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指什么元素,rn指的是什么

  

     

  

     

  

  6月10日《母婴之声》我们解读了10篇文献,重点是:新冠肺炎、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炎症反应、阴道菌群、复发性流产、游离DNA、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补铁、胎动。   

  

  从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看新冠肺炎的变种   

  

  分析第三波疫情以来以色列12家医院确诊的171例多系统炎症综合征患儿,其中、、Omicron发病率分别为54.5/10万、49.2/10万、3.8/10万;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球蛋白和类固醇治疗,其中6.3%和15.1%的MIS患者在Delta和Omicron流行期接受了第二剂疫苗。三次疫情期间ICU患儿占用率分别为57.6%、49.4%和21.2%,Omicron期间住院时间中位数缩短2天。三次流行期间,仪器通气率分别为8.5%、8.9%和0%。   

  

  【主编评语】   

  

  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是继新冠肺炎感染后的一种严重疾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报道。然而,随着新冠肺炎的变异和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对新冠肺炎儿童健康危害的变化有不同的看法。基于Israel的数据,本研究发现,随着Delta和Omicron变异体的出现和流行,儿童MIS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尽管Omicron期间儿童新冠肺炎总体阳性率最高,但MIS儿童的ICU住院率、血管加压药使用率和机械通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病毒突变的毒性可能在降低。(@Epi王)   

  

  【原文信息】   

  

  以色列3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浪潮期间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和发病率   

  

  2022年5月19日   

  

  NEJM:在Omicron期间,疫苗仍然在保护儿童和青少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纳入5 ~ 18岁新冠肺炎阳性病例,其中88%未接种疫苗,死亡14人,纳入健康儿童青少年1627人。在病毒株流行期间,接种疫苗后2-24周内,新冠肺炎住院的12-18岁青少年疫苗保护率接近93%;奥米克隆株流行期间,因新冠肺炎而住院的12 ~ 18岁青少年疫苗保护率为40%,新冠肺炎阳性为20%。同样,奥米克隆时期,新冠肺炎住院的5-11岁儿童疫苗保护率为68%。   

  

  【主编评语】   

  

  随着新冠肺炎的变异,疫苗的效果不是很显著,但目前国外的数据显示,BNT疫苗在降低儿童/青少年的重症和住院率方面有积极的作用。(@Epi王)   

  

  【原文信息】   

  

  BNT162b2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免受Omicron变异的影响   

  

  2022年5月19日   

  

  新冠肺炎感染与母婴炎症反应和不良妊娠结局有关。美国妇产科杂志―― 8.661   

  

  纳入306例孕妇,包括新冠肺炎阳性组、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组和阴性对照组,对其母婴标本进行多种炎症因子检测;疫苗组TNF-水平低,新冠肺炎阳性组IL-6水平高。新冠肺炎阳性组婴儿脐血IL-10水平升高,而疫苗组无变化。母体炎症因子与子痫前期或血管灌注不良结局无相关性。 TNF-水平与早产风险呈正相关;新冠肺炎阳性组胎盘血管灌注不良和早产的风险增加。   

  

  【主编评语】   

  

  新冠肺炎感染,即使是轻微的,也与母亲的炎症反应有关。但是这个过程在怀孕期间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描述。新冠肺炎与早产、先兆子痫、胎盘血管疾病等有关。是否由炎症反应引起尚不清楚。疫苗接种还可以导致与免疫反应增强相关的轻度病毒症状,但尚不清楚这种免疫反应是否会导致炎症细胞因子途径的激活。基于这些问题,本研究开展了人群研究。(@Epi万   

  

  新冠肺炎病和疫苗接种对母体/胎儿炎症反应、胎盘病理和体育课体能训练(physical education)的影响   

rinatal outcomes

  

2022-05-28, doi: 10.1016/j.ajog.2022.05.049

  

国内团队:新冠肺炎女性阴道菌群也有变化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6.038>

  

