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配股后股价跌了多少,青岛银行配股前股价是跌还是涨

  

  有的券商业绩高速增长,赚得盆满钵满。他们不分红,而是向你要钱。你不给?不会吧!自残800先。   

  

  真的是诠释了那句话:站着挣钱。   

  

  昨晚,兴业证券8个月140亿元配股申请获批;就在前一天晚上,东方证券宣布168亿元配股正式实施,这将成为证券行业历史上第二大配股融资。   

  

  要知道,券商“一哥”中信证券创下的券商行业最大配股融资,2月份是273亿元。   

  

  几十亿、几十亿的资金都是从市场上划出来的,市场自然不买账,资金直接用脚投票。   

  

  东方证券昨日涨停后,今日早盘一度再跌3%。如果从高点算起,股价至今已跌去近一半;兴业证券早盘低开低走,一度下跌8个点,但自配股方案高点至今已下跌41%。   

  

  伤的最深还是持有的股民,“挨打”不但是少不了,还得考虑凑钱配股。   

  

  (数据来源:同花顺,兴业证券日线图)   

  

  市场环境差,券商拼命从巨额配股中“抽血”。是因为行业发展本身遇到了问题,不得已而为之吗?   

  

  还是这些割韭老手基于对证券市场的某些判断,趁着这个时候还能搞钱的时候,多搞一点?   

  

  01 券商属性巨变   

  

  这几年来,作为曾经的“牛市旗手”,券商自身属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躺着也能挣钱,现在不行了。同质化竞争激烈,逼你转型。   

  

  你不滚他,他滚你。你可以给最低的佣金率,同行可以给更低的佣金率。   

  

  2014年以前,证券行业的佣金率保持在1.8万以上,但2014年以后,佣金率每年下降0.007%左右,现在一般在两万分之一左右,甚至有的券商能给一万分之一的佣金率。   

  

  (数据来源:中信期货,证券行业佣金率)   

  

  而单位资产对应的经纪业务收入大幅下滑,券商被迫转型,并主动增加了信用、自营等重资本业务。   

  

  以前几家券商的再融资为例。中信证券将在273亿元中使用不超过190亿元用于资本中介业务。兴业证券140亿资金中,一半用于融资融券,45亿用于投资交易业务;东方证券168亿资金中,60亿用于投行业务。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配股募集说明书,募集资金投向)   

  

  中间业务一般包括融资融券、股票质押、收益互换、股权衍生品、商品衍生品、做市交易、跨境交易等。但此类重资本业务,最大特点就是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依赖稳定的长期资金供给。一旦资金供给跟不上,业务完全掉队。   

  

  简单来说,这种业务就是资金消耗业务。有点像房子和互联网的套路,通过烧钱不断扩大业务规模。至于赚不赚钱,那是另外一回事。   

  

  过去,固定融资是但是随着市场环境恶化,券商大笔融资的烧钱模式似乎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券商们被迫走向配股融资。.证券公司最主流的再融资方式,特别是在2020年,证券公司完成了多达8起固定融资案例。但自2021年下半年市场环境恶化以来,市场的低迷情绪严重影响了机构资金参与基金的热情。   

  

  比如2021年5月完成定增的浙商证券,预计募资100亿元,实际仅募资28.05亿元;同年7月,蔡襄股票预计筹资47亿元,但实际筹资仅17.37亿元。   

  

  机构资金不参与,券商们只能采取下下策,采用配股的方式,直接强取,把“缴钱”任务落实到每个股东,每个股东都要参与。   

  

  这并不等同于把刀直接架在小散户的脖子上。   

  

  02 寒冬将至   

  

  要知道,券商行业的三年行情一旦结束,恐怕券商就要过苦日子了。   

  

  自2019年市场触底以来,市场整体交投活跃。两市经常有万亿成交,券商也有一片光明的时刻。2021年券商归母净利润CR10达到66.78%。2019年起连续3年增长。   

  

  但是,经历了19-21年连续三年的行业大年之后,今年A股市场行情基础条件明显恶化:俄乌局势不明朗、美联储收水、疫情反复等等因素,券商遇重重挑战。   

  

