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share是什么意思,easyshare是什么

  

  编者按:“我们听过很多关于行业巨头的传说,巨头的兴衰往往很有戏剧性。从崛起、繁荣、兴盛到衰落,每一个阶段都是跌宕起伏。但是,无论是评论文章还是教科书式的案例,在谈到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时,很容易把现实简单化,忽略重要的细节,把企业的失败归结为当时的领导者缺乏远见,技术带来的威胁大,准备不足。但是,如果某一天行业内的大公司倒闭了,现实一般比外人想象的要复杂。本文由medium的原创文章“Blockbuster的消亡,以及其他失败的童话故事”编译而成。   

  

  百视达门店倒闭。   

  

  现在,无论你参加什么商务会议,你都可能听到一个“令人惋惜”却又非常熟悉的故事:曾经有一家巨头公司,曾经是行业的领头羊,但在新技术到来的时候却没能赶上,于是跌入了历史的长河,从此沉寂。故事中的主角——一家大公司里的领导——一般被刻画得呆板守旧,未能意识到失败前“显而易见”的商业趋势和技术发展方向。   

  

  然而,这些失败故事的最大问题是,它们不一定是真实的。要管理好一个庞大的组织,往往需要足够的智慧、雄心和热情。把大公司的失败用现在看来再明显不过的原因来简单笼统地概括,这样的做法既不符合事实,有失偏颇,也会误导不知情的人们。   

  

  大公司失败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原因,也不是某种趋势。崩溃的根源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仅仅因为CEO太笨,不能很好的领导企业,我们就意识不到失败背后的真正原因,不能吸取它的教训。   

  

  事实上,每一种商业模式都有失败的一天。我们需要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以便尽最大努力避免将来犯同样的错误。   

  

  

百视达:典型失败案例的背后

  

  

   百视达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百视达娱乐公司)是一家美国家庭影视娱乐提供商。一开始只是出租视频,后来发展到流媒体、视频点播、影院行业。   

  

  砖块专家最喜欢攻击的一个门垫是Blockbuster。在他们眼中,百视达的失败是一个典型案例:在网飞逐渐崛起的过程中,它未能意识到所面临的威胁,而只是通过让未能按时归还的用户支付高额滞纳金来获利。在互联网时代,未能形成有效的策略。导致企业的失败。然后,行业巨头不可避免地陷入混乱,最后破产。   

  

  但现实实际上要复杂得多。虽然有趣,但也令人不安。Blockbuster的前首席执行官John Antioco在《哈佛商业评论》中解释说,虽然Blockbuster一开始认为网飞的市场相对较小,没有关注他们,但他的团队很快开始制定新的战略,停止收取大量的后期费用,并开始投资在线平台。   

  

  高层想出了可行的战略,却控制不住企业内部的阻力,最终战略无法顺利实施。   

  

  最后,该团队制定了对抗网飞的策略,并推出了同样的服务Total Access来抢占市场份额:让消费者在网上租赁视频,然后归还给实体店。用户数量上升很快,没过多久用户增长速度就超过了网飞。   

  

  随后情况发生了什么转机:随着投资者看到这项计划的巨大成本(约4亿美元),连锁店老板们也担心他们的生意会失败,实体店会被淘汰。所以企业内部矛盾越来越多。最后,在2007年,安提阿退出了与董事长卡尔伊坎(Carl Icahn)的薪酬纠纷,他的继任者吉姆凯斯(Jim Keyes)扭转了战略,专注于零售业务。三年后,公司破产了。   

  

  注意,现实和瓦工的情况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然而,由于内部矛盾和缺乏良好的协调,在砖家口中的失败案例里,高层似乎傻乎乎地只顾自己的现有利益,面对挑战也不作为。但是现实远没有那么简单,百视达的高层实则有所行动,而且想出了有效战略,也及时行动了。,的战略被逆转,这导致了企业的最终失败。   

  

  

柯达真的对数码摄影不屑一顾吗?

