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ece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怎么读,niece是什么意思翻译成中文

  

  英汉亲属称谓及其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   

  

  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分析   

  

  李华天,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内容:   

  

  关键词:   

  

  虽然亲属关系是人类社会普遍的核现象,但人们对亲属关系的理解并不相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亲属关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社会的人对同一个血亲或姻亲可能会给出不同的定义和标记,甚至一种文化背景下的某种亲属关系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可能会被视为非亲属关系。因此,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亲属称谓的对应词并不总是具有对等的语义值和语义域。因此,从语言的角度翻译英汉亲属称谓语有助于我们了解两个民族文化的差异。   

  

  通过对英汉亲属称谓的分类和描写,我们会发现它们在一些称谓的数量演变和语义对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两种称谓系统之间还有更明显的差异:   

  

  1.不同的分类和统计方法。   

  

  虽然英汉亲属称谓语可以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口语中的面称、背称和描述形式也有差异,但两种称谓系统的统计方法是不同的。英语不区分血亲和姻亲,父系和母系,直系和旁系。他们只注重辈分差异,所以英语亲属称谓可以按辈分算。与英语不同,中国人非常强调血亲与姻亲、父系与母系关系、直系与旁系关系的区别。因此,汉语亲属称谓的分类统计必须与之相适应,可分为父系、母系、姻亲三类亲属称谓,并在每一类内严格区分代际差异。   

  

  2.英语亲属称谓属于两种不同的称谓系统。   

  

  美国人类学家R.H.Lowie将亲属称谓分为四类:   

  

  a型:二元抵押品型。   

  

  FFBMB,MMSFS   

  

  b型:直系型。   

  

  f(FB=MB),M(MS=FS)   

  

  类型c:生成类型   

  

  F=FB=MB,M=MS=FS   

  

  d型:二进制合并型。   

  

  (F=FB)MB,(M=MS)FS   

  

  根据这一理论,英语亲属称谓系统属于直系类型,严格区分了直系和旁系,但没有在旁系内进行详细区分。在英语中,民族称父亲为‘父亲’,父亲的兄弟、母亲的兄弟、父亲母亲的姐妹的丈夫都称为‘叔叔’;母亲叫‘妈’,父亲的妻子、母亲的姐姐、父亲的哥哥叫‘姨’。而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属于二分法旁系,既区分了直系和旁系,又对旁系亲属进行了细致的区分。中国人称呼父亲为“父亲”,父亲的哥哥为“叔叔”,父亲的弟弟为“叔叔”,父亲的姐姐为“阿姨”,母亲为“母亲”,母亲的哥哥为“叔叔”,母亲的姐姐为“阿姨”。   

  

  3.英语亲属称谓系统的开放性与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的封闭性   

  

  根据逻辑原理,词的内涵越多,外延越少。内涵越少,外延越多。我们可以用‘祖父’和‘祖父’作为语义分析的例子:   

  

  祖父[[男性,成年,已婚,有子女,孙辈,父亲的父亲,母亲的父母] 2人   

  

  祖父,成年,已婚,有子女,孙子,父亲的父亲 L。   

  

  如果我们把'叔叔'和'伯伯','表哥'和'表哥'进行比较,我们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在英语亲属称谓系统中,除了'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儿子'和'儿媳','女儿'和'女婿'之外,其他所有亲属称谓都指一个以上的人,如'叔叔'等。因为这些称谓指的对象很多,所以变得模糊不清,所以通常使用描述性的表达方式。这就是英语亲属称谓系统的开放性。与英语相反,在汉语的亲属称谓系统中,除了‘表哥(弟、妹、姐)’之外,每个称谓只包含一个。   

对象。汉语亲属称谓严格区分系属、辈份、年龄等,所指对象十分明确。这就是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的封闭性。

  

由于存在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区别,两套称谓在数量上的差异也十分清楚。英语只有27个亲属称谓语,而汉语有112个。所用称谓语越多,关系区分就越细。与英语相比,汉语对亲属关系作了更加细致的区分。

  

4.正式称谓与亲密称谓的区别,即语体差异

  

英语亲属称谓有正式称谓和亲密称谓两种。在会议、商业会谈等一些正式场合,为了表示礼貌,人们通常使用"头衔十姓"称呼对方;而在书信、日常交谈等非正式场合,人们通常使用各式亲属关系词称呼对方以表示亲密和友好关系。如果儿子在其父亲 Henry Smith的公司工作,他就会称之为"Mr. Smith",一旦走出办公室就会称之为"Dad"。这种称谓的变化是由于英语民族强调社会关系的结果。虽然英语民族也像汉民族一样重视亲属关系,但他们在社交场合更注重社会关系。与英语不同,汉语亲属称谓一般只有亲密称谓一种。汉语民族注重亲属亲关,因而在称呼有亲属关系的人时,无论在正式场合还是在非正式场合,通常使用亲属关系词或名字。如果儿子在其父亲的公司工作,他就会称之为"父亲"或"爸爸"。除非父子关系不和,他就不会称之为"经理"或"×总"。

  