  两市成交额下降导致的不仅仅是经纪业务的下滑,一些市场寄予厚望的业务也会受到冲击。一方面,基金发行遇冷,财富管理线受挫;另一方面,新股破发潮来临,承销商“含泪”包销。   

  

  2021年,首先看,作为券商高喊权益大时代所蕴含的市场利润空间,随着基金发行遇冷,首当其冲。140家券商实现委托理财产品净收入206.90亿元   

行规模骤降74%,今年一季度也成为公募基金最难的发行季之一。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一季度共有386只新基金成立,总发行份额为2738.29亿元。而去年一季度共有423只新基金成立,10,680.38亿份的发行数据,今年一季度新成立的公募基金规模较去年同比下降近80%。

  

(数据来源:开源证券,公募基金月度发行规模)

  

与去年年底两市天天万亿成交量相比,然而近来一段时间不足万亿元,前日成交更是缩量至7000亿元。肉眼可见场内资金在减小。

  

另外一方面,今年以来,弃购新股的比例也在不断升高,承销商包销压力倍增。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券商对网上投资者“弃购”新股进行余额包销金额已累计高达33.32亿元,去年同期包销金额累计仅为1.61亿元,同比大增1969.57%。

  

要知道,在2021年全年,券商的包销金额累计为23.22亿元,包销金额超过1亿元的仅有3家。

  

(数据来源:证券日报,今年弃购包销额超1亿元个股)

  

以新股纳芯微为例,纳芯微现7.78亿大弃购,除了花出1亿元的战略投资费用,弃购的7.78亿元也要被承销商光大证券给一口包销。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证券2021年的净利润为34.8亿元,这一次纳芯微发行,就占用了光大证券去年四分之一的利润。并且光大证券在此次IPO中所得保荐承销费合计为2.03亿元,如若纳芯微上市破发超过23%,这意味着光大证券直接白忙活了。

  

在市场表现疲弱下,券商们的日子都不好过。

  

4月12日,“一哥”中信证券率先披露了今年一季度业绩快报,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2.16亿元,同比下降7.20%;归母净利润52.29亿元,同比增长1.24%。作为行业老大哥业绩都仅是原地踏步,那么其他券商业绩可想而知,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企业经营,扩大融资抵御风险本无可厚非,但券商们在暖阳时不分享硕果,而在寒冬时候拉上小股东们“垫背”,这招实在狠。

  

03 结语

  

逻辑上,过往的轻资本业务,依赖于规模效应,而一旦转型走向重资本业务,利润的空间来自于息差,但券商资金成本明显高于银行、保险,从市场借钱根本不占优势,所以融资来源只能依靠直接从二级市场再融资获得。

  

这类经营路径并没有错,并且从长远出发,配股募来的大笔钱,对于头部公司来说,有利于提升公司的资产质量与资产规模,凸显头部竞争优势。在未来的寒冬中,得以生存。

  

但对于小券商来说,资本可没有那么长的耐心,如果反复融资,却没有得到成长或者业绩的正反馈,往往会反噬,甚至遭资本唾弃。

  

这样来看,券商属性发生变化后,后续券商们估值会不会打折,很大程度将取决于再融资的资金成本能否下降以及券商加杠杆的空间。

  

所以要想券商有整体大的行情,非常难。何况在券业三年大行情或将告一段落的情况下,更别奢望了。

  

过往,对于一些老股民来说,对券商都有天然的痴情,这也许是对牛市的特有记忆。可是,以2015年作为股价分界岭,券商整体行业表现逐步弱化,更多由行情灵敏的板块转向行情钝化的板块。更多时候异动,只是充当“神秘资金”护盘的工具。

  

我们看,券商超额收益与中证800涨跌幅的相关系数明显弱化,2006年至2015年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71,2016年至2020年相关系数转负0.42。

  

此外,就算是有表现也只是极个别头部券商,走自身逻辑。比如过去两年广发证券、兴业证券走财富管理线,东方财富走互联网线等等。

  

(数据来源:中信期货,中证800与证券超额收益)

  

最后至于是不是,公司管理层有先见之明,对证券市场的某些判断,趁着这个时候还能搞钱的时候,多搞一点,就不得而知了。

  

本文源自格隆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