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财政转移支付数额,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与实际

  

  作者:曾金华   

  

  近日,部分省市陆续公布4月财政收支数据,不少地方当月收入明显下降,引发热议。一些评论简单地从个别数据直接得出“大幅下降”、“暴跌”的结论,甚至认为经济下行压力导致财政缩减。这是否客观反映了真实情况?   

  

  随着一系列国家财政收支数据的公布,上述问题得到了明确的否定回答。财政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规模退税的实施。4月份全国增值税退税约8000亿元,占去年同期全国收入的37.5%,相应调低了自然口径,增至-41.3%。退税是今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关键措施。直接给企业现金流支持。广大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获得感明显,财政收入相应承压。实施退税导致的财政收入减少,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举措。本质上是财政收入的“减法”换来企业效益的“加法”,为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能。   

  

  在财务管理中,津贴和退税不列为支出,而是直接冲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要准确、客观地反映当月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也需要做同样的调整,即剔除津贴和退税因素。调整后,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下降5.9%,但各省有增有减。显然,只有综合考察口径调整前后的数据,才能看到财政收入的真实“图景”。   

  

  数据的充分披露和企业的真实感受很有说服力,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得到了化解。事实上,由于特殊因素,财政收入波动较大的情况并不少见。减税、税制改革等。都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或减少。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全面实施营改增后增值税的大幅提高。   

  

  要更客观地看到数据背后的情况,就要考虑各种特殊因素的影响。今年,退税和保留的金额达到1.5万亿元。在优先考虑小微企业的基础上,针对中大型企业的留抵退税正在大力推进,预计上半年可集中返还。可以预测,由于继续实施留抵退税,5、6月份的财政收入将与4月份相近。   

  

  财政收入减少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如何看待其影响?一方面,这一举措减少的性质和后果与经济下滑造成的不同。退税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摆脱发展困境,增强发展信心,有效促进消费和投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面临的困难很大,留抵退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资金紧张,可谓是一场“及时雨”。留意事物是明智的。通过暂时的财政减负,可以交换市场主体的发展动能和活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和各项宏观政策的生效,预计下半年财政收入将逐步上升。   

  

  另一方面,在关注地方财政收入“减少”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央转移支付的“增加”。退税造成地方收入减少,中央财政通过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近年累计利润,安排支持基层实施减税降费和转移支付1.2万亿元用于重点民生,确保地方政府有足够财力落实退税政策和基层“三包”。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增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