在口语使用中,汉语民族强调用亲属关系词称呼对方,常见的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舅舅"、"舅妈"、"姑父"、"姑妈"、"姨父"等,还有"堂哥(弟、姐、妹)"、"表哥(弟、姐、妹)",而且为了表示亲密,通常省去语素"堂"、"表"。但英语的很多亲属关系词不能用作口语,如"brother"、"sister"、"cousin'等,而要视具体语境使用"头衔十姓"的正式称谓或直呼其名。

  

5.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的区别

  

虽然英语民族与汉语民族一样,在命名时常持有"郎才女貌"的传统思想②,但汉语民族在亲属称谓的使用中更加强调这种观念。汉语民族认为男子就应该有知识、有才干而且事业成功。我们可以从"丈夫"和"婿"的起源看出这一点。"丈"早期出现于秦朝③,意思是"手握测量工具"。汉字"夫"表示20岁以上(即成年)的男子。汉字"婿"的词源意义相似。王力先生指出:"婿,用土胥"。(宋丁度《集韵》)"土胥者,胥也。胥,有才智之称也。"(宋徐锴《说文系传》)但英语民族并不持有这样的观点。"husband"意即"一家之主"④。"son-in-law"是从法律的角度定义,并不含有类似于"婿"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汉民族认为女人应该美丽、温柔和贤慧。这种思想也反映在一些亲属称谓词中。我们以"妻"和"妹"为例说明。"妻"最早出现于商朝。该词来源于古代传统"及笄",指女子年满15时戴上头饰,可以嫁为人妻了⑤。王力先生又指出"妹"含有美好之意:"妹,好貌也。"(晋吕忱《字林》)"妹,美色也。"(宋徐锴《说文系传》)但是,英语的"wife"(原意为"女人"⑥)和"sister"(原意为"增加物"⑦)并不含有类似意义。其他英语亲属称谓语也不含此类意义。

  

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还存在法律平等观和宗法等级观之间的区别。英语民族强调法律观念,他们所注重的是法律关系。英语亲属称谓系统中有好几个称谓语,如"father-in-law"、"brother-in-law"等都含有成份"-in-law"。"father-in-law"意即法律意义上的父亲,其他几个称谓语也可同样解释。但是,汉语民族强调等级观念,他们认为长者应享有绝对的权利。一些亲属称谓的起源可以证明这一点。"岳父"来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⑧。婆婆的权力也可以从"管家婆"、"真像个婆婆"、"媳妇熬成婆"等习语中看出。因而"岳父"和"婆婆"都是尊称。"sister-in-law"意为法律意义上的姐姐,但其汉语对应词之一"嫂嫂"是对长者的尊敬,是所谓"嫂,叟也。叟,老者称也。"(汉刘熙《释名释亲属》)英语民族还强调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因而在长幼之间、父系与母系之间、直系与旁系之间以及旁系内部并不加以区分。"brother"可为兄也可为弟,"sister"可为姐也可为妹。他们把所有的祖辈亲属都称为"grandfather"和"grandmother",父辈亲属称为"uncle"和"aunt",同辈亲属称为"cousin"(忽视性别差异),晚辈亲属称为"nephew"和"niece",孙辈亲属称为"grandson"和"granddaughter"。有时候,他们甚至忽视辈份差异,孙子可与祖父同名,对unle和aunt也可直呼其名。但汉语民族十分强调宗法观念,认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绝不可"混为一谈"。兄与弟、姐与妹、伯与叔,不可混淆。兄应享有绝对的权利而弟必须服从于兄,是所谓"弟者,能以顺道事其兄也。"(唐颜师古《急就篇》汉语亲属称谓严格区分父系与母系,两系亲属所用称谓语不一样,且数量差别很大(56:18);另一方面汉语民族对男性亲属的称谓语区分非常细致,如:"伯父"、"叔父""堂兄"、"堂弟",而对女性亲属的区分就相对简略得多,如"姑母"、"姨母"。这些似乎揭示了长期以来封建社会文化中压迫妇女的男权主义思想印迹。汉语亲属称谓中血亲与姻亲的区别很清楚,如"伯父"、"叔父"、"舅父"、"姑母"、"姨母"等是血亲,"伯母"、"叔母"、"舅母"、"姑父"、"姨父"等是姻亲。另外,汉语民族也严格区分辈份差别,没有人能打破这一常规。如果一个小孩对其祖父直呼其名,可想而知会发生什么。

  

当然,称谓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语言系统,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和时代性。英汉亲属称谓系统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中国妇女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很可能会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化。称谓系统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与社会民族文化密不可分。本文作者根据共时语言学的观点在语言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对英、汉两套亲属称谓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特别强调两者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及其根源,以利于人们的跨文化交际。

  

①F=father, M=mother, B=brother, S=sister

  

②如:男子名Oscar(原指上帝之剑)和Alexander(原指人类卫士),女子名Lilian(原指百合花)和Margaret(原指珍珠)

  

③"丈"包括两部分,"十"和"又"。其中"十"中的"一"表示一根十尺长的木条,"|"表示把柄,"又"表示手。

  

④⑥⑦分别参见Partridge, Eric. Origins: A Short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 3rd ed.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61年版第330、776、6页。

  

⑤详见陈政著《字源谈趣》,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6页。陈著指出该字的下部表示一女子坐着把双手交叉放于腹前,上部表示一只手在为她戴头饰。

  

⑧详见车锡伦《舅姑、丈人、泰山、岳父》,载《古代礼制风俗漫谈》(二集),1986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