① 纳入被诊断为新冠肺炎且住进ICU的绝经后女性16名,与5名健康对照女性的阴道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② 结果发现感染组女性的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细胞因子刺激相关基因、固有免疫反应相关基因以及宿主对细菌感染反应相关的基因均表达上调;③ IL-1超家族细胞因子上调,包括IL1A 、IL1RN 以及IL36亚家族细胞因子,提示生殖道上皮细胞在防御和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④ 此外,观察到感染组女性阴道中NF-κB 信号通路激活。

  

【主编评语】

  

中国医学科学院Lan Zhu以及北京大学Chengqi Yi的研究团队合作发现严重新冠肺炎女性阴道样本中转录组学变化显著,且阴道菌群结构也有相应的变化。既往很少有研究关注阴道粘膜在COVID-19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具有较大的创新,为进一步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的防控策略提供重要的思路。(@Epi汪)

  

【原文信息】

  

Meta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host response and vaginal microbiom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OVID-19

  

2022-04-14, doi: 10.1007/s11427-021-2091-0

  

北医三院团队:复发性自然流产女性生殖道菌群结构特征Microbiology spectrum――<7.171>

  

① 纳入25名复发性自然流产女性和25名对照女性的阴道、宫颈、子宫灌洗液样本进行测序分析;② 两组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组中,α多样性无统计学差异,而β多样性上有统计学差异;③ 在复发性自然流产组中,γ干扰素和IL-6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降低;④ 而子宫内厌氧菌、嗜氢杆菌等丰度增加,在宫颈处乳酸杆菌丰度减少,而阿托波菌丰度增高;⑤ 阴道、宫颈和子宫内三个部位的菌群结构有明显的差异。

  

【主编评语】

  

女性生殖道菌群(包括阴道、宫颈和宫内)结构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结局存在关联。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设计和详尽的分析后发现,三处生殖道菌群结构本身存在差异。病例组女性菌群结构呈现一定规律的改变,而这其中可能与局部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变存在关联,这可能是导致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的验证。(@Epi汪)

  

【原文信息】

  

An Altered Microbiota in the Lower and Upper Female Reproductive Tract of Women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2022-05-23, doi: 10.1128/spectrum.00462-22

  

中国医学科学院团队:微生物来源的游离DNA或藏重要秘密!Microbiology spectrum――<7.171>

  

① 纳入接受无创产前检查的孕妇外周血样本107763份,进行基因组学测序,鉴定微生物来源的循环游离DNA(cfDNA)水平;② 95%以上的外源性cfDNA来自于细菌,3%来自于真核生物,0.4%来自于病毒,大部分微生物均为肠道微生物起源;③ 这其中观察到了弓形虫、梅毒螺旋体、乙肝病毒、细小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在内的各种物种间共生关系;④ 健康人cfDNA基线水平十分复杂,需要更加有力的证据揭示其中的规律。

  

【主编评语】

  

在人的各种体液中均发现了游离的DNA片段,但是这些cfDNA的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并不明确。有研究认为通过cfDNA的检测可以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标志物,但目前缺乏健康人体内cfDNA的含量和水平。基于此,本研究纳入10万份孕妇样本进行分析,旨在为探索cfDNA的健康阈值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开发针对cfDNA的检测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Epi汪)

  

【原文信息】

  

Peripheral Blood Microbiome Analysis via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Reveals the Complexity of Circulating Microbial Cell-Free DNA

  

2022-05-24, doi: 10.1128/spectrum.00414-22

  

《BMJ》最全数据: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哪些不良妊娠结局?British Medical Journal――<39.89>

  

① 检索并纳入相关的研究156项,涉及751万孕妇数据;② 未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女性,发生剖宫产、早产、1min内Apgar评分降低、巨大儿、大于胎龄儿的风险增高;③ 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GDM女性中,发生大于胎龄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黄疸、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风险均增高;④ 未有明确的证据表明GDM孕妇在器械分娩、肩难产、产后出血、死产、新生儿死亡、5分钟Apgar评分、低出生体重等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差异。

