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的理论基础,低碳发展的未来

  

  在二氧化碳峰值排放的碳中和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国家已经明确了“3060”双碳目标和行动计划的背景下,我们的行动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低碳/脱碳行动不仅会导致战略性产业链的重组,还会冲击现有的经济体系。绿色低碳、绿色生活将成为未来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高,基础设施绿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五大目标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在二氧化碳峰值排放的碳中和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国家已经明确了“3060”双碳目标和行动计划的背景下,我们的行动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低碳/脱碳行动不仅会导致战略性产业链的重组,还会冲击现有的经济体系。绿色低碳、绿色生活将成为未来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解读1: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1.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和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   

  

  2030年,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促进工业电力运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发展绿色氢能。   

  

  2.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   

  

  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盲目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3.推进节能低碳建筑和低碳设施   

  

  加快发展超低能耗、净零能耗、低碳建筑,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将绿色低碳理念落实到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建设低碳智慧城市和绿色乡村。   

  

     

  

  4.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发展电动氢燃料电池等清洁零排放汽车。需要建设加氢站、换电站、充电站。   

  

  5.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循环经济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污染排放脱钩、减缓气候变化的根本政策。应加强相关领域立法,坚持生产责任延伸制度,促进静脉产业和动脉产业发展,鼓励推广再制造,建立和完善各参与方受益的途径。   

  

  6.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研究发展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储能、绿色氢能、电动和氢燃料汽车,实现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发展资源循环链接技术,具有推广前景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   

  

  7.发展绿色金融   

  

  扩大金融支持和投资,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解读二、实现“双碳”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引领   

  

  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碳中和是一个多层面的问题   

  

  加强各级国家发展规划、空间国土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地方规划的支持。二是可以加强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确保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时碳中和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在各地区、各领域协调一致。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扩大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全面推广绿色生活方式,要从消费、教育等领域入手。   

  

  要扩大绿色低碳产品消费,倡导简约适度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还包括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行动,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src="https://tupian.lamuhao.com/pic/img.php?k=低碳发展的理论基础,低碳发展的未来4.jpg">

  

解读三、实现“双碳”目标,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要靠技术创新解决大容量、低成本的储能技术促进能源结构调整,要靠原始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调整,这两个调整对于碳达峰碳中和至关重要,其关键也都是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需要突破的重大绿色科技问题有很多。比如,在能源供应方面,必须加快“零碳能源”供给能力,既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也要发展氢能等零碳非电能源和储能技术。

  

在能源使用方面,需要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开发终端用能电气化和零碳燃料替代,逐步降低化石燃料消耗量;在系统减排方面,需要大力发展信息化智能化能源管理、能量系统优化、资源循环型技术等。此外,还有超高效光伏技术、可控核聚变等新型核能技术、电力多元转化技术、人工光合作用技术等颠覆性技术。

  

  

解读四、未来的生活带来的重大的影响

  

一是将改变我国未来的能源结构。目前我国的能源获得方式依然是以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主。“双碳目标”将推动我国工业制造业尤其是初级制造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并将大大增加新能源相关技术的研发投资,通过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以更低的能源消耗和更清洁的能源,支撑我国的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对于钢铁、石化、建材、水泥、有色金属等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产能扩张力度将受到较为严格的碳排放限制,产能退出和压减速度加快。而且,产业内技术、设施更为先进的龙头企业有望进一步占据竞争优势,兼并重组整合趋势加强。按照这个趋势,未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中新能源的占比将大大提升,甚至有望变成以新能源为主。

  

  

二是将改变我国未来的生活方式。虽然我国人民目前机动车出行仍以燃料车为主,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及“双碳目标”的支持,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就能解决碳减排对经济运行带来的某些压力和挑战,从而实现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全覆盖。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全覆盖,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将随之覆盖,像充电桩、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板、新能源的储电设备和充换电站这些,以及生活中很多的其他的以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由此我们的生活面貌将焕然一新。

  

在以产业结构调整、行业节能和非化石能源发展为主要减排手段的情况下,相关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可能带来商品价格的上涨,这将给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高碳企业来说则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的发展压力,甚至有倒闭的风险。面对上述压力和挑战,接下来通过加强低碳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加快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实现低碳能源的规模化,同时降低低碳能源使用成本,缓解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加大对高碳产业富集、经济欠发达地区政策支持力度,保证未来经济能持续且健康地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