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过水,什么叫过载保护

  

  西拉木伦河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黄河”,自清朝以来一直被使用。   

  

  像黄河、长江和珠江一样,西拉木伦河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五六千年前开始的红山文化就诞生在这里。它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文献中追根溯源,刘安的《淮南子地形训》说:‘辽(水)出磨盘。’高说:“大石山之名在塞外,出辽河,南入大海”。西拉木伦河是西辽河的上游之一,它的墓碑是今天克什克腾旗西南的白茶山,是西拉木伦河的源头。可见这条河在汉代就有了系统的考察。   

  

  汉代称河西洛水,东汉称饶乐水,唐代至明代称湟水。   

  

  美丽的西拉木伦河   

  

  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坐标,东经118.622238、北纬43.264878,曾经是一个古老的渡口,到了辽圣宗时期,一桥飞架南北,由此开始了新的历史。   

  

  湟水石桥建于辽代。黄水石桥据信建于辽圣宗时期。廖胜宗可能不是每个人都熟悉,但他一定熟悉他的母亲‘萧太后’。辽朝的子孙都姓萧,但和一起被人津津乐道的却是   

  

  湟水石桥,位于上京西南皇甫附近,是联系南京谢晋府的要道。萧太后新建的石桥一定会受到青睐。这对北京的交通大有好处。站在桥上,视野开阔,面朝东方的云海。   

  

  辽帝三宗即位时年纪轻轻,实际统治者是萧太后。她率军南下,迫使宋朝签订了单源之盟,把辽国带入了鼎盛时期。从那以后,辽圣宗的母亲萧绰.   

  

  宋与辽在达成和平   

  

  1016年,宋朝使臣薛瑛到辽时,记载:‘过湟水石桥三十里,傍饶州’。1075年,沈括在《熙宁使虏图抄》年派遣使臣赴辽视察湟水:   

  

  冰碛以北20多英里,到黄河.到湟水何英,要走桥帮河,到中墩河,宽数百步,现在它的流量只有几丈宽。湖中央有一潭,南沙国有一潭。池北宽四尺,岸密如墙,立数十步长。虽然几经波折,宽窄分明,但疑似人力所致。河水出峡有雷,桁架沟有桥。'   

  

  当时宋朝的使者去北京都要经过这座桥,黄水石桥也见证了宋辽之间的和平岁月。   

  

  清代公主桥清朝时期,满清统治者奉行与蒙古各部联姻的政策,以血缘关系巩固对蒙古的统治。巴林是较早依附于清廷的部落,在清朝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做出了贡献。   

  

  宋辽双方的和平长达一百多年,互派使节三百八十余次,她嫁给了巴林的Borzijit Sebuteng。   

  

  公主出嫁路过黄水石桥时,看到桥年久失修,危在旦夕。为了方便交通,舒慧公主请王色布腾建造了这座桥。   

  

  巴林是蒙古族部落。   

  

  这座桥应该建在原来的黄水石桥的基础上,由舒慧公主从内地带来的工匠负责建造。   

  

  这座桥是由石头制成的。拱桥分为南北两部分,由河中央的一个岛礁连接。南面是主航道,洞宽25英尺,北面洞宽18英尺。桥的两边都有石栏杆。   

  

  巴林的石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因为他们对公主的爱,人们深深地称它为固伦淑慧公主是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女,母亲是鼎鼎大名的孝庄皇后'.   

  

  在当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公主用额头参观了桥的选址,跑了三四十里,因为黄沙无法确定。公主指着它说:“这里很漂亮。”第二天,一个小岛惊奇地出现在河里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不断胜利,德国战败是迟早的事。为了防备苏联战胜德国,日本关东军将军力投入东方,加紧构筑防御体系。   

  

  由于巴林石桥的超载不能满足军事运输的需要,"公主桥,成为一条重型运输补给线。   

要一环。

  

日军新桥的选址距离石桥下游约200米,在物资严重匮乏的年代,他们用六辆卡车运来了钢筋、水泥,组织人员,开始施工。

  

桥墩从两岸向中间增加,历时三年,矗立起来14个桥墩,但最中间的桥墩却始终无法完成施工,因为河内的淤泥流沙地质,使日军的工事屡屡受挫。

  

西拉木伦桥旁的日军桥墩

  

还记得潢水石桥、公主桥的选址么?古代工匠巧妙利用了古地质时代岩浆上涌后形成的石岛。而鬼子的勘测却出了问题,因此,才会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

  

历史没给侵略者更多的时间。苏联红军开始了进攻,施工的日本人狼狈逃走,并且炸断了巴林石桥。

  

苏军经过此地时,先是依仗己方坦克的马力,强行渡河,直到一辆坦克陷入河中无法救出,又随后,苏联人运来铁轨,架设在被鬼子炸断的巴林石桥墩上,终于得以顺利通过。

  

结语:潢水石桥和清初的巴林石桥,在古代为沟通南北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见证了澶渊之盟后的宋辽使者往来、清朝三位公主下嫁蒙古巴林部,以及与噶尔丹的乌兰布通大战,巴林石桥还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覆灭。

  

巴林桥及西拉木伦河

  

1963年,新巴林桥竣工,桥梁结构为6孔石拱桥,全长145.3米,现仍在使用。遗憾的是当年文物意识不强,老桥桥墩为疏通河道被炸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