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金怎么理解,什么是基金经理

  

  昨天,段永平写了一句话:   

  

  “老八不是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做不了价值投资。因为基金经理会受投资者影响,老八不会。”   

  

     

  

  同时他也表示,这个问题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全世界的基金经理都没有办法成为巴菲特。   

  

  这句话怎么理解?   

  

  我觉得首先要定义“价值投资”这个词。   

  

  市场上对价值投资这个词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认为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持有。   

  

  如果随便买一家知名公司的股票,持有3个月以上不卖,就认为是价值投资。   

  

  这种认识是最肤浅的。   

  

  第二类,认为价值投资就是买伟大企业。   

  

  比如a股的茅台,港股的腾讯,美股的苹果,买这样的企业,然后持有几年,就是价值投资。   

  

  这是目前的主流观点。   

  

  第三类,认为价值投资,就是投资未来价值比现在价值高的东西。并且,买入之后,有能力持有到它的未来价值显示出来的那一天。   

  

  这似乎是一句废话。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比如茅台,自然是伟大的企业。   

  

  但在2021年初,买70到80倍市盈率的茅台是价值投资吗?   

  

  很难说。   

  

  至少在3-4年内,其未来价值很难高于买入价值。   

  

  基金经理不知道茅台70到80倍的估值不便宜吗?   

  

  他们当然知道。   

  

  而此时大量投资者购买该基金,只能在基金中按照原来的公式继续加仓。   

  

  这是基金经理的遗憾,因为钱不是自己的。   

  

  当然,他也可以选择封闭式基金的申购,防止投资者此时购买他的基金。   

  

  但基金经理是靠基金规模吃饭的,关闭申购无异于和自己的收益对立。   

  

  很少有基金经理能做到这一点。   

  

  比如市值3万亿港币的腾讯,没有投资价值?   

  

  至少比之前的7万亿要值钱。   

  

  那为什么有的基金经理在腾讯7万亿的时候买入,而在3万亿的时候卖出?   

  

  部分是因为它被吓跑了;   

  

  一部分是因为投资者赎回,他要卖出;   

  

  一部分是因为基金跌到平仓线了,他不得不卖掉。   

  

  除了这些被吓跑的基金经理愿意卖,后两种情况都是基金经理非自愿卖的。   

  

  他们认可腾讯的价值,但却无法守住,直到其价值展现的那一天。   

  

  因为钱不是自己的。   

  

  这是基金经理面临的困境,买卖两端都受到影响。   

  

  算下来,基金经理会受到投资者、基金公司管理层、基金合同等等的影响。   

  

  所以基金经理真的很难真正做价值投资。   

  

  我们的个人投资者呢?我们是不是更容易做价值投资?   

  

  不一定。   

  

  因为价值投资的第一项是能够识别那些未来价值比现在价值高的东西.   

  

  这是对专业能力的考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长远的商业眼光。   

  

  其次,即使买了很棒的公司,也不一定能控股。   

  

  比如有些人为了更快的盈利,融资有杠杆,然后因为爆仓而被迫卖出。   

  

  有的人是用未来两三年需要买房的钱买的,等两三年真正想买房的时候,又被逼着卖了。   

  

  有的人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后期吃饭的钱成了问题,最后被迫卖掉。   

  

  由此可见,个人投资者做价值投资并不容易。   

  

  先解决专业能力问题,再解决“抓”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不简单。   

  

  之前有很多同学(尤其是青年学生)给我留言,说“财富和自由要多少钱,才能让我辞职回家躺着?”   

  

  我认识一个老哥,他已经通过投资实现了财富自由,但仍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我问他为什么不辞掉工作,到处旅游享受生活。   

  

  他说他还是得保持现金流以防万一。   

  

  看,这就是一个成熟的价值投资者的思维模式。   

  

  永远有现金流,永远有能力坚持到未来价值显现的那一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