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相互宝有用吗,相互宝有理赔成功的吗

  

     

  

  导语:平台说停就停,用户之前交的钱还能退回来吗?   

  

  出品丨数科社 作者丨方晗   

  

  2018年底至2021年底,最大的互助平台互相宝将于2021年底关闭。至此,网络互助彻底平息。   

  

  12月28日,相互宝宣布互助计划将于2022年1月28日停止运行。自公告之日起,会员不再参与互助共享。关停前确诊的患病会员仍可申请互助,互助基金由互助宝平台承担。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0家互助平台关闭。   

  

  据悉,互宝于2018年底上线,截至目前会员超过1亿。相互宝在公告中指出,自公告之日起,相互宝现有会员将不再参与相互分享,原今日扣款和2022年1月两次缴费均由相互宝平台承担。   

  

  互助宝表示,互助宝停止运行后,符合互助规则的患病会员仍可申请互助:初诊时间为2022年1月28日24: 00之前且确诊时在互助计划内的患病会员,可在医院初诊之日起180天(含180天)内申请。互宝平台会根据现有的互助规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互助资金全部由互宝平台承担,不在会员之间进行分摊。为防止停机后部分会员保障中断,互宝表示,会员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合适的保障产品作为新的保障方案。   

  

  以最新的5.56亿元分配金额计算,支付宝将在第三只共同基金上花费约16亿元。考虑到会员自初诊之日起180天内仍可申请互助,以及转投商业保险的3个月免费期,有媒体估算,支付宝将为此关停支付30亿元。   

  

  2021年初以来,美团互助、水滴互助、易互助等10家互助平台相继宣布关闭。互助是最后一个宣布关闭的大型网络互助计划。平安非银证券团队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从发展特点来看,网络互助计划总体呈现70%以上患病人群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人均份额金额增加,参与人数下降,发病率上升。这些因素加速了健康人群的退出,导致逆向选择风险进一步增加,形成恶性循环。今年上半年,银监会召开了以“如何顺利关停网络互助平台”为主题的座谈会,要求部分关停平台向同行业介绍经验。此前已宣布关停的平台大多表示,将负责对那些在运的应用进行合理补偿,部分平台正在寻找商业保险来接盘这些互用用户。   

  

  从现实出发,平台应该如何处理好亿万用户的一系列权益?平台停了,用户交的钱还能退吗?   

  

  01丨半年掉粉2000万 尚未实现盈亏平衡   

  

  相互保险原名相互保险,由梅辛互助和蚂蚁金服于2018年10月联合推出。当时是相互保险产品。宽松的加盟条件,诱人的理赔,非常简单的操作方式,让当时的相互保险在短短一个月内参与人数突破2000万。   

  

  好景不长。不到一个月,相互保险因涉嫌使用未报备条款和费率以及误导性宣传被监管部门叫停。当年11月27日,梅辛相互退出,“相互保”更名为“相互宝”,运营主体也变更为支付宝。据官方介绍,相互保险是保险,而相互保险是网络互助计划。   

  

  包继承了互保的“网络名人”基因。一年时间,互保会员数量迅速突破1亿。其中,近六成成员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然而,在此之后,互宝很快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参与人数达到峰值甚至有所下降,但参与人数却在迅速扩大。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导致恶性循环。当年12月第一期,相互宝总参与人数为10332.16万人,环比下降-1.74%,首次出现较大幅度负增长。参与互分享的人数连续两期负增长,首次出现近2%的大幅下滑。从去年9月份开始,互助互爱计划的成员数量逐月减少。具体来看,2020年12月,9716万人参加了第二次大病互助计划,比12月的9824.4万人减少了108.4万人,比2020年1月的9794.2万人减少了78.2万人。   

  

  天风殷飞在去年底的研究报告中分析,自2018年末互宝上线以来,其用户规模的增长趋势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8.12-2019.12):快速增长,2019年12月参与人数达到1亿;   

  

  第二阶段(2020.01-2020.07):增速放缓,分享用户数月度增速低于1%,整体规模维持在1.05亿左右;   

  

  第三阶段(2020年7月以后):用户规模呈下降趋势。11月参与人数达到1.06亿的峰值后,环比增速出现负增长。   

  

  相应的,相互分享的金额还在上升。2020年以来,互宝人均分成不断提高,从2020年1月的7.2元/月,提高到11月的10.8元/月,平均群体分成9.7元,老年群体分成41元。   

  

  天风殷飞在当时的研报中判断,份额金额的增长主要是因为:1)参与人数增长趋势停滞后人均份额的自然增长(支付流程和信息公式有一定的滞后性);2)逆向选择的风险开始显现。由于互助计划前端审核宽松,健康异常无法选择其他保险的人加入相互保险的概率更大,导致整体出险率和份额金额增加,份额金额增加导致更多健康人选择。   

退出计划,形成负循环。

  

于是,随着时间越长,生病申请赔付人数越来越多,分摊金额越来越高。分摊金额越高,萌生退意的人就越多,用户减少,分摊费就越高......