  

  

   1975年,年轻的柯达工程师史蒂夫萨松发明了数码相机。起初,数码相机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它重达8磅(3至4公斤),图像质量仅为0.01万像素(现在iphone可以拍摄1200万像素的图像)。所以他当时的估计是技术成熟需要15到20年。   

  

  这时候专家们就会露出马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然很容易预测,因为柯达是一个傻傻的大公司,像一只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没有意识到这是当时技术的转折点,没有投入数码摄影的研发。于是,市场新秀迅速占领市场,遍地开花,但2011年柯达宣布破产,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事实上,柯达在数码摄影的研发上有真正的投资。由柯达EasyShare制造   

品线是当时那个时代卖的最火的产品。柯达在数码摄影的印刷质量上也投入不少。问题在于,柯达把重点放在了提高胶卷质量上,而胶卷市场后来却完全消失了。

  

其实,站在现在回首过去, 想象当时柯达可以用什么举措、什么战略,就能改变历史,改变命运,也不太好说。唯一在数码摄影的发展中获利的企业,似乎只有Facebook。而柯达从社交网络上去发展出全新的竞争优势,似乎也不太可行。最可能的就是开展全新的业务,去替代原有的现金流来源。要想做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现在柯达还是在的,业务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影像服务,我听说已经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客户了。

  

施乐(Xerox)是怎么失去光明未来的

技术发展史上,最“传奇”的莫过于乔布斯和施乐公司的故事。施乐当时是美国文案管理、处理技术方面一家独大的公司,对苹果做出了大额投资,乔布斯也借此有机会接触到施乐的PARC研究所。他看到施乐原型机Alto之后,决定开发图形用户界面的新计算机,做出了Macintosh,而施乐呢?什么都没得到。

  

然而,砖家们眼中巨型又笨拙的施乐被年轻人占了便宜的故事,现实却不是那么简单。事实上,在60年代晚期,施乐就和柯达一样,发现自己面临着一股新潮流。施乐的平台基础是利润很高的复印机,但是这个平台他们深知没有未来,所以施乐也想着打造“未来办公室”。

  

施乐的产品包括打印机、复印机、数字印刷设备以及相关的服务和耗材供应。纽约州罗切斯特是施乐公司的诞生地,现在仍是施乐公司最主要的办公地点。

  

砖家们喜欢简单明了、逻辑粗线条的故事,因为这样的故事结论很直接。如果你相信他们所说的,觉得百视达、柯达和施乐的领导层都很傻,那么面对挑战,答案就很简单了,只要不像他们那么傻就好了。

  

施乐的应对方案是Xerox Star,一款非常超前的系统。但不幸的是,如果只是拿来把秘书工作自动化,这款系统的成本太高,要等上十年,硬件的成本才会降下来,软件应用生态系统才能完全成型,施乐的革新办公室的愿景才能实现。

  

1981 年,施乐发布了一款工作站产品:施乐之星(Xerox Star)。这是世界上有第一个商用的 GUI 操作界面的计算机,它有比特位屏幕,图形界面,鼠标,并且可以访问电子邮件。

  

砖家版本中,施乐案例没有提到重要的一点――PRAC研究所实则完成了使命。不仅如此,还把施乐从柯达般的破产命运中拯救出来。虽然施乐的市场被日本竞争对手,比较小型的佳能和理光夺取了,但是Star系统中的一个组件,激光打印机,为施乐带来了大量收入,成了施乐的现金奶牛,施乐现在得以不断发展。而且,施乐通过注册技术专利,赚了成本上千万,另外,在对苹果的投资中,也赚得不少。

  

砖家们喜欢简单明了、逻辑单线条的故事,因为这样的故事结论很直接。如果你相信他们所说的,觉得百视达、柯达和施乐的领导层都很傻,那么面对挑战,答案就很简单了,只要不像他们那么傻就好了。但是,如果你深挖故事背后的背景,找到更多线索,就会发现现实根本没有那么简单,而“案例”中得到的教训,有些也就不成立了。

  

历史上的每一个失败,我们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百视达的故事说明,光有战略还不够,管理人员还必须对内部关系进行有效管理,这样战略计划才不会被打乱;柯达的故事说明,光是应变还不够,还得做好准备。本来数码摄影可能永远无法取代胶片,柯达本有20年的时间开打开新市场,但是它却没有这么做。

  

而施乐的案例则更有趣,施乐最后确实是创造了未来,但是它没能实现自己技术的全部潜能,因为它的目标市场定位错了。如果你开发出了全新、与众不同的技术,或许应该把市场瞄准新的一群人,而不是原来的老客户。在这个案例中,初始新市场主要是孩子和爱好者组成,而不是企业。

  

最重要的是,这些故事都让我们窥见管理大企业是多么困难,异常复杂的。很多问题的答案并不简单。如果有人说自己很容易就逆转百万身家大企业的命运,让逆境中的大企业起死回生,那你可最好留个心眼。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相关文章