  

【主编评语】

  

近期,中南大学研究团队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一项权威荟萃分析结果,全面总结了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导致的不良妊娠结果的证据。为进一步开展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Epi汪)

  

【原文信息】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22-05-25, doi: 10.1136/bmj-2021-067946

  

孕前饮食因素或影响妊娠期高血压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7.045>

  

① 纳入16892名单胎妊娠女性数据,进行孕前膳食评估,其中先兆子痫的发生率为2.9%,而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为3.3%;② 孕前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风险增高有关,其中主要是先兆子痫风险增加,而与妊娠高血压无关;③ 花生四烯酸摄入量与妊娠高血压风险呈正相关,但与先兆子痫无关;④ 此外,孕前总脂肪摄入量、饱和脂肪及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均与HDP无关,因此提示杜绝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重要性。

  

【主编评语】

  

本研究通过大队列数据分析,发现孕前总脂肪摄入量、饱和脂肪及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无关,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似乎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为孕前饮食指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Epi汪)

  

【原文信息】

  

Pre-pregnancy fat intake in relation to 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

  

2022-05-16, doi: 10.1093/ajcn/nqac145

  

孕期补铁有讲究,男女影响略不同Redox Biology――<11.799>

  

① 干预孕鼠的母体饮食,添加不同形式的铁元素(富含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并观察后代小鼠的肠稳态和葡萄糖代谢;② 不同形式的铁元素摄入均可增加后代粪便中的铁含量,但二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③ 在雄性后代中,血红素铁补充组肠道中氧化应激标志物增高,粪便lipocalin-2、TNF-α表达增加,肠道通透性增加;④ 同时,雄性后代胰岛素分泌受损,血糖不耐受;⑤ 且肠道内活性醇含量增加,这与肠道内拟杆菌目和毛螺菌目含量存在关联。

  

【主编评语】

  

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对于雄性后代,母亲孕期补充亚铁血红素可能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增加肠道氧化应激,影响葡萄糖耐受。但是这种反应在雌性后代中并不显著。有必要针对孕期营养补充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揭示最佳的孕期营养策略。(@Epi汪)

  

【原文信息】

  

Maternal heme-enriched diet promotes a gut pro-oxidative st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biota alteration, gut leakiness and glucose intolerance in mice offspring

  

2022-05-12, doi: 10.1016/j.redox.2022.102333

  

胎动突然增加,莫慌张!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8.661>

  

① 纳入队列研究中43714名孕妇,包括282名报告出现过“胎动增加”(IFM)的女性;② 与对照组相比,IFM女性更有可能是初产妇(53.7% vs 32.3%)、接受硬膜外麻醉(74.1% vs 61.3%);③ 但是两组产妇的胎盘位置无统计学差异;④ 在不良新生儿结局和并发症方面,包括脐带绕颈等,都没有发现两组间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⑤ 在IFM组中没有观察到死胎、死亡病例;⑥ 但IFM组女性腹部损伤史、因意外跌倒或机动车事故就诊史比例更高。

  

【主编评语】

  

妊娠期间,胎动突然增加(IFM)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并不明确。既往有研究认为,IFM是即将发生死产的征兆,但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支持这种结论。本研究通过大样本队列数据分析,发现IFM与不良妊娠结局可能没有关系,但是与初产妇、既往腹部外伤史等有关。因此,出现一过性的胎动增加不必非常紧张。(@Epi汪)

  

【原文信息】

  

Are increased fetal movements during pregnancy a predictor of neonatal adverse outcomes?

  

2022-04-27, doi: 10.1016/j.ajog.2022.04.041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尹小甜,Epi汪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6-04 | 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常见的致命凶手!

  

05-29 | 儿童青少年预防新冠,疫苗先行!

  

05-21 | CHM专刊巨献:聚焦生命早期菌群,关注母婴健康!

  

05-13 | NEJM重磅:预防心血管疾病,从娃娃抓起!

  

05-06 | 《柳叶刀》专刊: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利在千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