  

在项目刚启动的时候,有90天的等待期。所以刚开始的几个月,用户分摊的费用很低,但等待期过后,赔付申请开始增加,用户分摊的费用也在短时间内暴涨。

  

反映在数据上,2019年底,相互宝的大病互助计划全年用户实际分摊金额为29元。到了2020年,这个数据为90.5元,翻了3倍多,而到了2021年的前9个月,就到了108.63元,预计2021年全年分摊金额在150元左右。

  

而老年防癌互助计划,2019年的全年分摊金额平均为31.87元,到了2020年,变成了414元,2021年前9个月,就有用户发现已经变成了458.1元。更有网友表示,加入至今,自己已经累积平摊2000多元。

  

据天风非银研报分析,网络互助所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问题,将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平台的经营状况:一是参与人群大幅下降,赔付案件数量上升将引起偿付能力不足,进而影响平台的持续经营;二是平台参与人数下降,极大地增加了从自有互助平台向保险业务的引流难度,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年初,相互宝曾对外发布运行报告,其中提到,“平台上线两年至今,尚未实现盈亏平衡”。多重因素叠加,负循环的味道越来越浓,支撑着此后平台前行的,少不了隐藏水面之下的风险。

  

02丨网络互助彻底退烧 用户的钱怎么办?相互宝还保不保?

  

互助尽管是基于你情我愿,但是加入的人一多,涉及的金额就很大,如何去保障消费者权益,理赔等等都是大问题。实际上,关于互助计划,保险监管层早有明确界定:互助计划不是保险,更不得使用“保障”、“保证”等字眼,不得以任何形式承诺风险保障责任或诱导消费者产生保障赔付预期,必须与保险产品划清界线。

  

监管的态度很明确。而实际情况中,不确定的价格、自动扣费,后付费的方式所隐藏的风险引来无数诟病。

  

比如相互宝被指“拒赔”一事也在业内掀舆论波澜,引来不少质疑。有网友坦言:“大公司可以搞创新,可以做产品试水,他们有折腾的资本。而我们,经不起折腾。万一把我拒赔了,我该找谁打官司?是并不专业的陪审团,还是拥有最终解释权的平台?”

  

无可避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及不可预测的涉众风险,使得“将网络互助纳入监管”的呼声不断高涨。2020年,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曾撰文直接点名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仍处于无监管状态,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同时建议国内保险监管部门将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并尽快研究准入标准,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

  

当然,互助计划这种模式的创新是有一定价值的,低廉的价格让很多本来买不起保险的人在互助计划中看到了享受人身保障的更多希望。

  

但是,网络互助计划大多没有牌照,也不纳入监管,既不公开透明,安全性也没有保证。

  

长期得不到明确监管的代价是,产品的规则权与解释权都集中在相互宝等平台,如果一开始就在保险般细致的监管规则中运行,这一局面可能不会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互助退烧后,横向对比几家网络互助平台给出的解决方案,各平台普遍提出,对规定时间前确诊大病且提交救助申请的会员,提供一些必要的救助,但更多的救治力度,公告中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说明。

  

对于“账户余额如何处理”的问题,不同平台的用户反映不同,从水滴互助的情况来看,目前退余额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已有一部分用户收到了退回的钱。水滴互助会员小严表示,因为之前有过像小黄车的例子,希望平台关停之后,用户在上面的钱能按时如数退回。“我之前交的钱还没去看,身边的人已经有退回来的。”

  

日前,据WEMONEY研究室报道,轻松互助在3月24日关停后,只对在规定时间申报大病互助的用户进行了部分救助,同时私自截留用户余额,且去向不明。对此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表示,互助平台没有直接的监管,规则由平台自行制定,从用户协议看,平台没有设定相应完善的退出机制,互助平台如何善后也在探索中。

  

另据金角财经独家报道,退出后的善后问题,相互宝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暂且找保险公司保你三个月。通过这个转换,蚂蚁金服甩掉相互宝这个监管隐患,还能顺便推一波保险产品,左右算都不亏。至于用户们已经投入的分摊费用,按相互宝的口径,算赠予,不存在退费依据。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相对而言,相互宝退出后提出三大举措充分考虑用户健康保障的延续,建议用户自主选择全新保障方案,是负责任、也是一种稳妥可行的办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