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倍的利润怎么算,利润率除以100%是多少

  

  要获得最大的利润,   

  

  就要在瓶颈作业中获得最大的产出报酬   

  

  想想吧。如果你经营一家餐厅,厨师的能力是瓶颈,你会让服务员把那些产品推荐给入座的客人,让你的餐厅在短短的午餐时间内利润最大化。   

  

  牛肉面:价格15元;材料费5元;烹饪时间5分钟/碗   

  

  肉丝面:价格10元;材料费3元;烹饪时间2分钟/碗   

  

  便宜又大碗,客人吃得满意、开心,你也开心,双赢的策略!   

  

  降低成本还是增加产出/收入为先?   

  

  然后,讨论另一个概念:降低成本和增加产出/收入哪个是第一优先?   

  

  如何获得最大的利润,做到“有利可图”?   

  

  图1.6说明了通过调整不同的策略首先降低成本还是增加产出/收入的决策过程。   

  

  a)现状   

  

  目前销量为100,相关成本为:运营成本40,总可变成本30;而净利润=销售额-成本=销售额-营业费用-总可变成本=100-40-30=30。   

  

  我们不满足于现状,希望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但由于公司的规模和影响力,我们暂时没有和供应商谈判的筹码,无法降低原材料的可变成本,所以转向完全可以自己控制的运营费用进行成本提升。如情况b)所示。   

  

  b)运营成本提高10%,销售额不变。这时,利润是:   

  

  利润=100-36-30=34   

  

  净利润增长=(34-30)/30=13%   

  

  c)削减10%的瓶颈运营成本,降低10%的营业额。   

  

  金融危机下,市场萎缩,不得不考虑缩减开支,所以计划减少瓶数。   

颈的作业费用10%,以因应市场萎缩的情况。

利润=90-36-27=27

净利比以前减少=(27-30)/30=-10%

这个方案虽然在减少瓶颈的支出后,恰好和市场的需求一致,只是利润也跟着减少了,生意难做啊,何时才能看到复苏的燕子?!

如何获得最大的利润,做到“有利可图”?

降低成本是唯一的出路吗?

难道没有其他方法了?

d)保持作业费用不变但增加销售额

我们这个行业有一个特色,不但交期长且普遍存在交期不准确的情况,如果能够缩短交期成为现在的1/2并保证100%的如期交货,即使在市场萎缩的今天,仍大有可为!

为此,评估了几个方案,最后选择了基于TOC的生产解决方案DBR,果然,几周的时间后,达到缩短交期及交期达成率目标且提升了瓶颈的生产力,在短交期及准时交货的绩效下,销售额也增长为120,居然能在不景气下仍可大幅提升获利46.7%。

利润=120-40-36=44

净利比以前增加=(44-30)/30=46.7%

在不景气中,赚得比以前多,真不可思议!为什么会这样?


本量利(CVP)分析

为何增加产出会增加获利,以本量利(CVP)分析来解释这个现象。

如何获得最大的利润,做到“有利可图”?

在图表1.7本量利(CVP)分析中,最左边的纵轴代表销售收入或成本(费用),在最底端的横轴代表产品的销售数量,图中其他构成要素的说明如后:

1.固定费用:表示即使不生产任何产品,公司为了营运所必须支出的固定费用。

2.变动费用:每生产一个产品所需支出的费用,例如:材料成本。

3.费用线:费用线=固定费用+变动费用,表示在售出相应数量下的成本。

4.销货收入线:销货收入=单价×销售数量,表示售出相应数量下的营业额。

5.BEP(损益平衡点):

费用线与销货收入相交之点称为损益平衡点(BEP),代表不赚不赔,但销售数量低于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量则代表亏损,反之销售数量大于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量代表有利润,至于亏损或利润是多少,则决定于相应销售数量之销货收入线与费用线的差值。

从图表1.7本量利(CVP)分析可以观察到,销售收入线与费用线的斜率不同,此即代表销售量愈多,利润也愈大。为说明这个特点,举一个例子,以不同的假设来解释“为何增加产出会增加获利?”

示例:产品A的单价5元,变动成本1元,固定成本10,000元。为方便设置各种情况,先计算损益平衡数量如下:

损益平衡点量n:费用=1*n+10,000=5*n=销售收入,得n=2500

情况 一

假设销售数量为5,000,可获得利润=5(单价)*5,000(销售数量)-(5,000*1(变动成本)+10,000(固定成本))=10,000(元)

如果换算为每个产品的平均利润,每个产品在销售数量为5,000个时的平均利润=10,000÷5,000=2(元)

情况 二

假设销售数量为10,000,则可获得利润=5*10,000-(10,000*1+10,000)=30,000

如果换算为每个产品的平均利润,每个产品在销售数量为10,000个时的平均利润=30,000÷10,000=3(元)

比较情况一及情况二,很明显的,销售数量为10,000的利润大于销售数量为5,000的利润,这就是因为销售收入线与费用线的斜率不同,可以透过增加销售来增加获利的理由。

如何获得最大的利润,做到“有利可图”?

想办法将多余的产能销售出去,

只要售价大于变动成本,就有利可图。

情况 三

假设销售目标数量为10,000,为了将多余的产能销售出去,计划采取降低售价的策略:在售出5,000个后,因为已不赔钱且有利润,此时为了想办法将多余的产能销售出去,将每个产品的售价由5元改为3元,试算此时每个产品的平均利润如下:

利润=5*5,000+3*5,000-(10,000*1+10,000)=20,000

每个平均利润=20,000÷10,000=2

降价后,每个产品的平均利润和“情况一”相同,即使降低售价但并没有降低利润,反而成功地把多余的产能销售出去并增加营收,使总利润达到20,000元。从情况三,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

想办法将多余的产能销售出去,只要售价大于变动成本,就有利可图。


来源:《精益 TOC实务指南》 作者:赵智平教授

上一页:瓶颈的时间就是金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