还有债券基金、股债混合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特点。在私募盛行的今天,显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股票型基金。本文以股票型基金为例,谈谈如何玩基金,以便和股票做一个大致的比较。   

  

  近百万的浏览量有一个问题:基金涨了就卖,要跌了再买回来,但是买的价值还是没有第一次买的高。这个有用吗?   

  

  大部分回答都说有效。   

  

  但实际操作起来,情况不一定像你想的那么简单美好!   

  

  我们先想象一个画面:2007年,上证指数到6000点的时候,成立了很多股票型基金,基金经理拿着基民的钱,在buy buy里疯狂买入。反正是别人的钱。大胆买。   

  

     

  

  无论是用价值投资理论精心挑选,还是用抠图的方法,2007年所有的股票大概都在顶部。我没看错这个市场吧?因此,这些私募和公募基金在2007年基本上是在顶部进入市场的。   

  

  结局会有多糟糕?随着熊市的逐步推进,几乎所有股票都大幅下跌,股票型基金净值自然大幅缩水。很多基金被强制平仓,亏损程度应该堪比股市大妈。   

  

  本以为把钱交给专业人士就能稳赚不赔,没想到基金亏了。   

  

  但基金亏损就是亏损,不影响基金经理拿高薪。“每分钟数百万”的条约写在合同里。   

  

  也有在2015年上证指数暴涨至5000点时入市的资金。随后几年,熊市中净值一直在缩水清算。比如2018年,公募基金迎来清盘潮,基金清盘数量超过历年清盘基金数量之和。   

  

  这个循环往复的故事已经发生了无数次。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基金经理这么专业,为什么在上证指数五六千点的时候还成立基金进场?   

  

  因为只有在股市火爆的时候,“大师”们才能利用牛市的赚钱效应,筹集大家的钱做基金。说白了,牛市可以让“高手”更容易割韭菜。这是公开的秘密。以下是基金发行和指数点位对比图:   

  

     

  

  股票型基金的收益取决于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大部分基金经理会采用一种方法,以价值投资的方式选择“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如今,价值投资的口号深入人心。即使客户质疑,也可以用券商和投研机构的“有价值投资”的结论报告糊弄过去。   

  

  但是市场上有哪些“值得投资”的股票已经涨得很高了呢?换句话说,基金在思考,就是买涨的股票,不选不涨的股票。   

  

  假设你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基金经理,显然你不能满足于买s的逻辑常识   

  

  其实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如何?有人说基金经理选股不如猴子。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伯顿马尔基尔早在1973年的畅销书《漫步华尔街》中,就把基金经理的选股比作蒙着眼睛的猴子向报纸的财经版扔飞镖。也有人说,猴子蒙住眼睛扔飞镖选出来的作品集,可能和专家精心挑选的一样好。   

  

  后来有研究者提出,马尔基尔的上述观点冤枉了猴子,随机投资的猴子不仅跑赢了部分投资者,也跑赢了市场。   

  

     

  

  我们不能深究结论,对吧?毕竟不能抓几只猴子跟基金经理PK。但至少不要太迷信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毕竟,像彼得林奇这样勤奋的大师很少。   

  

  据说彼得林奇平均每年要访问500-600家公司。即使是和家人出国旅游,他也只选择有上市公司的城市。到达目的地后,妻子去游览景点,他去公司调研。   

  

  但是,选好股票只是基金经理的基本工作,如何低买高卖才是关键。   

  

  回到上一个问题:基金涨了就卖,跌了就回购,但是买的价值还是没有上次买的高。这个有用吗?   

  

  如果行情不对,别说上次没买。   

入的值低,就算比上次买入的位置更低,后面也是照样要大亏,最后清盘血亏。

  

所以,买基金也要遵循牛熊循环的规律。既然这样,买基金和买股票并没有差别。如果说一定要有差别,那就是手续费(交易成本)不一样。基金大概是百分比算手续费,而股票按万分比来算。如果是同样的操作频率,买股票更有成本优势。如果玩短线,买基金的手续费都能让人亏成狗。

  

基金盈亏和基民盈亏的真正情况如何呢?

  

买过基金的基民可能都听过基金圈内流传的一句话:“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种现象也始终是公募基金行业的痛点。

  

所以网上流传着“基金十买九亏”、“十个基民八个亏,一个平,一个赚”等等说法,尽管专家们都宣传买基金稳赚,但是看起来基民的心情也没比股民好多少。

  

赚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该怎么去理解?其实你把基金看作是上证指数就能明白了。

  

上证指数从1990年底的95.79点涨到2021年底3700点一样,上证指数确实是上涨的,但是股民的盈亏不见得和上证指数走势一样从95点赚到3700点。

  

反而很多股民会在上证指数五六千点的时候疯狂入场,然后跌回两三千点巨亏割肉。这样的操作,就算是金山银山也会亏光。

  

大家都知道股票有下跌风险和退市风险。其实基金类似,基金不仅有下跌的风险,也有清盘的风险。所以不要以为买基金就安全了。买了不对头的基金,该亏的照样亏,该清盘退市的照样清盘。

  

那么玩基金有没有稳赚的方法呢?

  

也有。就是买不太可能清盘的基金(比如指数基金),然后选择在底部(基金也是熊市容易出底部)买进,然后涨上去了(牛市)才卖出。

  

只要股市还存在,股市牛熊循环就会一直存在。个股或许存在翻船乃至退市风险,但全世界的股市指数基本是螺旋式上涨的模式,而每一次熊市下跌的低点通常都比上一次熊市低点要高一些。

  

所以指数基金熊市下跌买入,牛市上涨卖出,依然是稳赚躺赚的生财之道。哪怕忽略牛熊转换,直接用定投的方式,长期来看,总收益也是绝对增长的,只赚不亏。

  

  

总的来说,买股票和买基金的操作原理都差不多,稳赢思维并无本质区别。但炒股更能放大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所以股民的亏损面相比基民更加残酷。而基金更合适心理承受力较差的人群,这一点毫无疑问。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若有感想,可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精彩看法。

  


  

(全文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